历史概念定位的方法是什么?
历史概念是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包含特定的含义。有人物、事件、文献、经典、法律、制度、著作、会议、聚会、思想、理论等。根据不同的类型,历史概念的基本要素是不同的。
有哪些历史概念?(分类)
分类能力是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历史上的分类总是从现象发展到本质。如果能有意识地对历史现象或概念进行合理的分类,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类型来对待和分析,从而为解决历史问题奠定基础。
第一步:了解概念的类型。历史概念通常可以分为历史概念和历史理论。历史概念根据历史事物本身的类型可以分为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文献、历史法规、历史实物和遗迹。根据所涉及的学科性质,史学概念还可以分为政治概念(如革命、国家、民族、国际关系等。)、经济概念(如贸易、关税、生产率、技术等。)、文化观念(艺术、文学创作、艺术流派等。)、哲学概念(内因外因、矛盾、必然性、量变质变等。)和历史哲学概念(历史中的时间)
第二步:明确分类标准。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做一些双向练习,比如按类型标准举例,或者对列出的概念进行分类,然后指出标准。比如上面每类概念举3-5个例子,“历史事件:鸦片战争、抗日战争等。;历史文献:《史记》、《论法的精神》等。历史法规制度: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度等……”然后讨论分类标准,即理解“什么是历史事件、历史文献和法规制度”。需要注意的是,分类是多维的、相对的,不要把某一个分类看成是绝对的,同一个历史事物有不同的侧面、联系和层次,每个子分类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不同和互斥的。
历史概念的逻辑体现
1.时空定位历史的确定性概念所定义的时间、空间、人、事都是确定的。人的认知能力在漫长的历史中有一个固定的坐标。虽然逝者如斯,但“老底子还在”。研究历史概念确定性的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定位历史。比如“改革开放”始于1978。时至今日,人们仍能感受到“生于1977/1978”的幸福感。30年后,人们更能理解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改革开放。因为改革开放,人们获得了坐标的意义。48660.68868688661
2.历时性和共时性历时性是指历史概念所界定的历史事件的纵向发展过程,包括其产生、发展(或转化)和结束(完成或消亡)。共时性是指历史概念所界定的历史事件与同一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空间之间的横向联系。比如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按照纵向发展,历时性经历了新航线的开辟,初具规模,18。20世纪早期有三个时期。今天,这个市场仍在发展,并呈现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按照横向联系,我们在讨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时,要注意19世纪中期的共时性问题,如工业革命、政治改革(改革与革命)、殖民扩张、交通运输的进步等。
3.结构性所谓历史概念的结构关系,是指概念本身随时间演变的顺序结构,以及概念与其他概念的关系所形成的逻辑结构。例如,垄断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了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国际垄断的序列结构。垄断组织可以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念形成因果逻辑结构。考察历史概念的结构关系,可以更好地测试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或趋势和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有效区分不同层次考生的能力水平,拉大差距。很多考生在这类题型面前丢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