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解释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最新成果,是领导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和认识结晶,体现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高度自觉。

改革目标的科学推进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政治体制和其他体制改革,从内部改革到对外开放,我们党始终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改革短期和长期目标的认识。不断健全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充满活力的各项制度和机制。党的十八大科学总结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验,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明确提出到2020年的改革目标是构建系统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项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机联系起来,确立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三中全会的一大亮点,既是对各领域改革目标的科学细化,也是对改革总体目标的根本性提升。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力的集中体现。在中国,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的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是行使国家权力、治国理政方略在各领域的综合体现。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体系管理社会事务各个方面,使之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只有拥有良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完善的治理体系和高超的治理能力,是国家有序运转、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在当代中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效率。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有利于统筹各领域改革,确保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一总目标的确立,反映了当代中国发展的要求,是我国改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达到新的历史高度的根本标志,为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大方向、大协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与社会治理意识

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全新的社会。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治理社会主义,没有先例可循。需要在实践中摸索。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进程、发展方向和总体特征作出了科学预测,但没有遇到全面治理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他对国家治理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经验总结,但还没来得及深入探索和治理社会主义社会就去世了。苏联在探索这个问题上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但也犯了严重错误,最终导致社会主义制度被颠覆,教训极其深刻。

我们党在全国执政,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开始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治理道路,建立了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特别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生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虽然经历了严重的曲折,但是,它在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指引下,总结国际国内经验教训,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对如何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进行了新的实践探索。从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到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到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今天,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与世界上一些地区和国家发生的混乱形成鲜明对比。实践表明,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是好的,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要求。对此我们应该有高度的信心。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矛盾突出。与形势任务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各族人民的期待、当今世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相比,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建设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要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须长期不懈努力,从各个领域逐步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又不断建设新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完善,实现党、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围绕这一目标,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具体部署。强调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这六个“紧紧围绕”,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思路,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体路径。

当今世界,法治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依赖于所有领域的法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强化按照制度和法律办事的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国理政,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在全社会形成依法办事、想办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良好法制环境,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方法的能力,用法治凝聚改革知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确保社会和谐。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要努力做到干部干净、政府干净、政治清明。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完善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保障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检察权,完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健全人权司法保障制度,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各领域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可以想象,一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必然是经济更加发达、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先进、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富裕。那一定是一个社会充满创造活力,人的全面发展得到有效保障的中国。这是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逐步实现的中国,也是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展示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