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水板?
笏板,又称手板或庭板,是古代朝臣用来记录自己要汇报的事情和皇帝的旨意,类似于今天开会时笔记本的作用。
水板读作hùbɣn,《礼记》中记载“水板长2尺6寸,中间宽3寸”,一尺约30厘米,但古代的长度标准小于现在的长度。按照这个标准,水板是一块长50厘米左右,宽10厘米的板,还是比那个好。
笏板是官员上朝的必备装备,所以用料一般较贵,玉石、象牙用得较多。据史料记载,水板在春秋以前就开始使用,到了商代才正式使用。可以算是古代官员中历史悠久的办公工具了。
唐代要求五级以上官员使用象牙水椽,六级以下官员使用竹水椽。宋代沿袭了这种做法,但到了明代,水椽的使用逐渐减少,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才带象牙水椽上朝。清代弃水椽。
水局的目的是为朝廷官员提供方便。皇帝上朝需要几个小时,朝廷大臣一个个汇报情况。皇帝传达的事务很多,愿望也很多。如果只靠记忆,难免会有疏漏,所以水板可以用来记录皇帝的命令,也可以记录你要汇报的事情,做个备忘录。
据说水板除了用来记录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作用,是官员用来遮脸,挡住视线,表示臣子不直视龙的脸,表示对天子的尊重,以示龙威。
笏板很早就出现了,主要是因为当时还没有发明纸,所以在民间也可以使用,叫“解”。后来纸发明了,官员手中的水板逐渐演变成了书写之外的等级含义。
笏板在清代开始被废弃,主要是因为满族人骑马上朝,手中有持鞭的习惯,所以废弃了汉族官员持笏板上朝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