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和历史

太平天国与清朝的最后决战,指的是天京保卫战。太平天国共投入兵力32万,清朝共投入兵力8万,以湘军为主。最后,曾国荃率领大约一万名湘军进入天津,太平天国灭亡了。三十万军队没有被一万湘军打败的原因有:指挥不当,用人不当,士气低落。

第一,天津保卫战,双方兵力对比

1862年5月30日,曾国荃率领湘军进驻天京以南的雨花台。曾国荃有18个营约9000人,彭玉麟也有18个营约9000人。湘军总兵力约1.8万人。此时洪秀全在天京约有三万兵。太平天国的主力在李秀成手里,在苏福和浙江。1862年7月,洪秀全召集各路援军,共计9万人,多次进攻曾国荃境内的湘军,均告失败。

1862年9月,在洪秀全的严密压力下,李秀成率领十三王13万余人从苏州出发,绕到宜兴至雨花台以南,反围剿曾国荃。加上浙江李士贤三万余人,李秀成总兵力约为1.6万。这时,曾国荃只有3万人在包围圈里。因为江南瘟疫流行,近万人病死,湘军只有65438+10万人有战斗力。此外,还有9000名湘军水师,还有5000名曾正安在江东大桥保护粮道。曾国藩又调集了3个营的水师和5千名虏兵去支援曾国荃。所以曾国荃的总兵力应该是4万人(不包括1,000病死的人)。

二、天京保卫战失败的原因:

1,洪秀全指挥不当

洪秀全善于做思想理论工作,军事才能确实不行,但此时他是太平天国的最高领袖,没有人敢不执行他的命令。当时清军和太平军的火炮水平一般。只要防守方挖深沟,筑厚墙,进攻方就会吃大亏。但是洪秀全选择了进攻。

除了保护粮道的军队,只有曾国荃的四万人来进攻南京,南京城墙长达七十余里,根本无法包围。所以曾国荃一直在南京以南的雨花台,重点是天津以南。洪秀全只需要带着六亿五千四百三十八+万大军在天京城处于守势,不需要强攻曾国荃雨花台。至此,洪秀全召集各路援军9万人,加上城内3万人,完全可以和曾国荃打一场持久战。更有甚者,清军爆发了瘟疫。

在僵持中,双方互相掐路抢食,进行了长期的消耗战。只要从后方争取补给,太平天国的粮食基地就只有苏畅一带,这也是李秀成的一个重点经营地。只有苏畅保住了,天津才有源源不断的粮食供应。洪秀全调走李秀成解决天京之围是大错特错。洪秀全派李秀成渡江攻武昌,雪上加霜。

2.不正当就业

天京保卫战之前,我用我的两个饕餮兄弟主持政务。这两个人要么受贿,要么镇压持不同政见者。而且最重要的是,当时李秀成急于回苏州,急功近利,误入歧途。

在李秀成回到天京之前,李鸿章的淮军已经在进攻李秀成的地盘苏州了。由于洪秀全的紧急圣旨,李秀成不得不率军救天京,但又担心苏州。

于是,战斗一开始,心切的李秀成就开始使用人海战术,命令士兵猛冲猛打。面对数量众多的太平军,曾国荃知道硬拼注定要失败,所以他挖了一条深沟,筑了一堵高墙?撤退自保?策略,不要主动进攻,重点放在火力上。

这样一来,太平军的海上战术基本没用了。他们冲过一群,被项的枪打死了。打了十多天,死伤数万人,却毫无效果。反而使太平军士气受损,战斗力减弱。

没办法的李秀成,只能不顾一切的发起更猛烈的冲锋。但湘军将士也知道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也杀红了眼拼死抵抗。最后太平军久攻不下。经过46天的浴血奋战,李秀成不得不退出战斗,退守天京。

3.士气低落。

天京事变以来,太平天国内部军事人才凋零,凝聚力也大大下降。杨和魏长辉的死,牵连了一大批早期将领和士兵。石达开愤然出走,带走了十万精兵,战斗力大减。

江浙一带的兵不如广西的老兵有战斗力。江浙一带新建的太平军战斗力极低。很多人只是填门面。他们见势头不对,一哄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