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三庙的历史发展
根据碑文,黄三寺建于明朝洪武初年(1370)。原版只有两座寺庙,规模很小。明嘉靖年间重修,扩建了黄三堂,新建了东西室、钟鼓楼、白亭等。
据《重修寺碑》记载,清乾隆四年,住持王多方集资,在后院修建了三清阁、文昌阁、阁、东西角和观景台。西角楼对应五云洞,东角楼对应岳阳山,钟鼓楼窗户与辰巳峰相接,形成一个美丽的三角形。
黄三寺自嘉靖年间(1530),事务一直由道士主持。据寺西道教墓葬记载,到1949时已是20代,胡立军和张宗宪是最后离开黄三寺的道士。
乾隆四年,王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才完成了第三个庭院的修建和殿的修缮。
黄三寺于1951年改建为一所学校。
三皇殿在20世纪70年代末作为危房被拆除。
近年来,在镇村领导的支持下,修复了三亭,重建了三皇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