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塔——莆田引咸土信通日,明月照明月。

一、南宫的基本情况(略)

第二,关于普通寺和普通塔的情况

普通寺位于南宫市西郊,临近冀南最大的人工湖群英湖,东北与省级万亩湿地公园相邻。普通塔是普通寺西院的八角九级实心砖塔。这是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中国佛教创始人莫腾、朱法澜所建的第一座寺庙和佛塔。该寺和宝塔分别比白马寺和云起塔早一年和两年建成,是中国第一座寺庙和宝塔。

首先,赵建是最早的。

无论是历史记载、碑刻还是专家考证,普通寺和普通塔的修建年代都确定为东汉永平十年。

①历史记载。《南宫县志》始创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此后共修订六次,每次都明确记载了普通塔的修建日期。修订版《南宫县志》描述如下:

“普通塔在废郡,汉明帝永平十年造,贞观四年重修。”

这里所指的“废县”就是普通塔所在的旧城村,也就是当时的县城所在地。因明代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张衡河水泛滥,县城被淹毁,被迫东迁重建,故旧县城被称为废县。之后历代修订的县志对普通塔的修建进行了补充和延伸描述,但其修建日期始终未变,文中也从未出现“传”、“闻”等字样,可见普通塔建于永平十年之说的历史依据是确凿的,至少明清两代对这一历史事实是没有疑问的。

(2)碑文记载。南宫共有佛教文物43件,其中一件是1966邢台地震中从普通塔上掉落的观音铜像。虽然其背面有些字难以辨认,但“普通塔建于东汉“永平十年”的字样却清晰可辨。另一件是清光绪十一年刻制的碑,是1992年重修普通寺施工时出土的。碑文描述道:

“南邑有普通塔,建于汉明帝永平十年至唐贞观四年,大耳禅师重修。是本县十景之一,历史悠久。”

这些铭文和题字清楚地表明,普通塔建于韩永平十年。

③专家研究的结论。经过八年广泛征求“局领导(省宗教局)、编委、老同志、各处室、省内宗教团体、宗教界知名人士、各市宗教局及国务院等单位或个人”(《河北省宗教志后记》)的意见,1995出版的《河北省宗教志》也是以史料为依据,

东汉永平十年建成的南宫县普通寺,由印度摄影家莫顿和朱发兰建造。

“普通塔在今天的南宫市老城区。原为南宫故城普通寺内建筑,东汉永平十年所建,由莫腾、朱法兰两位德高望重之人主持。

2003年公布的《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调查》,经过文物考古工作者的认真研究,也认定普通塔“始建于汉明永平十年”。可见普通寺和普通塔在永平建了十年。

那为什么作为求法成就重要标志的第一座佛寺和佛塔不建在帝都洛阳,而青睐南宫呢?据专家推测,原因有二:第一,这是迎佛基地和南宫、刘秀、刘庄共同做出的决定。南宫是光武帝刘秀发迹的地方。在重新开始的第二年(公元2 4年),刘秀开始通过河北,主要是为了征服王朗,他在邯郸占领了独立的汉王。然而,战争的发展并不顺利。当刘秀率领他的军队到达寂地(在北京)时,伪汉宣帝郎宣威逮捕刘秀的运动已经到来,士兵们受到了压力。"向南开车很有趣,但我不敢在早上进入城市。"(后汉光武帝实录)在“白衣之父”的指引下逃往南方。“到了南宫,风雨交加之时,光武帝引车入空屋,俸禄不一,邓玉若起火,光武帝在灶上烧衣。异复合成麦饭,涂肩。结果又渡滹沱河至新都,河兵失散。”(《后汉书·冯异传》)援军到达后,刘秀指挥大将王霸、邳彤在南宫会师,取正定,攻取元氏县,征讨府汉,一举击败王朗。次年(公元25年)六月,在燕称帝。东汉为了纪念在南宫的奇遇,在南宫修建了“大风阁”(大风阁旧址犹存,有明代所刻碑,均在塔西南约300米处),以此表明这里是东汉的“福地”。同时,南宫还留下了许多与刘秀有关的村名和地名,沿用至今。例如,刘秀驻扎的村庄被命名为柳石(师)村。刘秀指挥王霸将军在南宫安营扎寨的村庄,被命名为王霸村(后于清朝中期更名为王道寨)。雨中晾晒衣服的村名叫刘村。后在村西按村民姓氏分为马、谢、张、郑、朱,在《南宫县志》中有详细记载。因此,汉使在前往洛阳的途中,经过“福地”南宫,瞻仰“圣迹”,拍摄莫滕和朱发兰的照片,也是合情合理的。在大风阁旁建塔修寺,刘秀死于程响的“圣地”和东汉王朝的传承转危为安,无疑是迎佛人士对汉帝国的祝福,也是僧人对明帝求法的慷慨回报。其次,这是汉明帝采取的一种政治策略。拥抱佛教意味着对传统信仰的扬弃和挑战,这是前所未有的举动。这是福是祸。不管中国人能不能接受,刘庄作为一国之主,必须谨慎。如果直接引入帝都,就太突兀了。出于政治原因,在灾难可以避免的“福地”里“领航”,然后拖延一段时间,不是君主的智慧。

第二,佛教法师大德有明确的评价。

在人们的印象中,中国第一座佛寺叫白马寺,第一座佛塔叫云起塔,这几乎是“常识”。尽管如此,在佛祖大德的眼里,南宫普通寺的地位从未被抹去。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非常关心普通寺的修复和建设。他不仅听取了普通寺的建设情况汇报,还亲自在1992捐款5万元,以示关心。为了弥补史书的错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法师第一个站出来肯定了普通寺的历史地位。他在1996年普通寺修复竣工暨佛像开光仪式上的讲话中郑重指出:“我要强调的是,这座寺庙应该说是佛教东传的第一座寺庙,因为它比白马寺早一年。这么多年我们都没有宣传这个历史事实,因为规模还没起来。现在这个地方已经初具规模,聚集了四大人群,正常管理。在这里我们可以向各界郑重宣布,真正的中国第一寺在河北省南宫市,就是我们的普通寺。”同样是在这一年,76岁的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佛教协会理事、白马寺方丈海法大师也发来贺旗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海法大师在送往普通寺的祝贺旗上写道:

“最早在震旦纪,伽蓝南宫普通寺大雄宝殿落成,佛像庆功:佛法润泽发芽,普通祥耀中华。石元祖庭,河南洛阳白马寺,海法领二公道贺。他在这里并没有直接称之为“南宫普通寺”,而是故意加了一句“伽蓝最早在震旦纪”。他一方面表达了老法师得知普通寺恢复建设的消息后的喜悦之情,另一方面也给南宫普通寺一个明确的定位。两位驱魔人的“第一”和“最早”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普通寺在佛教高僧心目中的地位。

第三,作为一名翻译,她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由于普通塔和普通寺的修建和完成,南宫发现了四处古迹,即最早的佛塔、最早的佛寺、最早的讲经道场、汉传佛教鼻祖佘墨腾、朱发兰最早的锡居地。在此后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在佛教大道普通寺的帮扶、培育和引领助跑下,南宫的寺庙交相辉映,信众如云,香火无穷,在中国佛教史上写下了可圈可点的篇章。它的高度繁荣和广泛普及,从中国的历史记载和大量佛教遗存中可见一斑。据调查,自宋明以来,南宫县志中明确记载的寺庙有17座,最多时达30余座。据康熙版《南宫县志》记载的“重修石佛寺碑”记载,南宫梵天寺有100多座。据《河北省志》和《宗教志》统计,清光绪年间,河北省共有佛教寺庙786座。而同期(光绪三十年)修订的《南宫县志》中,有确切地址、寺名、建造年份的寺庙有31座,占全省总数的近4%。目前南宫的文物遗存和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也证明了历史记载的可靠性。南宫市现有县级以上文物58处,其中佛教造像、寺庙遗址、寺庙碑刻22处,占总数的37.9%。69件三级以上文物中,佛教文物43件,占总藏品的62.3%。特别是近年来,南关佛教考古的新发现,补充了史料记载的空白。

1995年春,垂杨镇北次大在清理其村西北河床时,发现数百件汉白玉佛像。据专家考证,它们是唐代万佛寺的遗物。2006年春,北湖办事处小关村在群英湖北库区春耕白地时,发现北齐汉白玉佛像近百件。几天后,在中镇后底阁村在村西挖掘时,发现了100多件初唐汉白玉佛像,认为其铭文为毗卢寺遗物。与此同时,南宫东西两翼出现了大量雕刻精美的佛像,引起了省文物局的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对两处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在后帝阁遗址的发掘中,地窖中发现了300多件大理石、青石和陶瓷佛像。据资深考古学家、文物局副局长谢飞先生介绍,这批出土于后帝阁的佛像,从数量、材质、雕刻工艺、年代等方面,均可与山东青州、河北曲阳发现的佛像相媲美。是我省50多年来的重大佛教考古发现,有望跻身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省文物局已经向国家文物局申请了进一步考古发掘的项目。这些考古发现再次证明了南宫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

从以上分析来看,普通寺和普通塔无论从建造年代、在僧人心目中的地位、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来看,都应该称得上是中国第一寺、第一塔。

第三,恢复修建朴通的设想

圣地必有名寺,道场凝结佛缘。普通塔历经磨难巍然屹立,而普通寺早已被灾难摧毁。现在寺庙重建于1992。恢复重建由被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誉为“中国爱国第一僧”的弘传法师主持。为延续佛缘,进一步打造中国佛教“源头之地”和“祠堂”的文化品牌,南宫市委市政府将普通寺发展列入“十一五”规划,按照普通寺、群英湖、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四位一体综合发展,制定了“寺中有塔、园中有庙、林中有园、水中有林”的千寺建设框架。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南宫市委市政府的精心策划和大力推动下,在佛教界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下,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全力配合下,特别是在有识之士、善良之士开发商的强力介入下,沉寂已久的古刹普通寺、普通塔,必将迎来更加迷人魅力、规模更加宏大的南宫佛教文化美好未来。

(此稿为2007年10月24日在中印文化使者莫顿与朱发兰在Xi南宫合影60周年暨中国第一座佛塔寺——普通塔、普通寺修建6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准备的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