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的历史
敦煌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和甘肃省的西部。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在河西建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敦煌位于最西端,是西汉王朝的西大门。随着古丝绸之路的繁荣,敦煌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镇。佛教传入中国后,各地建立了寺庙和石窟。敦煌因其与西域的地理联系而深受佛教影响。
敦煌石窟始建于秦前二年(公元366年),历经千余年,历朝历代不断发掘,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到目前为止,莫高窟有700多个洞穴,其中包括2000多个彩色雕塑和45000多平方米的壁画。
敦煌石窟的修建经历了十六国(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五代、宋、回纥、西夏、元,历时千余年。
19年底至20世纪初,在清政府衰落之际,英、德、俄、日等国的探险家前往中国西部的新疆、甘肃等地,挖掘文物和壁画。
英国斯坦因、法国伯希奥、日本祖乔立花、俄罗斯欧登堡等外国探险家相继而至,以不正当手段从王道长处骗取大量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被劫掠一空,流散于世界各地,藏于英、法、日、俄、印、土等十余个国家的30余座博物馆、图书馆等机构,仅少数保存于国内。这是中国。
特别是德国探险队在基齐尔石窟、白子溪石窟等新疆石窟中挖出大量壁画,其中白子溪石窟损失最大,大部分洞窟被抢,部分洞窟甚至整个洞窟被盗,除去壁画后只留下伤痕。德国柏林的印度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壁画,俄国艾尔米的塔什博物馆也有相当数量的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