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库全书

清乾隆年间编纂。始于1772,历经十年编撰而成。中国古代最大的官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系列,分为经、史、书、集四部分,故名四库。据《文锦阁集》记载,此书收录古籍3503种,79337卷(79337册),装订成册36000余册。保存了大量的文献。“文房四宝”的名称起源于初唐。唐初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四叠,称为“文房四宝”或“文房四宝”。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籍分类的主要方法,基本涵盖了所有古籍,故称“全书”。清代乾隆初年,学者周水年提出儒藏论,主张将儒家著作集齐供人借用。这一理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响应,是编纂《四库全书》的社会基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另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

内容

《四库全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按内容分类,包括4个部分,44个纲,66个属。分为经、史、子、纪四部,故名思Ku。经学部包括易经、书、诗、礼、春秋、孝、五经、四书、乐、小学等10类,其中礼分为周礼、礼、三礼、通礼、杂礼六类,小学分为训诂、杂礼。史部包括正史、编年史、杂史、其他史、诏书奏折、传记、史籍、实录、时令、地理、官职、政书、目录、史评等15大类,其中诏书奏折又分为诏书和奏折。地理分10属,即宫疏、通志、都郡、河流、边防、山川、史迹、杂记、游记、外记;官类分为2属,即官制和官谏;政治类书籍分为6属,分别是总制、礼制、国家规划、军政、法规、考试;目录类别分为经典和金石学两大类。细分包括儒家、军事家、法家、农民、医生、天文算法、算术、艺术、音乐记录、杂书、小说家、佛教徒、道教徒等14大类,其中天文算法分为推部和舒舒两个属,算术分为数学、占侯和舒舒。目录分为三个属:器皿、食谱、植物、鸟类、动物、昆虫和鱼类;杂类分为杂学、杂考、杂论、杂篇、杂编、杂编六属;小说家类分为杂作、奇闻、猥琐语三属;该集包括《楚辞》、《别集》、《宗集》、《诗评》、《词曲》五大类,其中《词曲》又分为《分词集》、《词选》、《花刺》、《词谱韵》、《南北曲》五大类。以上类别除了张辉的小说和戏剧作品,基本包括了社会上流行的各类书籍。就作者而言,包括了女人、和尚、道士、太监、士兵、皇帝、洋人的作品。

参与编译和历史的人

乾隆三十七年(1772)十一月,皖籍秀才朱军提出编纂《永乐大典》的问题,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随后他下令用“各省所收,武英堂各官所刻”的书来编纂佚书,称为《四库全书》。这样,《永乐大典》的编纂就引出了编纂《四库全书》的庞大工程,成为编纂《四库全书》的直接原因。《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分为四步:第一步是藏书。藏书工作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历时七年。清廷为了表彰入册者,还制定了授书、诵经、登记姓名等办法。:“奖书”即入围500本以上者,赠送一本《古今图书集成》;阅读超过100种书籍的人将获得一本《裴云纹赋》。“题字”,即入百余种书者,选一本纯正醇厚的书,乾隆皇帝会在短边上题字,以示宠信。“登记”是指在摘要中注明收藏者或图书收藏者的姓名。在当地政府的大力协助和藏书家的积极响应下,藏书工作进展顺利,藏书12237册,其中江苏籍4808册,居各省之首。浙江有4600本,排名第二。私人藏书家如马玉、包世功、范和王等也入了许多书。

第二步,整理书籍。为了收藏《四库全书》,乾隆皇帝仿照著名的图书馆“天一阁”,在南北各建了七个亭子。乾隆四十六年(1781),第一部《四库全书》终于临摹完成,并完成了装帧。然后又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复制了第二、第三、第四本书,存放在文远馆、文水馆、文远馆、金文馆。这就是所谓的“北四亭”。乾隆四十七年(1782)七月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又抄了三份,分别存放在江南文宗阁、文慧阁、温岚阁的藏品中。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每本《四库全书》装订36300册,6752封。七馆的书都有印章,如馆藏初朱的印章,卷末朱的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