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简介
关于李隆基的详细情况,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李隆基的诗
好时光,平湖,端午三堂宴,游宫十五夜,早消费蒲津关,公祠,送别中州巡抚康兆元等。在边境上送别张硕,观看拔河民间戏剧,颂_ _ _,庆祝春天。只有这温泉叫病夫,何不独受其福,想着凶兆?登普府逍遥楼,左丞相说右丞相_少府太子当日赐官宴,诗为赵主事勿建精院,与公主过大哥大山塘。
二、评价
唐玄宗统治初期,大力治理,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封建社会空前繁荣。但他在位后期,纵情声色,奢靡无度,重用奸臣,政治腐败,最终爆发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的衰落。所以,唐玄宗是一个功过是非的历史人物:
(1)唐玄宗统治初期,注重地方官员的选拔,亲自考核县令,清退无能之人。有才能、有担当、敢谏的姚崇、宋_,被任命为宰相,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
(2)高度重视边疆地区的管辖,封粟末大托荣为“渤海郡王”,设渤海、黑水都督,封南诏皮洛格为云南王,回鹘语古力佩洛为“怀仁汗”,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3)改革兵制,变官兵制为募兵制。
(4)唐玄宗末年,杨贵妃娇生惯养,终日饮酒作乐,不理政事,奸诈的李和杨在政治上高度腐败,导致安史之乱。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人民流离失所,使唐朝由盛转衰,唐朝开始走向衰落。
(5)唐玄宗对唐朝的高度繁荣起了重要作用,但他的晚年也给唐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他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历史人物。
第三,艺术成就
书法李隆基拱墅,尤擅八分和曹彰,是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皇家书法家之一。《旧唐书》说李隆基“精于音律,善写八分”。书法工整、清晰、美观。它在唐代书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唐都_《舒舒赋》云:“开元应干,灵动,气派恢宏,碑雄伟。他思如泉涌吐风,笔为海吞鲸。”《古今法律书馆》云:“唐·黄明公分八章草,丰饶葱郁。”传世书籍很多,其中以《颂_ _》、《嵇泰山铭》、《石台小经》等最为著名。
《_ _ _颂》的写作和结尾都很独特。书的风格很美,结构很丰富,用笔很粗。从整体来看,书法苍劲有力,浑厚苍劲,具有典型的唐代风格。这本书是在“二王”之间出版的,逐渐变胖,模仿传统家学。向过去的几代人学习。明代的方对此帖评价:“结构精巧,笔法纵横”。詹鸣靖峰《东图玄卞兰》云:“字径如此之大,浑厚爽气,气势磅礴,盖以法帝敕令。”梁青_《成金斋集录》云:“失意则得楚之趣,开米之门。”清代吴奇珍的《字画书》也说,“书法优美,结构丰富,没有山野精神。”清代杨守敬《学记》:“明帝之碑,已成成熟学派。此帖柔软有骨,可自传。”此赋是唐玄宗书法墨迹传世的唯一一部独本,是唐代稀世珍品,堪称人间瑰宝。
此帖书法错落有致,浓墨重彩,给人一种敦厚之感。用笔精准,有轻有重,用笔扎实有重,大气饱满,浑厚舒展。黄曰:“玄宗之书,斑斑点点,犹有祖父之风。”将此帖与唐太宗的温泉明、晋祠明对比,确实可以看出同源,但唐太宗的风格还是不同的。清代王文志的后记:“帝王之书,字里行间一龙一凤,非人文主义者所能及。看到这首颂歌,还是让人觉得开元是辉煌的,是杰出的。”
音乐李隆基有着丰富的音乐才华,对唐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喜欢亲自演奏琵琶和结鼓,并擅长作曲。他创作了100多首乐曲,如《彩羽》、《小破阵曲》、《好春光》、《秋风高》等。他登基后,在宫中设立了教学工场,“梨园”是专门训练演员的地方。唐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他的乐感非常敏感。他经常自己坐在镇上。梨园合奏团的弟子出了一点小差错,他都能马上察觉并纠正。这就是后来称这个剧团为“梨园”的由来。
他还创作了《色菊藤》、《乞舞》、《姚大荒》等92首节骨眼歌曲,并创作了多首节骨眼独奏曲。
李隆基也非常喜欢跳舞。相传根据河节使者杨从印度传入的梵歌改编了著名的《衣帽舞》的曲调。也有人说,月宫仙女抱着一个梦想,和他一起创造了这个梦想。不管有多传奇,《衣帽舞》真的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李隆基会演奏很多种乐器:琵琶、二胡、长笛和架子鼓。
第四,生活
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又名明帝,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在位时间为712-756年。公元762年,李隆基病死。710年6月,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共同发动了“唐龙政治叛乱”,杀害了侯伟。公元712年,李丹禅位于李隆基,太平公主死后,李隆基获得了国家的最高主权。他在位初期注重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_等贤人,下大力气治理国家。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鼎盛时期;在位后期,爱惜杨贵妃,疏于政事,偏袒李、杨等奸臣,政策失误,重用安禄山等官员,导致八年安史之乱,为唐朝的衰落埋下伏笔。
李隆基,玄宗早期,唐玄宗元年戊寅日(685年9月8日)八月五日,生于东都洛阳。他睿智果断,多才多艺,性情博学,擅长书法,仪表堂堂。玄宗即位改朝712,年号先天。后来改为开元,改日,756年退位。在位45年,上元二年四月五日,甲寅日(762年5月3日),唐玄宗崩,死于北京首都长安的神龙殿,享年78岁,群臣去见大圣。李隆基出生的时候,正是武则天主政的时期,所以他小时候经历了复杂的宫廷变故,这可能促使他形成了坚毅的性格。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很有抱负。他在宫里自称“阿姨”。虽然不被执政的吴氏看重,但他的言行还是很固执己见。当他七岁的时候,朝廷举行了一次祭祀仪式。当时,将军(掌管北京禁卫军的将军)吴大声训斥侍从和卫兵。李隆基立即怒目而视,喊道:“这是李家的朝廷。关你什么事?”!你竟敢这样斥责我的骑士卫队!”武则天知道后,非常惊讶。她不但不怪,还“宠坏了”(旧唐书。《玄宗传》)。李习安的母亲(武则天)死后,中宗软弱无能,朝政大权慢慢落到魏如昀和安乐公主手中。发动政变恢复唐朝的英雄和宰相张謇也被他们驱逐,太子李忠军被杀。魏后效仿武则天,让哥哥魏文举掌大权,不制止女儿安乐公主非法卖官封号,反而大加纵容。公元710年,中宗终于死在魏如昀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他的手下。然后,魏如昀想学婆婆武则天,做第二个皇后。没等魏如昀动手,李隆基(唐玄宗)和他的姑姑太平公主就先发动兵变,率领一万多名御林军攻占皇宫,将魏如昀各派一网打尽,史称“唐龙政治叛乱”。接着,李旦又被宗瑞登基,李隆基也因功被封为太子。但其父李旦优柔寡断,不愿与太平公主发生正面冲突,一直隐忍。而太平公主则认为自己给了他当皇帝的机会,立下了大功,所以掌握了国家大事的大权。随着自己权力的壮大,太平公主的野心也膨胀了,她想成为像她母亲一样的皇后。太平公主的主要对手是李隆基王子。起初,她没有把他当回事,认为他还年轻,但在了解到李隆基的勇敢和决心后,她开始对他有所防备。她制造了舆论,认为李隆基不是长子,他没有资格做王子,更不用说继承王位了。太平公主的目的是废除李隆基的太子地位,为自己将来做女帝铺路。到了公元712年,宗瑞害怕这样下去,唐力会大乱,毅然把皇位让给了儿子李隆基。但他仍然掌握着国家大事的大权:朝廷三等以上官职的任免和军政决策权。宗瑞的退位加剧了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之间的矛盾。双方都在积蓄力量想除掉对方。
公元713年7月3日,唐玄宗李隆基果断先下手为强,亲自率领兵马除掉了太平公主和她的几十名要员,废黜了所有倾向太平公主的官员。唐玄宗终于掌握了皇帝应该拥有的权力。当时唐玄宗改国号为开元,显示了他下大力气在唐朝创造伟业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