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的影响,预示着我们在叙述中国历史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把目光聚焦在大一统、军事统治的时代。这样一来,汉朝以后四个世纪的历史就结束在宗教起义和地方军阀手中,就不那么受关注了。这个时代的统称是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对中国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一时期反映了政治分裂的事实,显示了中国文化的扩张和多元化,因此边肖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具有开创性的时代。而汉唐之间的四百年又出现了哪些新的题材?

分裂史实:魏晋南北朝对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

南北朝的第一个核心主题是对中国地理的重新定义。

在边肖看来,汉唐之间四个世纪最重要的发展是对中国地理的重新定义。这个定义至少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最重要的特点是向南方长江流域的大规模移民和定居。从史前开始,长江流域就是广义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从战国开始就是中国政治领域的一部分,但在当时还是一个较小的地理区域。西汉末年(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居住在长江流域的中国户籍人口不到65,438+0/4,这些人被认为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

然而,在军事入侵和洪水的压力下,中国人口大规模向南迁移始于东汉(公元25-220年),并在4世纪初达到高潮。汉人在稳定占领南方的过程中,清理山坡,排干沼泽进行农业活动,以替代或吸收当地人。这些空地早已纳入中国版图,而这种填补空地的过程是南北朝时期的第二次大变革。

地理重新定义的第三个方面是中国对外部世界知识的扩展,以及他在更广阔的领域对中国地位的重新认识。佛教的到来带来了与中亚和印度次大陆的定期贸易。在中国的世界观中,这一时期的日本是从神话境界进入现实世界的。虽然遥远的南方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片陌生的领地,但现代广州的前身是当时一个充满活力的贸易中心城市,这使得一些中国人通过海上贸易与东南亚接触,就像他们与印度和西方接触一样。

最后一个地理上的重新定义发生在中国文化本身:家庭和国家之间的社会空间的形成。汉代的文学集中于宫廷和首都,随后的几个世纪见证了致力于不同地区和地方文化的文学的兴起。文学涵盖农村、山水、荒凉的边陲。文学和高端文化的范围和主题的扩大改变了中国社会的精英群体。他们开发了一系列新的物质空间——花园、修道院、豪华住宅和乡村别墅——在那里开展文化和宗教活动。

南北朝的第二个核心主题是新精英的出现。

汉代贵族家庭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他们的物质财富,尤其是土地,以及他们对官职的垄断作为身份象征来构建他们的社会联系网络的。相反,南北朝的精英们通过他们所追求的文化和文学活动更加小心翼翼地区分自己。诗词赋创作、书法、哲理谈吐、独特的服饰、高雅的修养,都被培养并作为门阀集团的自我认同,以区别于唯富即权的家族。这些决定地位的活动逐渐与官方选举的新方式融合——这种新方式通过确保起始官员来保障世袭。南北朝时期也是精英们开始编纂详细的家谱,界定自己的亲属的时候。

南北朝的第三个核心主题是兵变,军队主要由世袭军户组成。

公元32年,普遍征兵制被废除。此后,汉朝朝廷主要依靠非汉骑兵、拷问兵和募兵来补充兵力。汉末崛起的军阀利用奴隶、游牧战士和被俘的宗教叛乱分子作为士兵。在随后的几十年和几个世纪里,这些奴隶和流民成为世袭兵源的最大来源,而非汉族牧民则成为另一个来源。这两部分士兵最终使地主和由血缘关系形成的盟军相形见绌。从5世纪初几十年开始,军权从精英家族转移到朝廷,皇权复兴。

南北朝的第四个核心主题是皇权政府与整个社会相分离。

皇权对军事基地的依赖导致南北朝出现了第四个主题,皇权政府脱离了整个社会。这个过程始于汉代,汉代创造了一种泛帝国文化,这种文化是以非表音文字为基础,按照礼仪建造的都城。汉朝的首都超越了战国初期形成的地区与地方的关系。南北朝时期,皇权军权是建立在传统社会秩序之外的人的基础上的,这使得朝廷进一步远离了对日常生活的关注。

在这四个世纪里,外国统治者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进入并占领了中原,控制了中国的官僚机制。黄河流域是中华帝国的传统核心区域。汉朝灭亡220年后的18个世纪,实际上有9个世纪是由外族皇帝统治的(如果把唐朝的统治家族也算“外族”的话,大约还要加上3个世纪),这就戏剧性地说明了中国政府与民众和社会的分离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