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轮历史复习如何发挥考试大纲的作用
第一,“点”和“面”来构建篇章的历史知识结构体系。
在教学中,为了突破和深化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这些“点”为核心,将相关知识点纳入其知识结构中,形成知识链或知识面,然后引导学生寻求知识链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章节中复杂的历史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反映历史发展内在规律性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二,单元复习揭示历史阶段特征,构建单元知识结构体系。
所谓历史阶段特征,是指特定历史阶段的重大历史事件所反映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趋势。揭示了不同历史时期各方面发展的共性。在教学过程中,教科书的内容可以根据时间顺序和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分为若干单元。中国古代史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五个阶段七个单元。中国近代史分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和北洋军阀统治等几个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按四个时期可分为四个单元;中国近代史按四个时期可分为四个单元;世界近代史可以分为几个单元,如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工场手工业时代)、自由资本主义大发展时期(蒸汽时代)、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近代史可以分为战后革命时期、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30年代大危机时期、“二战”时期和二战后的世界。
单元复习不是章节知识的简单重复,而应着眼于揭示历史阶段特征,构建单元知识结构体系。复习时,可以按照“基本史实——历史观念——知识体系——阶段特征”的内容结构,运用历史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在分析基本史实后,再从宏观角度进行系统综合,使单元知识平面的广度、纵向深度和理论高度有机统一,揭示历史知识的系统规律性,形成单元知识结构。
在单元复习中,还要注意分析提示单元与各个历史阶段特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将某一历史阶段的特征纳入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进行动态考察和把握,以保持历史教学的连续性,使历史阶段的特征成为通向历史规律的“梯子”。
第三,采用纵横联系法构建三维知识框架结构体系。
历史知识点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是构成知识结构的纽带。在教学中,基于一个历史事件或现象,按照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分析其前后的同质性问题或分阶段分析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这就是纵向联系分析法。比如分析戊戌变法,可以联系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分析近代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历程。同时可以与日本明治维新和印度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运动进行横向比较,从而揭示19世纪后期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相互关系和所反映的时代特征。
通过这种纵横联系的分析方法,学生可以构建立体的知识框架结构,提高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比较和总结能力,学会将历史事件、人物或观点置于特定历史时期的立体框架结构中去理解和评价其地位和作用。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可以形成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三个相对独立的知识结构体系,并通过古今中外的纵横联系,形成立体的知识框架结构。运用纵横联系分析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并能从知识体系的构建中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