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白城人文历史

自明朝以来,日本海盗一直骚扰中国东南沿海。公元1387年,派蒋、夏侯、周德孝到福建规划修筑城堡。厦门是中国东南门户,海防重镇,处于设防状态。厦门市建于1394(即中山公园附近)。洪山寺附近的一个关卡叫“镇南门”。然后在入海口(即黄厝村的塔头)修建“塔城”,在靠海的山坡上(如厦大白城地区)修建一些土石墙。

“白城”修建的确切时间不清楚,《厦门志》和《庐江志》都没有记载。相传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厦驻军,在南普陀寺前的武场练法兵时有此“白城”,成为武场的一级防线。后来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省,也是重要的防御阵地。这堵墙因用石灰抹成白色而得名“白城”。城墙中间有一条通往城外沙滩炮台的地道,与“镇南关”相对应,称为“镇北关”。“白城”的范围据说包括厦门大学白城新村31-18层,一直延伸到物理博物馆、南洋研究院大楼、海外函授大楼,直到厦门港沙坡尾连成一条实心白带。1926年9月,鲁迅先生从北平来厦门大学任教。他在9月23日写给许广平的信中写道:“我痛恨自己,对自然美敏感,所以即使迎接它的美景,我也不是很感动。但是有好几天,我都忘不了郑成功的遗体。离我住处不远有一堵墙,据说是他建的。”(铜陵厦门通信)。信中提到的墙是“白城”。鲁迅刚来厦大的时候住在生物馆,所以离白城城墙很近。

清朝道光年间,鸦片战争爆发,“白城”成为厦门海防的前哨。1840年8月中旬,英军侵华并攻占浙江定海后,企图乘军舰进攻厦门,被设在白城外沙滩上的炮台击退。为了加强军事防御和炮兵力量,清政府还专门命令闽浙总督严、福建巡抚刘在厦调兵遣将,修建码头,铸造火炮,在白城前设置了从白石堡到岩堡的一系列火炮阵地。8月25日,1841,英军再次入侵,展开了激烈的炮战。虽然最终被打破,但在中国人民抗英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后一场战役也被称为“石墙之战”,英国人把这几个系列的电池称为“长电池”。有文章描述“堡后有一座嶙峋的石山,中国人在山边筑起坚固的城墙,作为堡的边防。”本文所指的城墙应该是“白城”。

时代在变,但“白城”这个名字还在世界上流传。国民党统治时期也设置为监狱,行刑点在今天厦门大学东门入口附近,极其陡峭弯曲,与当时其他两个相关时期和场所相似。一个是从此有了一个阶段叫白色恐怖阶段;另一个是白公馆,四川军阀白居易的前别墅,位于重庆。1939年被国民党军统局改建为监狱,1943年中美合作所改为第一监狱。而这三个字都有“白”字。这难道不是巧合吗?

厦大早期在镇北关和“白城”山修建教师公寓,命名为“白城”宿舍,住着林语堂、周建明等著名教授。1938年,侵华日军入侵厦门,厦大将其作为军营,那里的房屋也被拆除。直到抗战胜利后,他们才在1948重建(在东面原“白城”山顶称为“大白城宿舍”,山顶称为“小白城宿舍”)。

20世纪50年代,1957至1958,“小白城宿舍”改建扩建为南洋研究院大楼和新物理博物馆。上世纪80年代,在原白城宿舍前修建职工宿舍,称为“白城新村”1至17。直到90年代,原“大白城宿舍”改建扩建为“白城新”18至31。并在南洋研究院大楼旁兴建超导鲁海外函授大楼。因此,白城地区成为厦大校园众多建筑之一,也是教职工住宅的中心区域之一。厦大白城汽车站原名厦大游泳馆,因为陈嘉庚先生曾在白城外建过游泳馆,但因白城立交桥建设而被拆除。公交公司在新村(厦大白城)路口设站甚至环岛路建成后,这个名字才渐渐为人所知。

“百城”“镇北关”遗迹犹存,位于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海外教育学院)大楼右侧,鲜为人知。在镇北关口的巨石上,有中国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的三个大字和厦门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教授陈国强在1998上的题词:“镇北与明代侵华日军修建的白城关遗址有关,民族英雄郑成功曾在此训练城内官兵。”白城附近的厦门大学建南礼堂大门附近的地面上有一块石碑,记载着清军军民齐心协力抗击外敌入侵,保护大小旦(地名)的历史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白城的历史和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