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前40回读书笔记(300字)
言情和正史最大的区别就是言情不全是真的,是小说。大家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确实如此。但是虚构,用艺术的方法来虚构,而不仅仅是说历史事实可以用来虚构。比如关公用温酒杀死华雄,史书上没有记载。再比如关于和鲁肃单独去开会。史书上说鲁肃独自去见关羽。类似的例子当然数不胜数。看完之后,稍微分析一下,这些虚构的情节大多是为小说中描述的人物做铺垫。因为,如果只是像正史说的那样塑造真实人物,有些人物是与作者的政治思想观点相悖的。而且作者在虚构的同时,也注意到了情节的合理性和连贯性,而不是生硬地虚构,这也是为什么看完之后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总之,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是相当成功的,这些情节也表现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观愿望。
第二,神化和丑化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并非真实人物,而是正史中经过加工的人物,其中有神化的人物,也有妖魔化的人物。
神化人物的典型代表是诸葛亮和关羽。诸葛亮被神化为神谕,关羽被神化为忠义之士。下面,我想简单比较一下作者为什么重点神化这两个人。
朱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他认为是三国中的正统。从陈寿开始,朱以前的大部分观点都是以曹魏为正统。自朱以来,君王、大臣和百姓都开始接受朱的观点,因为它既符合儒家思想又能被统治阶级所接受。罗贯中也同意朱的意见。所以他神化的人物大多是忠于“汉家”的。其中,作者写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关羽是“忠”和“义”的化身。这就是为什么道光统治者受《三国演义》的影响,给关羽30多字的谥号。
至于丑化,基本就是神化了。比如历史上的英雄周瑜英年早逝,但《三国演义》却把他描述成一个嫉妒心很强的人。大部分的丑化都是由神化来衬托的。
第三,人和线索
《三国演义》的一大成功之处就在于成功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诸葛亮、关羽、张飞、刘备、赵云、曹操、周瑜、米芾等。作者用细节描写来体现人物的鲜明特点。比如写张飞的时候,在第七十章,作者对张飞小心眼的战例做了详细的描写和描述,同时增加了诸葛亮和刘备的对话,显示了诸葛亮高超的智谋。
《三国演义》之所以能妥善处理众多的人物以及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是因为作者不仅用实、虚、详、略、插、倒叙等手法写作,而且还运用了沿线索叙事的文学手法。《三国演义》的主线是蜀汉政权建立和灭亡直至三分归晋的过程,其中有穿插线索。比如赤壁之战期间,作者从刘备、孙权、曹操三条线开始叙述。这三条线是相互关联的,它们不会只在一章中描述一两条线索。如果交织在一起,读者会觉得很连贯,而不是只看一条线索。
动词 (verb的缩写)诗歌和颂歌
《三国演义》的另一个巨大成功是引入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虽然数量比《红楼梦》少,但其中不乏佳作。有些诗是为了抒发感情而引入的,有些则出现在人物的演唱或书写中。比如“天如圆盖,地如棋局……”(第三十七章),这是诸葛亮写的。又如,“曹操是奸夫,周郎一时被骗……”(第四十五回),这是后人感叹曹操被招错杀了蔡瑁和张赟的故事。第一个字“临江仙”气势磅礴,让读者有一种敬畏之感。看完之后有一种欲罢不能,欲罢不能的感觉。文末的《古风》一诗,把一个世纪的三国兴衰六十六万字总结成一首只有三百多字的叙事长诗。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却像一段押韵的后记,带领读者重温三国风云。它的最后几句话甚至引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理解:“事物的接连是无穷的,天数是无法逃避的。三分腿成了梦,后人必怨。”留给读者无限遐想。
1.“桃园宴三盟主”揭示了《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人的特殊关系。请简述“桃园三誓”的故事。
刘备、关羽、张飞都有报国保家的激情。他们在卓君相遇,很投缘。他们决定成为同父异母的兄弟,于是在张飞庄后面的桃园里结拜为兄弟。从那以后,他们就像兄弟一样。
2.《怒鞭杜佑》第一次展现了张飞的性格特征。张飞为什么要鞭打杜佑?请简单描述一下。
杜佑奉上述命令来到安溪县,向刘备索贿,刘备拒绝。杜佑强迫县官陷害刘备,张飞冲进县衙,把杜佑拖出来,绑在马桩上鞭打杜佑。
3.诸侯争霸中,“三英大战吕布”是《三国演义》开头的精彩一战。请简要描述一下这个故事。
吕布是董卓部下的猛将,十八路诸侯的部下一个个都被打败了。这时张飞冲出,与吕布对峙,战成平手。关羽前去助阵,两人夹击吕布,却还是打不过吕布,于是刘备出马,三人围攻吕布。在三人的围攻下,吕布终于败了。
4.在董卓谋反中,王司徒巧妙地使出了一系列招数,最终让董卓和吕布反目成仇。请简述“系列招数”的具体内容。
王允贤答应把美人《丢辛的故事》献给吕布,《丢辛的故事》献给董卓。吕布和董卓为了丢西姆的故事反目成仇。在王允的挑衅下,吕布终于杀了董卓。
5.“陶三下徐州”是《三国演义》中一个著名的智谋故事。陶谦为什么要建徐州,又是如何结束的?请简单描述一下。
陶谦见刘备仁厚,决定把徐州让给刘备,但刘备坚持不要,于是陶谦让刘备暂时在小沛驻军。后来,陶谦病危,他想把徐州让给刘备。陶谦病逝后,刘备终于接管了徐州。
但实际上,事情似乎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简单:曹操当时下定决心要拿下徐州,这必然给陶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他坚持把徐州让给刘备,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而刘备的出口自然是不愿意把自己置于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