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历史文化
据《太平宇宙》记载,唐初“余姚东围明州,西围上虞,为越州巨镇”,一度升为耀州。宋代被称为“王献郡”和“东南最著名的城市”。贞元年(1295)升为余姚。明洪武二年(1369),废州恢复为郡。1911年165438+10月8日(清三年九月十八日)余姚“光复”。余姚解放于5月23日1949。建国后,疆域多次变更,最大的一次是1954,古塘以北的棉区划归慈溪县,慈溪县以西的稻区和山区划归余姚县。1985年7月26日撤县设市,隶属宁波市,辖九区八镇六十三乡。截至2002年底,全市共有17个镇、2个乡、4个街道。
余姚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以三大历史文化闻名于世。一个是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1973年,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证明了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的物质和精神遗存,如稻作农耕、干栏建筑、划船划船划船、鸟崇拜和太阳崇拜等,足以让人叹为观止,被誉为“七千年前的文化宝库”。二是“姚江文化”。自汉代以来,余姚名家辈出,群雄逐鹿,故有“姚江人物天下第一”的美誉。三国时的虞翻是著名的易经学者。东晋的于首先发现了“岁差”;隋唐时期,虞世南被唐太宗誉为德、忠、博、辞、文五绝。在众多名家中,首推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黄宗羲被誉为“四圣”,王阳明、黄宗羲被列为中国十大思想家。余姚因此被称为“中国东南最著名的城市”和“著名的文学之国”。三是浙东红色文化。抗日战争时期,余姚梁龙成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中心,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浙东区委、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政治部等领导机关都设在梁龙余姚。在中国的领导下,浙东根据地的人民点燃了抗日的篝火,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余姚历史大事记:
://yywhty.gov/lishi/4。#
余姚的别名和历史渊源余姚历史悠久。境内的河姆渡古文化遗址证明,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类定居繁衍。
相传是“后舜支封之地,舜姓尧,故称余姚”。秦(汉建时)设县,属会稽郡。
县城建于东汉建安五年(200),是浙东古郡之一。据《太平宇宙》记载,唐初“余姚东围明州,西围上虞,为越州巨镇”,一度升为耀州。
宋代被称为“王献郡”和“东南最著名的城市”。贞元年(1295)升为余姚。
明洪武二年(1369),废州恢复为郡。1911年165438+10月8日(清三年九月十八日)余姚“光复”。
余姚解放于5月23日1949。建国后,疆域多次变更,最大的一次是1954,古塘以北的棉区划归慈溪县,慈溪县以西的稻区和山区划归余姚县。
1985年7月26日撤县设市,隶属宁波市,辖九区八镇六十三乡。截至2002年底,全市共有17个镇、2个乡、4个街道。
余姚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以三大历史文化闻名于世。一个是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
1973年,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证明了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的物质和精神遗存,如稻作农耕、干栏建筑、划船划船划船、鸟崇拜和太阳崇拜等,足以让人叹为观止,被誉为“七千年前的文化宝库”。
二是“姚江文化”。自汉代以来,余姚名家辈出,群雄逐鹿,故有“姚江人物天下第一”的美誉。
三国时的虞翻是著名的易经学者。东晋的于首先发现了“岁差”;隋唐时期,虞世南被唐太宗誉为德、忠、博、辞、文五绝。在众多名家中,首推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黄宗羲被誉为“四圣”,王阳明、黄宗羲被列为中国十大思想家。
余姚因此被称为“中国东南最著名的城市”和“著名的文学之国”。三是浙东红色文化。抗日战争时期,余姚梁龙成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中心,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浙东区委、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政治部等领导机关都设在梁龙余姚。
在中国的领导下,浙东根据地的人民点燃了抗日的篝火,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壮丽的诗篇。余姚历史纪事:://yywhty.gov/lishi/4。#.
求一篇300字以上关于余姚文化的文章。余姚是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余姚先民创造的灿烂的姚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史前文化令人眼花缭乱。
七千年前,余姚先民创造了灿烂的史前文化——河姆渡文化,使余姚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姆渡遗址位于余姚市河姆渡镇,因遗址所在的姚江河姆渡口而得名。
1973年6月,洛江公社在修建排水站时发现。经调查,该场地总面积为4万平方米。
经过1973和1978两次科学发掘,总面积2800平方米,出土了大量重要遗迹、动植物遗存、大型木结构建筑遗存和大量人工栽培的水稻。根据碳14测定,该遗址的最早年龄是7000年前。河姆渡遗址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稀世珍宝而闻名于世,被誉为“7000年前的文化宝库”。
1977年,已故著名考古学家丁霞将这一文化类型命名为“河姆渡文化”。经过20多年的考古实践可以发现,河姆渡文化以姚江流域为中心,广泛分布于宁绍平原,横跨东海至舟山群岛。
迄今为止,姚江流域已发现河姆渡文化类型遗址20余处,其中大部分位于余姚市。著名的遗址有张婷镇英山遗址、三七镇罗天山遗址、河姆渡镇解家山遗址等。河姆渡文化在中国考古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良渚文化一起被称为浙江史前文化的“两朵奇葩”。
二、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余姚市,古称县城,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是浙东著名的古城之一。
古城由南北两城组成,各具特色。北城建于东汉建安五年(200),南城建于明朝嘉靖年间。
时至今日,余姚历史城区原有的巷弄格局、街道规模、河网水系依然保存完好,与民居建筑共同构成了较为完整的古城风貌。第三,名人辈出,闪耀中国。
余姚历代名人辈出,群星闪耀,在中国熠熠生辉。汉代高士严子陵,以高风亮节著称。
晋代天文学家于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岁差现象。“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的于世南生活在唐朝,名医华寿生活在元朝。
到了明清,姚江天下第一,仅明代余姚就有387名进士,其中状元3名,武进士43名。这一时期出现了心理学大师王阳明、中日文化交流先驱朱舜水、民主启蒙思想家黄立洲等。
梁启超曾说:“余姚只是一座城,但在明中叶至清中叶的二百年间,文人辈出,学风受到全国和海东的影响。”第四,红色摇篮,谱写辉煌。
余姚也是一片红土地。抗日战争时期,余姚梁龙成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中心,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浙东区委、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政治部等领导机关都设在梁龙。
在中国* *的领导下,浙东根据地的人民在浙东大地燃起了抗日的篝火。从1942到1945,浙东军民组织作战643次,攻克110多个日伪军据点,死伤俘虏日伪军1万余人,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因此,梁农被称为“浙东延安”,载入史册。第五,文学名家,底蕴丰厚。
余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有“东南名城”、“文学名邦”的美誉,历史文化积淀十分丰厚。截至目前,余姚拥有文物500余处,其中100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
此外,市文物部门还收藏新石器时代至解放战争时期的石器、陶瓷、字画等文物8000余件,古籍近4万册。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见证了余姚几千年的辉煌历史。
余姚的由来余姚的历史可以在文献中找到。自虞舜以来,就有“舜李庚山”和“虞藏秘图”之说。
余姚在春秋时期属于越国,战国中期成为楚国的管辖地。余姚县建立于秦朝,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余姚撤县设市。1995,余姚被国务院提升为二类城市。余姚市素有县城之称,古城由南北两城组成,各具特色。
北城建于东汉建安五年(200),南城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时至今日,余姚历史城区原有的巷弄格局、街道规模、河网水系依然保存完好,与民居建筑共同构成了较为完整的古城风貌。
余姚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以三大历史文化闻名于世。一个是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
1973年,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证明了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的物质和精神遗存,如稻作农耕、干栏建筑、划船划船划船、鸟崇拜和太阳崇拜等,足以让人叹为观止,被誉为“七千年前的文化宝库”。
二是“姚江文化”。自汉代以来,余姚名家辈出,群雄逐鹿,故有“姚江人物天下第一”的美誉。
三国时的虞翻是著名的易经学者。东晋的于首先发现了“岁差”;隋唐时期,虞世南被唐太宗誉为德、忠、博、辞、文五绝。在众多名家中,首推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黄宗羲被誉为“四圣”,王阳明、黄宗羲被列为中国十大思想家。
余姚因此被称为“中国东南最著名的城市”和“著名的文学之国”。三是浙东红色文化。抗日战争时期,余姚梁龙成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中心,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浙东区委、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政治部等领导机关都设在梁龙余姚。
在中国的领导下,浙东根据地的人民点燃了抗日的篝火,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余姚文化习俗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余姚市概况余姚市位于浙江省东部,中心地理坐标为121° 09′,东经30° 03′。
总面积1527平方公里。2005年底,登记人口为82.58万人。
城市人* * *位于兰江街道北兰江路1号,邮编315400。行政区划代码:330281。
区号:0574。拼音:余姚市。
地理余姚市位于浙江省东部的宁波平原,东邻江北区、鄞县,南依四明山,西接奉化、嵊县,西接上虞市,北接慈溪市,西北接海盐县。东西两极距离58.5公里,南北两极距离79公里。
总面积1526.8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和丘陵805.09平方公里,占52.73%,平原432.51平方公里,占28.33%,水域289.26平方公里,占18.94%。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四明山起伏,其间有盆地和山谷。最高峰是庐山乡的青湖湾岗,海拔979米。中部为姚江平原,有弧形丘陵,两岸星罗棋布;北部为沿海冲积平原。
全市耕地64.35万亩,园地9.84万亩,林地721.500亩。主要河流姚江,发源于中国四明山夏家岭,自西向东流经中部,在宁波汇入甬江,全长109公里,境内流54公里,支流30余条,纵横交错,编织成水网。
而且湖塘水库多。牟山湖是中国最大的海洋湖泊,正常库容420万立方米,四明湖是最大的人工湖,总库容1.2亿立方米。
整个地区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区,日照充足,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年平均气温16.2℃,日照2061小时,无霜期227天,降水量1361毫米,自然条件优越。
山区溪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可开发小水电约2万千瓦,已开发9414千瓦。瑶南山区萤石、高岭土、花岗岩资源丰富,具有开发价值。
小永铁路贯穿中部,329国道贯穿北部,姚江是浙东运河的一段,水陆交通便利。南部山区由于地势险要,位于浙东战略要地。
汉族为主,还有苗族、白族、壮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金属矿产资源包括铜、铁、铅和锌。
非金属矿产资源包括萤石、高岭土、粘土、应时、磷和泥炭。野生动植物资源有穿山甲、水獭、丹顶鹤、白鹤、黑鹳、鸳鸯、灰鹤、银杏等。
有四十多种中草药,如罗氏屯、贯众、淡竹叶、茯苓、丹参、金银花等。土特产有茶叶、杨梅、笋干、佛像雕刻、工艺草编等。
名胜古迹有河姆渡遗址、黄栗洲墓、浙东党委旧址、王阳明讲堂、通济桥、顺江楼等。行政区划截至2005年6月65438+2月31,余姚辖6个街道、14个镇、1个乡、52个社区、265个居委会:凤山街道、阳明街道、梨洲街道、兰江街道、夏朗街道、汤涤街道;临山镇、泗门镇、马渚镇、牟山镇、张婷镇、梁弄镇、鲁布镇、尹达镇、大兰镇、河姆渡镇、四明山镇、小草镇、黄家埠镇、三七镇;鹿亭乡2006年6月5438+10月1,原东北街更名为凤山街,西北街更名为阳明街,东南街更名为利州街,西南街更名为兰江街。
关于余姚的历史沿革,众说纷纭。说,《地方风俗》载,舜封地,舜姓姚,故名余姚(《蜀封地,舜姓姚,故名云余姚》)。
另一方面,《越爵书》有所编辑,夏少康在记载中封小于无,为奉,姚乃其第一城,故称余姚。《山海经》郭璞注句玉山在会稽余姚县之南,张炬县之北,故两县名为云,此为第三种说法。
还有一句话叫“城中有玉山,南有瑶江”,故名。再者,明朝《郡县名释》说县官会遇录,余姚山西、河东有一姚姓,故称余姚。
最近有人声称余姚是越南地名,意思很明确。余姚县位于秦朝(今韩健),隶属惠济县。
县城建于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是浙东古郡之一。据《太平宇宙》记载,唐初“余姚为越州巨镇,东临明州,西接上虞”,一度升为耀州(耀州建立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
宋代被称为“王献郡”和“东南最著名的城市”。贞元年(1295)改为余姚府。
明洪武二年(1369),废州恢复为郡。1911年165438+10月8日(清三年九月十八日)余姚“光复”。
余姚解放于5月23日1949。建国后,疆域多次变更,最大的一次是1954,古塘以北的棉区划归慈溪县,慈溪县以西的稻区和山区划归余姚县。
1985年7月26日撤县设市,隶属宁波市,辖9区8镇63乡。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8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其中第一生产总值22.53亿元,第二生产总值1.751.3亿元,第三生产总值1.46亿元。
按当年年均汇率计算,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达到4404美元。余姚物产丰富,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综合农业区,农林牧渔各行业都会交汇在一起。
被国家授予“中国杨梅之乡”、“中国榨菜之乡”、“中国茭白之乡”、“中国蜜梨之乡”、“中国红枫之乡”等称号。近年来,余姚加快了结构调整的步伐,使全市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了蔬菜、竹笋、茶叶、水果、畜禽、水产品等六大农产品商品基地,涌现出“瀑布仙茶”、“顺水蜜梨”、“国泰泡菜”等名优农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余姚一直是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市。余姚工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被誉为“塑料之乡、模具王国”。
工业经济以仪器、电子、塑料、化工、纺织、机械、冶金等传统支柱产业为基础。,机电仪器集成、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一批高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同时,笔、钥匙、灯具、汽车配件、水暖器材、
余姚文化习俗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余姚市概况余姚市位于浙江省东部,中心地理坐标为121° 09′,东经30° 03′。
总面积1527平方公里。2005年底,登记人口为82.58万人。
城市人* * *位于兰江街道北兰江路1号,邮编315400。行政区划代码:330281。
区号:0574。拼音:余姚市。
地理余姚市位于浙江省东部的宁波平原,东邻江北区、鄞县,南依四明山,西接奉化、嵊县,西接上虞市,北接慈溪市,西北接海盐县。东西两极距离58.5公里,南北两极距离79公里。
总面积1526.8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和丘陵805.09平方公里,占52.73%,平原432.51平方公里,占28.33%,水域289.26平方公里,占18.94%。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四明山起伏,其间有盆地和山谷。最高峰是庐山乡的青湖湾岗,海拔979米。中部为姚江平原,有弧形丘陵,两岸星罗棋布;北部为沿海冲积平原。
全市耕地64.35万亩,园地9.84万亩,林地721.500亩。主要河流姚江,发源于中国四明山夏家岭,自西向东流经中部,在宁波汇入甬江,全长109公里,境内流54公里,支流30余条,纵横交错,编织成水网。
而且湖塘水库多。牟山湖是中国最大的海洋湖泊,正常库容420万立方米,四明湖是最大的人工湖,总库容1.2亿立方米。
整个地区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区,日照充足,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年平均气温16.2℃,日照2061小时,无霜期227天,降水量1361毫米,自然条件优越。
山区溪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可开发小水电约2万千瓦,已开发9414千瓦。瑶南山区萤石、高岭土、花岗岩资源丰富,具有开发价值。
小永铁路贯穿中部,329国道贯穿北部,姚江是浙东运河的一段,水陆交通便利。南部山区由于地势险要,位于浙东战略要地。
汉族为主,还有苗族、白族、壮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金属矿产资源包括铜、铁、铅和锌。
非金属矿产资源包括萤石、高岭土、粘土、应时、磷和泥炭。野生动植物资源有穿山甲、水獭、丹顶鹤、白鹤、黑鹳、鸳鸯、灰鹤、银杏等。
有四十多种中草药,如罗氏屯、贯众、淡竹叶、茯苓、丹参、金银花等。土特产有茶叶、杨梅、笋干、佛像雕刻、工艺草编等。
名胜古迹有河姆渡遗址、黄栗洲墓、浙东党委旧址、王阳明讲堂、通济桥、顺江楼等。行政区划截至2005年6月65438+2月31,余姚辖6个街道、14个镇、1个乡、52个社区、265个居委会:凤山街道、阳明街道、梨洲街道、兰江街道、夏朗街道、汤涤街道;临山镇、泗门镇、马渚镇、牟山镇、张婷镇、梁弄镇、鲁布镇、尹达镇、大兰镇、河姆渡镇、四明山镇、小草镇、黄家埠镇、三七镇;鹿亭乡2006年6月5438+10月1,原东北街更名为凤山街,西北街更名为阳明街,东南街更名为利州街,西南街更名为兰江街。
关于余姚的历史沿革,众说纷纭。说,《地方风俗》载,舜封地,舜姓姚,故名余姚(《蜀封地,舜姓姚,故名云余姚》)。
另一方面,《越爵书》有所编辑,夏少康在记载中封小于无,为奉,姚乃其第一城,故称余姚。《山海经》郭璞注句玉山在会稽余姚县之南,张炬县之北,故两县名为云,此为第三种说法。
还有一句话叫“城中有玉山,南有瑶江”,故名。再者,明朝《郡县名释》说县官会遇录,余姚山西、河东有一姚姓,故称余姚。
最近有人声称余姚是越南地名,意思很明确。余姚县位于秦朝(今韩健),隶属惠济县。
县城建于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是浙东古郡之一。据《太平宇宙》记载,唐初“余姚为越州巨镇,东临明州,西接上虞”,一度升为耀州(耀州建立于唐武德四年(公元621))。
宋代被称为“王献郡”和“东南最著名的城市”。贞元年(1295)改为余姚府。
明洪武二年(1369),废州恢复为郡。1911年165438+10月8日(清三年九月十八日)余姚“光复”。
余姚解放于5月23日1949。建国后,疆域多次变更,最大的一次是1954,古塘以北的棉区划归慈溪县,慈溪县以西的稻区和山区划归余姚县。
1985年7月26日撤县设市,隶属宁波市,辖9区8镇63乡。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98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其中第一生产总值22.53亿元,第二生产总值1.751.3亿元,第三生产总值1.46亿元。
按当年年均汇率计算,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达到4404美元。余姚物产丰富,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综合农业区,农林牧渔各行业都会交汇在一起。
被国家授予“中国杨梅之乡”、“中国榨菜之乡”、“中国茭白之乡”、“中国蜜梨之乡”、“中国红枫之乡”等称号。近年来,余姚加快了结构调整的步伐,使全市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了蔬菜、竹笋、茶叶、水果、畜禽、水产品等六大农产品商品基地,涌现出“瀑布仙茶”、“顺水蜜梨”、“国泰泡菜”等名优农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余姚一直是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市。余姚工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被誉为“塑料之乡、模具王国”。
工业经济以仪器、电子、塑料、化工、纺织、机械、冶金等传统支柱产业为基础。,机电仪器集成、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一批高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同时,笔、钥匙、灯具、汽车配件、水暖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