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的文化特征
佤(佤三生),佤山古居民
佤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35万多。主要分布在滇西南的沧源、西盟、澜沧、孟连、双江、耿马、永德、镇康等县的山区和半山区。即澜沧江与萨尔温江之间的“阿瓦山区”和怒江山脉南段。与汉、傣、棕、德昂、博、拉祜族等民族杂居。
汉代以后,有“普人”居住在云南。唐代“濮人”和“王人”分布于东起京东、巍山,西至腾冲、梁河,南至镇康,北至永平镇西。“濮人”可能是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各族先民的统称。“看人”可能主要是佤族的先民。历史文献中的“王曼”、“王帽子”、“外来语地名”等名称,与目前佤族自称的“佤”基本相同或非常相似。
佤族称自己为瓦、巴饶克、不饶克、阿瓦、阿沃、阿瓦来、勒瓦。他称之为“拉”“我”“阿瓦”“瓦瓦”。“哈拉”、“哈瓦”、“卡瓦”等历史名意为“住在山里的人”。按照民族的意愿,1962被命名为“瓦”。
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瓦语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分为巴拉奥克语、阿瓦语和瓦语三种方言。旧文是英国传教士为传播基督教而编的,比较粗糙。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创造了新的汉字。
佤族的经济以农业为主。我喜欢吃红米,喝浓茶,吃辣椒,嚼槟榔,喝酒。住房以两层竹楼为主。传统服装以黑色为基调。男人经常穿着黑包子,黑夹克,阔腿裤。女装因地而异。最有特色的是穿披肩式的无领无袖头礼服、裙子、发带、衣领、项链、腰箍、手镯等用银或竹条制成的首饰。
佤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少数人信仰佛教或基督教。新米节是最隆重的节日。文学艺术丰富多彩,竹文化独具特色。沧源岩画驰名中外。
“木鼓舞”富有民族特色,曾多次在全国舞蹈比赛中获奖。
历史上,佤族地区广泛流传着“四岗里”的传说。西盟的佤族解释“四岗”是山洞,“里”出来,说明人类很早就从山洞里出来了。传说佤族最早是从山洞里出来的。该洞穴位于西盟县以西约60英里的阿瓦山中部。至今,西盟等地的佤族都把洞穴视为“圣地”。沧源佤族解释“四刚”是“葫芦”,“李”出来,就是人从葫芦里出来的意思。
虽然不同地区的佤族对“四岗里”有不同的解读,但他们都把阿瓦山视为人类的发祥地,同时都反映出他们是阿瓦山地区最早的居民。“四岗里”是佤族对自己古老洞穴生活的记忆。
规矩
佤族人豪爽好客,以酒待客为先,以为无酒为礼。佤族招待客人和敬酒的习俗多种多样。一种是敬酒的主人先从自己身上抿一口,以驱散客人的各种警告,然后依次递给客人。客人必须喝下提供给他们的酒,并尽力将其干以示诚实,否则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的不尊重;另一种形式是主人和客人都蹲在地上,主人用右手把酒递给客人。客人用右手接过后,稍微落地或用右手将酒弹在地上,表示对祖先的尊重。然后主人和客人一起喝酒。佤族有不敬酒给无知不厚道的人的习惯。每当儿子出门,客人离开,主人也会送上一份“送别礼物”。也就是给亲戚或者客人敬酒。那时,主人会用葫芦(盛酒的容器)盛酒,先喝一口,然后送到远方的客人或亲戚口中。客人需要把葫芦喝光,以表示他们的感情和友谊永远不会忘记。
建设
佤族房间的陈设简单,没有桌椅,竹席和木板当床,没有被褥。他们只用棉被或亚麻布床单作为被子、枕头和衣服睡觉。
佤族的住房因地区而异。受汉族影响较大的地区,一般是四墙触地的草房,也有土墙草房和个别瓦房。但大部分佤族地区的房屋结构和形制与傣族相似,建筑材料都是竹子(竹藤、竹竿、竹片、竹条等。)和草(茅草、椽子、檀香木、木板等。).木柱顶端预留树枝支撑横梁,横梁上支撑一些细竹,再盖上茅草,搭建一个架空的“竹楼”。房子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畜禽活动。个别铁匠楼下也有风箱和一套打铁工具。
规定饮食
佤族以大米为主食。锡盟地区的佤族喜欢把菜、盐、米一锅煮成稠烂的米饭。其他地区的佤族多吃米饭。农忙季节吃三餐,平时吃两餐。鸡粥,如山茶花粥,是家常菜中的上品。现在经常吃旱稻,男女老少都吃辣椒。民间流传着“辣椒不缺粮”的说法。
佤族的肉类主要来源于家庭饲养,包括猪、牛、鸡。此外,还有捕食老鼠和昆虫的习性。部分地区的佤族也有捕食昆虫的习惯,甚至吃蛹、寄生在草本植物上的红毛虫、金雀花虫、寄生在冬瓜树上的冬瓜虫等十余种。一般食用昆虫和大米煮成粥,加入蔬菜、盐和胡椒,麻辣鲜香。
佤族养蜂很普遍,但养蜂的方法很特别。先用中空的圆木,两端密封,留几个小洞供野蜂进出,放在林中或屋檐下繁殖,酿蜜。它们每年被割2到3次,和蛹一起吃。
佤族普遍喜欢喝酒,喝苦茶。所有的饮料都是自酿的“泡酒”。经常喝泡酒不仅对身体无害,而且有益健康。近几十年来,佤族开始饮用烧酒。
佤族人更喜欢苦茶。有些苦茶太浓了,几乎成了茶膏。苦茶虽苦,但喝后有清凉之感。对于气候炎热地区的佤族来说,有着神奇的解渴作用。
嚼槟榔是佤族男女老少的共同爱好。他们通常在休息或聊天时,嘴里嚼一块槟榔。嚼的槟榔都是用麻栎叶和石灰煮的替代品,据说嚼槟榔有健齿的作用。
典型的食物有:山茶花粥、烤蛇肉、青豌豆炒蚂蚁蛋、炒柴火虫等。
假日和节日
由于木鼓的神圣地位和作用,“拉木鼓”成为佤族非常隆重盛大的宗教祭祀活动。
所谓“拉木鼓”,就是从寨子外的森林中砍伐树木,拉进寨子,制作新鼓,替换旧鼓的活动。多过农历十一月(一月)。那时,首先,村领导会议将确定拉木鼓和牧师(将承担活动费用的人)的时间,并准备若干待宰的水牛,一头从肝脏中取出的牛,以及水、酒和食物。拉木鼓的日子,白天用牛祭祀神灵,晚上由小伙子上山砍伐事先选好的树木,准备制作鼓的材料。第二天一早,村里的男女老少(有的妇女不能参加)都穿着节日的盛装来打鼓,大家载歌载舞,用绳子把木鼓拖到村里。但木鼓当天不能进村,要停在村外。杀鸡祭祀后,要在另一个吉日进村。
新鼓进村的那一天,全村一片欢腾。邻村的人们也敲锣打鼓向他们表示祝贺。大家载歌载舞,宰牛杀猪,饮酒自娱。
制作新的木鼓大约需要20天。挖完的那一天,要马上敲钟,向全村人报喜,还要举行新的木鼓铺设仪式。晚上,全村人又聚集在木鼓房周围载歌载舞,庆祝新木鼓的顺利制作。至此,整个“拉木鼓”祭祀活动结束。
据说佤族打木鼓是为了崇拜“魏帅”神。佤族认为“魏帅”是人类祖先的化身。平时住天宫,不问人间事。只有当他听到木鼓的声音时,他才会下凡拯救人类脱离危险或分享欢乐。
爱“串妹”
大多数佤族婚姻是通过自由恋爱缔结的。结婚年龄一般在20岁左右,男孩女孩多。但是,青年男女从十五六岁就可以开始参加恋爱事务的社交和娱乐活动。这种恋爱活动俗称“串妹”。
“串妹”是以团体的方式进行的。在正式确定关系之前,单独活动比较少。在这种活动中,男人总是占据主动。
弦乐女主要在晚上演出。没有具体的地方,大多是在女生家里。每当夜幕降临,青年男女就会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男生吹三弦,吹笛子到等待他们的女生家。大家一起载歌载舞,互赠香烟槟榔,男女梳头,嬉笑打闹,互送秋波,诉说心事。经过几串姑娘,小伙子看上一个姑娘后,会送她一些手镯、项链、梳子、头巾之类的礼物。如果你在几天内或者一段时间内没有看到女生回礼,你可以假设她对自己是情有独钟,愿意做她的情人。而女生呢,礼物都拿走了,不管是谁送的。因为他们认为年轻人送礼越多,外表、性格等条件越好,就越觉得光荣。女孩的父母也会为串门女儿的人数感到高兴和自豪。但是对于不想继续这段关系的年轻人来说,礼物很快就会还给他。在串女生的过程中,如果一个男青年看上了一个女生,就会趁机偷走她的首饰、头巾等东西,向她求婚。此时,不管女生喜不喜欢,都会大喊大叫,假装反抗。如果两三天内没有提出要求,说明你接受了男生的求爱。
确定了恋人关系的青年男女会脱离群体,开始单独交往。然后正式向媒体求婚,订婚,结婚,喜结良缘。
新密节
佤族是一个农业民族,过去生产力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因此,围绕着农业生产,形成了许多祭祀活动,其中一些活动逐渐定制化,发展成为节日。“新米节”就是其中之一。
“新米节”是稻米成熟、庆祝丰收和品尝新米的日子。由于气候的差异,各地粮食成熟的时间也不一样,所以不同地区、村庄甚至每家每户的节日时间都不一样,但过去一般都是在农历七八月(农历九月)举行。确定日期,一是根据各自粮食的成熟程度选择吉日。第二,父母或祖父母去世的日期最好。意在邀请祖先的灵魂回来,与家人一起品尝新米,分享快乐。并请他们在天之灵保佑后代家庭幸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为了使全国各地的佤族同胞能够共同庆祝“新米节”,1991年,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盟佤族自治县共同决定,将农历八月十四日定为佤族的“新米节”。
传统的新米节是许多家庭独自举行的。节日那天,主人早早起床,为节日准备食物、酒和肉。然后去地里砍新的谷。门上挂一串割好的谷子,表示请五谷之魂进屋。把剩下的五谷搓碎,放在铁锅里用小火烤,倒出新米做米饭。然后,举行家庭祭祀仪式:在祭坛上放一碗新米,上面摆着各种菜肴,并请巫师念一段咒语,向谷神和祖先献祭。仪式结束后,在巫师和老人的带领下,全家人尽情品尝新米。之后,主人打开门,把自己放假的消息告诉了邻居。于是人们带着各种礼物前来祝贺。主人杀鸡,杀猪,甚至杀牛来招待客人。大家欢歌笑语,享受丰收的喜悦。
文化和艺术
沧源岩画
沧源岩画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沧源县诺梁山、班考山、工弄山之间的猛洞河流域谷地。是中国最早发现的古代摩崖壁画之一。自1962年以来,在沧源县中北部的莱蒙、定来、满坎、和平、芒阳、勐省发现了11岩画。这些岩画大多画在离地面几米的垂直岩壁上。
沧源岩画的内容主要有人物、动物、村落、狩猎、祭祀、舞蹈等。每幅画都有一个中心内容,真实地描绘了一幅原始生活的画面,简单,生动,传神。它反映了佤族先民的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
沧源岩画采用平画法,简洁传神。人体多以三角形表示,不画五官,但四肢姿态多变,富有动感。通过手臂和脚的不同姿势,我们可以看到人物的活动。动物也是如此。虽然五官不清楚,但通过角、尾、脚、耳等特征可以识别其种类。
沧源岩画的图像多为赭色。绘画颜料可以由赤铁矿、虫胶和动物血液制成。据专家初步研究分析,这些岩画可能是距今3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作品。当地佤族一直将其作为圣物崇拜。
木制鼓
木鼓是佤族村寨的标志,佤族语称之为“克罗克”。是佤族传统的祭祀工具、乐器和报警装置。一般由红毛树、桃树或栗子树段按一定形状挖空肚子制成。大小不一,一般长2米左右,直径0.5到1米。鼓有两种:公鼓和母鼓。男鼓音节低,音色重。母鼓音节高,音色清脆。很多都是成双成对的存放在村里的木鼓房里。
木鼓屋是佤族重要的标志性建筑。每个村庄都有一个或几个。是六柱三梁竹或茅草搭建的棚子,四周没有围墙。木鼓室虽然面积不大,结构简单,但却相当神圣,因为它是存放木鼓的地方,具有其他民族寺庙的功能和地位。
木鼓是佤族的象征,是佤族人崇拜的圣物。在他们看来,木鼓是“接神之器”,是“通天之鼓”,“生命靠水,兴旺靠木鼓”。所以平时不能乱动,只有在搞祭祀警察、节日等重大集体活动时才能敲门。
历史事件
佤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仅为佤族山区的开发建设和西南边疆经济文化事业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反抗外国列强侵略、捍卫祖国领土和主权的斗争中建立了不朽功勋。
19年底至20世纪30年代,英帝国主义势力多次入侵佤族地区,进行刺探情报、测绘地形、刺探矿藏等侵略活动,遭到佤族、傣族、汉族等当地民族的英勇抵抗。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英国一支“远征队”在500名英军的保护下,入侵阿瓦山等地,佤族“手握兵器”,奋起抵抗,吓得英军首领“面如土色,畏人而逃”。
1898年(清光绪二十五年),中英在孟定、阿瓦山、孟连划定滇缅边界时,佤族、傣族、汉族等民族再次拿起武器,坚决抵抗英国侵略者侵占我国领土的企图。
沧源县板洪、板老地区银、铅矿资源丰富。垂涎已久的英国开始窥探矿藏,从1927偷渣。1933,公路紧急抢修,准备占领这一带,夺取矿藏。遭到抵抗和反叛后,在1934年初,大批军队被调遣占领矿区。英国军队的野蛮侵略激起了佤族人民的愤怒。当年2月,班洪王、班老王邀请身边10多个部落齐聚班洪,他们宣誓“宁为血河,不为英皇之奴”。会后立即组织三军展开反英斗争,就是震惊中外的“班洪事件”。双江、澜沧、耿马等地的佤族、傣族、汉族等民族也组织了1000余名志愿军赶赴班洪地区参战,全国人民也以各种形式给予支援,沉重打击了英军。
后来由于南京国民党政府的退让和妥协,这场轰轰烈烈的以佤族为主的反英斗争被镇压了。但是,这场斗争充分显示了佤族人民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对激发当地乃至全国的反帝爱国热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在,班洪的“班洪抗英遗址纪念碑”已成为当地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云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文日历
佤族人民在与自然斗争的漫长岁月中,从艰苦的劳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了有关天文、气象、机械原理和医学的知识,产生了简单的科学萌芽技术。这些科学技术反映了佤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及其智慧和创造力。?
1.《星历》?
佤族先民通过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发现地面花木繁盛、兴盛、衰亡的循环过程与天上木星与月亮相遇、离开、再相遇的循环过程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探索,逐渐为佤族创造了独特的“星月历”,用以指导农业生产和安排活动。由于佤族历史上没有文字,所以“星历”在佤族中代代相传。?
佤族称月亮为“凯”,木星为“喜达屋温度”。“星月历”以360天为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分三轮,每轮十天,每轮有九星(有的村有10)来算。?
从1日到9日的天名分别是:布拉(1日)、黑拉(2日)、普斯(3日)、二龙(4日)、贡(5日)、石龙(6日)、二来(7日)、门门。这些名字在一个月(30天)内循环三次。
一月到十二月的名字分别是:一月(开铁)、二月(开二拉)、三月(开鲁)、四月(开崩)、五月(开坡庵)、六月(刘凯)、七月(开阿龙)、八月(开石代)、九月(开石顶)、十月。?
佤族人把地球、木星和月亮在运动中相遇的那一天称为“阿妈星木文”(意思是星星和月亮打架)。这一天是一年的第一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年的第一天。村民们把某一天定为最不吉利的日子,一直把这一天视为忌日。在“星月历”中,“阿妈行木文”的日期是公历12月10日左右,也叫“布拉开帖”(即65438+10月1)。?
佤族的“星月历”是佤族先民长期劳动经验和勤劳智慧的结晶。虽然佤族对天文学的观测处于肉眼观测阶段,但通过这种观测和探索创造的“星月历”对佤族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下表是佤族“星月历”安排的农业生产生活活动:
公历月,农历月,农业生产活动等活动?
12 11开铁(“格里尔”月)收割冬荞麦,取水槽?
1 12凯拉(《固安》之月)选择“懒火地”盖新房?
2 1开鲁(“耐”月)种谷,整地种土豆?
3 2“开崩”(“艾琦”月)在泼水节种植红薯并撒下旱稻种子?
4 3在开坡岸(“阿木”月),种玉米,耕水田?
5月4日刘凯(“双”月)播种幼苗和收集土豆男子狩猎?
6 5启伦(“扫地”月)除草修木鼓房?
7/6:在“杰拉”月,葛西收割早期玉米和摘南瓜了吗?
8 7.克什丁(“阿沛”月)旱稻会成熟,加强管理,打扫寨子吗?
9 8凯哥(《岱依》月)修剪手掌(露台)?
10 9凯歌铁路(“高哈旗”月)收割水稻为新米节?
11 10克格拉(“高哈罗”月)年轻人结婚?
在世界历法创造史上,佤族的“星月历”与汉族的古代“阴历”和古埃及的“旬星历”一样,是人类在天文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