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真实的彭八百(7)

彭八百的故乡情结

青年时期,彭八百离开衢州,周游世界,广交天下朋友。无论是早年的军旅生涯,还是晚年的绘画诗歌闲暇时光,他都一直眷恋着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衢州,都在梦想着丰城。

彭八白热爱衢州,有着藏在心底、根植于骨子里的真挚的故乡情结。彭八佰一生有多枚印章,其中常用的有“衢州老彭”、“衢州彭”、“衢州人”等几枚。特别是印章“衢州老彭”大多用于他的杰作,以及他与顶级政要和名人交往的画作。在字画中,最常见的是“曲周彭巴白”。老人们在任何地方都称自己为衢州人,这说明老人们以衢州为荣,以身为衢州人为荣!

解放前,彭八佰是北京著名的“石兰大师”,京派画家中的重要成员。解放后,由于与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的特殊关系,他在画坛声名鹊起。1952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后,其中国画创作达到顶峰。除了繁忙的创作和广泛的社会交往,彭八百始终思念着家乡衢州。20世纪50年代初,彭八百在北京琉璃厂发现了一幅瞿、周、明三代大书法家严嘉的书法作品,篇幅很大,从店里出了很高的价钱。彭八百犹豫良久,终于用两个月的工资买下,送到当时的衢州文化馆,并附信催促文化馆负责人好好保管,让世人看看。后来,这部作品在文革中莫名其妙地丢失了。

解放后,彭八白每年都把自己的画送到衢州文化馆,都是老人们满意的作品,是杰作。他想让家乡人民,尤其是热爱书画的青年学生从中汲取营养,他也希望家乡能把他的作品传承给后人。一直从事美术工作的朱凤辉先生回忆说,文革初期,他在衢州一中读高中的时候,去文化馆看彭八柏的画展,展出了20多幅书画作品,大部分是蓝石,画框也不算太大。朱先生说,他喜欢画画,也是受了彭八百的影响。当时的彭八百全面影响了三代人。

据彭八百的孙女牛秀梅说,彭八百去世前的一个冬天,瞿周的一个老朋友去北京看望彭八百,跟老人说了一件事。说他寄回来的书画都没了。老人听了这话,叹了很久很久,说了一句话:“可惜是严嘉写的那个字。我的画丢了也没关系。”牛秀梅听得很真切。后来,老人对各地遗失的严嘉书法作品表示惋惜,因为老人为之呕心沥血,是衢州历史上的杰作,难得!

同时,800位老人非常关心衢州书画青年,热情培养、引导、鼓励他们。老人给他们寄了信、书、画和他自己的画。家乡培训画师的老人不论年龄大小,都会亲自回复,凡是要画的都会免费送,可谓是有问必答,有求必应。衢州博物馆曾经展出过彭八白的两幅小画,一幅牡丹,一幅芍药,是老人送给衢州一位书画爱好者的。老人演示了如何画牡丹和牡丹。两者有什么区别?

曲周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志民曾经给我看过一封老人的亲笔信。信中说:“智敏的老乡们很会写信和菊花,假以时日他们会出名的。我写不出一幅画,因为我眼睛发昏,手发抖。我想附上一朵小兰花作为纪念。”彭八白谆谆告诫李志敏“学画,一定要学碑文,要有较好的版式,否则就成了俗人之作。”彭八百87岁,李志敏16岁。他还是一个无知的少年。他去信,贸然要画。老人没有放弃,也没有装腔作势。而是屈尊贵贵,带病以画回复。信中寄托了800位老人对家乡青年艺术家的殷切希望,可谓真挚,令人敬佩!从那以后,李志敏一直牢记着老人的教导。他已经写作了几十年,无论是在军队还是在商界。现在他也是冀南著名的石兰画家。

今天在衢州发现,彭八百的画和书信,大多是这些当年的青年书画家保存下来的。衢州老人亲授的书画人才有李树成、刘沛、贾、李志敏。在这群人里,李志敏年龄最小,也是大三。

最近得知鸡泽县有一位画家赵福信(2016去世)。还拜老人为师,与彭八百保持书信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