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比较18世纪以前和19世纪以前语言学研究的不同特点。
18-19世纪,世界上语言学研究最活跃、成就最显著的是西欧。此时,西方语言学逐渐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无独有偶,中国传统语言学向扬州学派的发展也正处于高峰期。然而,为什么在18-19世纪语言史研究转折的关键时期,历史悠久的中国古代语言学却背离了西方传统?为什么中国没有发展历史语言学来科学地揭示汉语演变规律,而是把古声古义的研究推向了顶峰,走完了传统小学崇拜古经的最后一程?其中深层次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中西语言本身的特点值得进一步探讨。除引言外,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比较了西方语言学和扬州学派语言研究的背景,分别说明了当时的社会形势、思想背景以及由此产生的教育和学术建制。第二章比较西方学者和扬州学派学者的语言研究。首先概述了中西方语言研究的情况,然后从语音学/音韵学、语义学、文字学、词源学、语用学、语法等角度对中西方语言研究进行横向比较,并进一步收集整理了中西方有代表性的学者的研究情况。第三章对西方语言学和扬州学派的语言研究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比较。在语言理论方面,中国和西方对语言和文字的起源、语言的演变以及语音规律的讨论表现出共同的兴趣。但同时也指出了两种语言理论的不同之处。如西方侧重于语言本体论、普遍语言观、语言与思维的内在统一性的研究,扬州学派对标准语与地方语的关系、语言的语法特征、口语的先在性和第一性等进行了初步探索。在研究方法上,西方倾向于形成系统完善的历史比较法,而中国在考据学的影响下,仍然采用以音为据、以例为据、以句类推的分析方法。第四章引用胡适、王力、周发高和吕叔湘的观点,总结了扬州学派语言研究重经验轻理论、重文本轻语法、重母语轻外语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