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发展史
1622年,英国数学家威廉·奥特雷德根据对数表设计了计算尺。
1642年,法国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布莱士·帕斯卡发明了齿轮旋转进位加法器。
1673年,德国数学家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在帕斯卡发明的基础上,设计制造了一种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和平方根运算的计算器,为各种机械计算机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1822年,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设计了差分扩展机,第一次使用寄存器存储数据,反映了早期编程思想的萌芽。
在1834中,巴贝奇提出了分析仪的设计。
1936年,哈佛大学的霍华德·艾肯(1900 ~ 1973)在图书馆发现了巴贝奇关于分析机设计的论文,并根据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提出了用机电方法代替纯机械方法实现巴贝奇分析机的设想。在IBM的支持下,艾肯于1944年成功研制出Mark-I计算机,使巴贝奇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在现代计算机的发展中,有两位杰出的人物:英国科学家艾伦·图灵
Mathison Turing)和匈牙利裔美国数学家约翰·冯·诺依曼。
图灵对计算机科学有两大贡献:
首先,TuringMachine (TM machine)理论模型的建立,对计算机的一般结构、可实现性和局限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可计算性理论的基础。
其次,提出了定义机器智能的图灵测试,奠定了人工智能的理论基础。
冯·诺依曼参与了EDVAC(电子离散变量自动控制)的开发。
计算机,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并基于这一概念确定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结构。“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也叫冯诺依曼原理。EDVAC研制成功,并于1950投入使用。事实上,世界上第一台实现“存储程序”工作原理的电子计算机是英国剑桥大学的莫里斯·威尔克斯根据冯·诺依曼的设计思想研制的EDSAC(电子延时存储自动计算器),于1949年5月制成并投入使用。
1946年2月4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ENIAC(电子数值积分器和计算器),这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