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弹的发展与工艺
01.起初,炮弹是用铅铁砂和铁屑制成的;
02.然后随着铸造技术的提高,可以制造出与炮膛一致的圆形实体弹壳,同时将弹丸发展成小钢珠的形式;
03.实壳的穿透力和破坏力不足,出现了椭圆形的壳,包括实壳和开花壳;
04.卵形弹的弹道不稳定,出现膛线;
05.为了提高射速,出现了后膛炮;
06.后膛炮出现后,为了简化装填,更小口径的弹丸和推进剂一起制作,出现了固定弹药;
07.由于固定弹药技术的发展,弹丸最终被定型为近似锥形的形状。
08.实心子弹作为实弹消失了(子弹还存在),开花子弹发展成了早期的穿甲弹(AP)和早期的手榴弹(He);
09.为了满足舰炮的需要,发展了穿甲爆破弹,其实质是穿甲弹和手榴弹的中间形态。马卡罗夫帽是利用延时引信(增强穿甲能力)出现的;
10.为了满足坦克炮的需要,出现了坦克用固体穿甲弹。炮弹为类似实心弹的钢芯或钨芯穿甲弹,同时高爆弹定型(he),榴弹炮(包括迫击炮)限发射,穿甲弹限加农炮发射;
11.根据一位瑞士科学家(忘了是谁)的理论,出现了空心装药穿甲弹(主要用于火箭炮和反坦克导弹,详见百度百科),金属射流描述了穿甲弹的攻击方式;
12.穿甲弹(一般是钨芯)出现,穿甲弹同时出现;
13.用废弃核燃料制成的贫铀穿甲弹,本质上是用贫铀合金制成的穿甲弹;
14.固体炮弹再现为电磁炮弹,激光武器同时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