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森林工业?

森林采运业(见森林采运业)、木材工业、林产化学工业和林业机械制造业。简称森工。它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现代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贯彻森林经营原则,以现代林业科学理论为基础,以林业机械化为重要手段,遵循集约经营和永续利用的原则,合理开发现有森林资源,实现多种用途的综合利用,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对木材等各种林产品的需要。

中国林业概况

中国古代森林茂密,80%的山脉都被森林覆盖。原始的森林利用始于旧石器时代,而森林采伐始于新石器时代。公元前4000年,石斧被用来砍树,简单的木材加工,如木材制造和木制干栅栏建筑已经可以使用。夏商周是青铜时代,伐木用的是铜斧、刀、锯。木材运输主要靠水路,编筏、捆绑、放筏技术应用广泛。自春秋战国以来的漫长历史时期,人口不断增加,对木材的需求大大增加。因此,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日益扩大,森林因频繁砍伐而遭到破坏。甚至一些地方的原始森林也逐渐消失,自然环境不断恶化。到1840,除了大小兴安岭、乌苏里江流域、云贵高原、金沙江流域、西藏的原始森林,全国各地的密林几乎消失了一半。从原始利用到大规模开发利用古森林,都是手工操作,无论森林采伐还是林产品加工,都是纯粹的作坊式粗加工,工具简单,制作工艺简单。但有些技术,如漂流、捆绑运输、木构件的拼接、木材的蒸煮干燥、烧炭、造纸、造船等,因其相当的水平而名扬天下,对当时社会经济、人民生活、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帝国主义的入侵,我国森林的开发利用在生产方式、作业技术和组织管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始的森林利用到大规模的人工作业,再到掠夺性森林采伐的原木生产利用阶段。清末,俄国夺取了黑龙江以北、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654.38+0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使中国的森林资源减少了约654.38+0/5。后来日本占领中国东北期间,掠夺木材资源65438+亿立方米。在中国,除了帝国主义占领的地区以外,森林资源基本上为买办资产阶级、木材商和地主所有。或者成立木材公司、伐木公司,或者成立木材商行、木材商行,专门从事森林开采和木材交易,从中牟取暴利,使这些主要林区的森林资源也在逐年减少。到20世纪40年代,许多以前茂密的森林已经变得贫瘠。据不完全调查,1949年我国森林覆盖率已降至8.6%。我国现代森林采伐运输长期处于手工作业阶段,木制品多为锯材、枕木、坑木、建筑材料、造纸材料等。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开始机械化作业,木材生产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20世纪初,有少数小型制木厂使用圆锯和小型带锯进行木材加工,并开始生产胶合板,但设备简陋,技术落后。林产品的化学加工大多由传统的手工操作产生。产品包括生漆、桐油、松香、白蜡、五倍子等。,其产量和质量均居世界前列。3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窄轨铁路木材运输、中型木材机械加工厂、机械木浆造纸厂,以及小型松脂加工、栲胶、松根干馏等厂,产品品种增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发展林业的同时,重视林业的发展。建国之初就提出了“普遍护林,重点造林,合理采伐利用”的方针。后来,在60年代中期,它强调制管、收获和种植以及可持续利用的结合。鉴于国民经济发展对木材和其他林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它成立了森工管理机构,加强对木材生产和林产品加工的领导,使我国森工开始进入机械化作业阶段,初步形成了独立的体系,为今后实现以木材综合利用为中心的森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世纪80年代,中国林业进入振兴时期,提出了立足改革,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加强集约经营,发展综合利用的方针,使中国林业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新的进展。20世纪50-80年代,随着林业教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逐步建立了以森林资源综合利用为中心,产学研相结合,由森林采运业、木材工业、林产化学工业和林业机械制造业组成的森林工业体系。

森林采伐和运输业

我国的森林资源集中在东北(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西北(陕西、甘肃、新疆)、西南(四川、云南)的国有林区和南方(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10个省区的集体林区,其林区不同于林木。为了发展林区,有计划地进行合理采伐,建国后,在国有林区建立了131林业局,在南方集体林区建立了158重点产材县,建立了约350个国有伐木场(采育场)。1949至1987 * *为国家提供了153亿立方米木材。1987年木材产量为62175500立方米,是1949年567万立方米的10.9倍。为了合理开发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在木材生产中,应重视林区建设,加强伐区工艺设计,改进作业方式,提高生产技术,使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东北林区在1192立方米/人·年,在国有林区,由于原木采运技术的逐步推广,在贮木场进行了合理的木材生产,使伐桩、树枝等采伐剩余物得到了利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采运企业在林区开展木片生产,从1978到1986 * *共生产木片430万立方米,为林产品加工提供了原料,提高了森林资源。1987森林采运机械化程度东北、内蒙古林区达到91.38%,西南、西北林区达到55.32%。

木材工业

中国有着悠久的木材加工历史,木材干燥、拼接、雕刻、家具制造等手工技艺曾享誉世界。1949以前,木材工业的生产基础极其薄弱,能够从事木材机械加工的工厂不多,产品结构很不完善,产量低。建国后,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重视木材加工机械设备的引进、设计和制造,开展木材机械加工技术的研究,使木材加工开始向工业化生产发展。从50年代中期开始,合成树脂胶粘剂、纤维板、刨花板、集成材、改良材和表面装饰材相继开发生产,初步形成了包括木材制造、人造板、室内干燥和木制品生产在内的完整的木材工业体系。锯材年产量从1950年的344万立方米增加到1988年的26210000立方米,增长了约6.6倍。50年代初人造板只有胶合板,年产量1951 16900立方米。到1988,包括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在内的年产量达到280万立方米。非木质人造板生产已初具规模。人造板表面加工设备产能已超过6543.8亿平方米。木材综合利用率接近60%。在木材干燥和木材防腐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就科学技术水平而言,有些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先进国家的水平。比如微电脑、激光、核辐射、光电等技术在一些生产环节得到了应用。在胶合板生产中,采用了无卡轴旋切技术,部分人造板生产工段实现了连续自动化作业。

林产化学工业

我国林产品的化学加工也有着悠久的历史,造纸术被誉为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用生漆,樟脑等特产。近代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统治,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生产技术落后,产品多为初级产品。新中国成立后,经过40年的努力,从简单的粗加工发展到全面的精加工,从手工操作发展到机械化和部分连续操作,从初级产品发展到高质量的化工产品。80年代中期,主要产品产值增长了36倍,产品数量由21增加到112,技术水平也有显著提高。1953年松香产量2.2万吨,1988年增加到37.6万吨,当年出口216万吨。松香生产由滴制法直接热加工逐渐转变为蒸汽生产,大中型松香厂由间歇式发展为连续式。松香和松节油深加工产品的品种由40种增加到80种。栲胶产量从1953年的120吨,增加到1988年的41860吨。在栲胶和单宁酸的生产中,金属提取设备取代了木材和水泥的简单设备,发展成为各种连续提取器,改善了生产条件,提高了产品质量。活性炭是60年代新开发的林产化工产品,到80年代中期产量已达3万多吨。活性炭生产已从简单的阴燃法发展到连续蒸汽活化法。其他产品如桐油、生漆、紫胶、桉叶油、松针粉、松针膏、雪松油、可可豆色素、紫胶色素等都在向再加工、多样化方向发展。

林业机械制造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发展林业机械化,50年代初在东北建立了两个林业机械制造厂,只能生产伐木工具和森林铁路车辆。在1980年代,它能够生产七种产品,包括森林采伐和运输、木材加工、林产化学设备、林业工具、切割工具和狩猎机器。1986我国有林业系统的林业机械厂77家,先后制定了158的林业机械标准48项,其中国际标准9项,国际标准29项。据1987统计,林业机械有1876种,其中我国设计制造的有170多种,其中13种采用国际标准。随着林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通过机械设备的引进和技术改造,不仅在提高单一工艺机械的性能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而且在组合机械的创造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如山地整地机和具有中国特色的超低容量喷雾机。液压传动木材装载机、钢架杆集材架空索道等林木采伐机械;低噪声带锯、木工机械、成套板式家具、鼓式削片机等木材加工机械新产品,为进一步促进林业和林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森工教育

为培养林业科技人才,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先后建立了北京、南京、东北三所林业大学,中南、西南、西北、内蒙古、吉林、福建六所林业学院,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和广西农学院林分院。* * *有11个森工技术类专业,4个森工经济类专业,包括森林采伐与运输、森林公路与桥梁工程、木材加工、林产化学加工、人造板、制浆造纸、家具设计与制造、林业机械、木工机械、林业机械应用与修理、森工电气化与自动化。同时,在少数中等林业院校开设了上述个别专业,为国家培养林业高中级技术人才。1981年,一度中断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得以恢复,学位委员会林业工程学科组有木材科学、森林采伐与运输、木材加工与人造板、林产化学加工、林业机械、森林公路与桥梁工程等6个专业。截止到1988年底,已为国家培养林业本科生12356人,研究生284人。

林业科学研究

1952年,林业部成立了林业科学研究所,这是一个国家级林业科研机构,研究内容包括营林学和林产学。1957,森工研究院成立。1958 10年6月,两所合并,更名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成为我国综合性、多学科的林业科研机构。森林工业研究所下设森林采伐、木材加工、林产品化学和林业机械实验室。从1960到1964,上述研究室扩大为林业机械、林化、木业、林木采运四个研究所。同时,在部分省(区)(如黑龙江、四川、云南、广西等)的大部分林业院校和林业科研院所(所)。),还建立了林业研究实验室(研究所)。至此,全国森工综合科研体系已经形成。森工科研机构在林木采运机械化、伐区工艺设计、木材综合利用、林产品改性加工、林业机械设备创制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世界林业概况

世界上一些林业发达国家,鉴于世界森林资源日益减少,木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调整其森林产业政策,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通过稳定森林采伐,加强木材综合利用,发展林产工业;二是着力发展精品,扩大加工层次,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通过政策调整,世界林产工业总的趋势是:适当减少森林采运业的投入,在不增加森林采伐量的情况下,充分利用采伐加工剩余物,提高林产品深加工技术,向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增加林产品工业产值的方向发展。

森林采伐和运输业

世界上一些林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苏联、瑞典等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就已经实现了机械化木材生产,从70年代开始,就一直致力于提高整体机械化,向半自动化方向发展。在瑞典1985之前,皆伐作业全部机械化的比例已经达到72%。由于实现了整体机械化,木材生产的单工序和多工序形成了伐区作业机械系统、木材装载机械系统、贮木场作业机械系统等一整套机械系统,大大提高了森林采运的综合劳动生产率,如加拿大在80年代中期达到13.2立方米/人·天,瑞典达到7.1立方米/人·天。在20世纪60年代,这些国家广泛采用了原木骨料的生产技术。如1984年的苏联,其比例达到95%,而砍伐木材骨料和原木骨料的生产技术分别占2.5%。随着全树生物质利用的发展,未来将发展砍伐木材和木屑的生产技术。木材大部分是汽车运输,水运仍占一定比例,而森林铁路运输的木材呈下降趋势。森林道路网密度最高的国家是奥地利,为33米/公顷,联邦德国为29米/公顷,瑞典为10米/公顷,美国为7米/公顷。

木材工业

它最早是在18世纪中叶从木材工业发展起来的。1780年左右,欧洲最早出现了机械制材。1850年带锯的发明,进一步提高了木材制造的机械化水平。到了80年代,木材工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了按树种、径级锯切的新工艺,先剥皮,后检验,再锯切。在一些国家,大型木材制造企业采用了金属检测、光电尺、缺陷件X射线检测和微机控制下的锯切修边等新技术,实现了连续化、自动化生产。1840年,德莱赛率先获得美国旋切机专利,随后卡兰德又获得另一项专利。随着旋切机的诞生,德国在19世纪中叶建立了胶合板厂。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一些胶合板工业先进国家都注重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自动化程度,提高设备的加工精度和工作效率,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木材利用率和产品质量。20世纪80年代中期,二次加工胶合板的比例增加,例如芬兰占胶合板总产量的60 ~ 70%。1898年,英国在圆网造纸机的基础上建立了第一家纤维板厂。到80年代,世界纤维板生产仍以湿法为主,硬纸板1984产量约占纤维板总产量的60%。除了利用小径木材和加工剩余物外,树枝、木屑和锯末也被广泛用作纤维板的原料。干法制造的中密度纤维板产量为1981,已达317万立方米,约占纤维板总产量的15%,性能接近天然木材和胶合板水平。1941世界上第一家设备齐全的刨花板厂在德国成立。70年代初,美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家定向刨花板厂,随后北美开始开发定向华夫板。随着胶粘剂的改进和成型技术及设备的提高,刨花成型制品在20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家具、电器和包装等领域。

林产化学工业

各国根据自身森林资源情况,发展重点不同,大致可分为:①重视发展木浆造纸。②重视松香等天然树脂的生产。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总体生产和消费水平基本保持稳定。化学树脂提取应用广泛,松香和松节油的再加工产品有100多种。(3)20世纪80年代,木材干馏生产的木炭和活性炭产量逐年增加。④植物原料水解生产糠醛仍在发展,而利用废料生产饲料酵母和酒精仅在苏联等少数国家发展。⑤利用森林资源生产食用和药用产品受到重视。

林业前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森工产业从过去十分薄弱的基础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体系,其快速发展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显著促进作用应得到充分肯定。但由于底子薄、起步晚,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在生产技术、管理、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林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为了扭转这种局面,中国的林业应该有一个战略性的、长足的发展。其发展方向是:紧密结合国情和林情,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不断提高森林生产力,向以木材综合利用为中心的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森林的各种效益。为此,应重点采取以下三项措施:①制定科学可行的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方向,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积极发展人工林定向培育,努力巩固、提高和稳定发展森林采运业,大力发展林产品加工业,使森工生产结构越来越合理。森林采运业的发展要紧密结合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以采育结合为基础,认真贯彻以森林经营为基础的方针,坚持集约经营和永续利用的原则,按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技术方针稳步发展。木材工业应致力于产品结构、企业布局和建设规模的调整,大力发展深加工,扩大新产品的二次加工,通过新技术的引进和技术改造,提高经济效益。今后,木材制造和人造板企业的建立应靠近原料基地,重点发展中型企业,大型骨干现代企业必须建立在资源丰富、工厂条件优越的地方。林产化学工业要继续发展松香、栲胶等传统产品,同时重点发展制浆造纸工业,逐步建立造林和造纸加工一体化经营体系。②加强森工科技研究,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努力引进、消化、研究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实现生产作业管理的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和现代化,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尽快赶上先进国家。③加强森工教育。适当调整和改造专业结构,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继续巩固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有计划、有重点地发展中等教育,加快培养急需的中等技术人才;积极发展继续工程教育,提高在职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大力加强职工文化教育和技术工人培训,适应森工现代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