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里那些毕业多年后还被人记得的人

最近得益于现代通讯技术的快捷和方便,一些同学率先建立了一个小学微信群,然后你拉我我拉你,消息不胫而走,连失散十几年的同学都聚在了一起。久别重逢,同学们怀着怀念和激动,互致问候,互致礼遇,* * *回忆,其乐融融。

然而,却出现了一件极其尴尬的事情。作为一个80年代的婴儿潮,我小学毕业的时候,班上大概有70人。当时生活水平不高,只有少数家庭安装了电话。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就失去了联系。所以,在这次网上聚会中,即使贴上了小学毕业生的合影,讲出了他们小时候的名字、绰号或趣闻,但还是有很多同学被岁月遗忘在了历史的角落里,记不起来了。但是,还是有一些人,大家都记得很清楚,至今难忘,甚至偶尔会回忆和怀念。这种情况也发生在近两年通过QQ群等社交网络建立联系的初中生或高中生身上。

我私下和几个朋友讨论过这件事,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毕业后能被学生牢牢记住的,可以简单分为这几类。

初恋

根据美国1972的统计,男生初恋在12岁之前占17%,在13岁之前占18%。女生初恋在12之前占7%,13,12%,15,21%。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普及,现代家庭更加注重孩子的智力发展,这种悸动的年龄趋势越来越小。

雨季,正是没有人生规划,没有世俗,没有烦恼,没有想象的年纪。

心就是这么单纯。朦胧而羞涩,热烈而犹豫。

一个男同性恋说:我特别喜欢听她的声音读课文。不快不慢,感觉很美。

一个女同性恋说:我就是喜欢长得帅。当时他穿着白色球鞋,白色t恤,蓝色牛仔裤,和一群男生在操场上玩。感觉特别阳光帅气。就像偶像剧里的第一个英雄,她是我的男神。

一个男同性恋说:我当时就喜欢和她闹。她特别爱挑衅,特别爱生气,在校园里追我,还经常和男生打架。

一个女同志说:那时候我刚从农村出来,到城市里读书。我感到自卑,敏感,孤独,一个人都不认识。我基本没敢和其他同学说话。他是学习委员,我是组长。他第一次找我要作业,就叫出了我的名字,也是我们班第一个叫出我名字的男生。我以为很少有人知道我是一个没有存在感的人,况且他那么优秀,那么多人喜欢他。

记忆会抹去不好的,但那些美好的感觉还历历在目。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比如中午的日出,云升的顶峰;像春天的百花和秋天的明月。正是,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遗憾的美好才是最永久的。

或许,让大家怀念的不仅仅是初恋,还有回不去的青春岁月,还有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纯真自我。

第二,成绩好,尖子生

毫不夸张的说,中国式教育从认知能力开始就被批判,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强调别人家的孩子有多优秀。你应该和别人一样生气,好好学习。

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整个社会环境,人们总是对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过多的关注、宽容和表扬。记得那时候成绩好的同学打游戏看小说,那叫劳逸结合;成绩差的叫不务正业。被老师发现后,也是区别对待,包括没收好成绩、批评劝导、成绩差训斥、处罚、见家长等。成绩优秀的同学每次大考后总是有优先转让座位的权利。就连班里的一些决策性的事情,都是成绩好的同学跟着做的。

尖子生一般都是同类群体的中心,一个令人钦佩和羡慕的个体。比如有人在省物理竞赛中获得一等奖,没有参加联考就被保送进了名校;某某获得校级奖学金,连续两年学习,不交学费。某某参加知识竞赛或征文比赛获得一等奖,北京免费七天夏令营,其他与荣誉有关的事情。

小小年纪,不仅在学校班级里,他小有名气,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也是左邻右舍和巷外的谈资。对于这类人,学生们的内心是复杂的,是深深印在脑海里的。分别多年再次见面,大家都忍不住问起近况。相比以下差异,智商还是勤奋会成为命运的分割线?

第三,长相漂亮或者帅气

追求美好的事物是每个人的天性。外貌也是一个人判断另一个主观印象的第一标准,外貌好的同学也容易生出想要接触的好感。大部分人应该是外貌协会的成员。所以对于长得好看的同学,总会有一些特别或者深刻的回忆。

记得初中的时候,有一个班的女生特别漂亮,被一致公认为校花。每天课间或放学后,许多慕名而来的学生都会来观看。虽然我自认为是一个老实坦白的女生,但也曾经被好奇心驱使,和同学朋友一起悄悄看了几次。事实证明,真的很漂亮!

记得听过一句话:她很美,她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对的。作为一个在校多年的女生,我深深明白,这真的是一个比血的经历更合理的总结。不管男生女生,只要有超出一般人的长相,就像有特权一样,同样的事情总是可以做的,比如有人帮忙打水,晚自习被护送回宿舍等等。就连食堂的大叔大妈吃饭都比其他同学多。

曾经班上有一个女生,是班上很多男生的梦中情人。我们曾恬不知耻地数过公开或秘密追求她的男生,一个足球队就那么多人加上两个候补队员。就算是帅哥,大学四年也换了四五个女朋友,成为班里一时的风云人物。

长得好看的叫青春,长得丑的叫人生经历。作为这种天然的不公平,你不能羡慕嫉妒恨。我们羡慕地看着它们,色彩斑斓,婀娜多姿,以至于多年后想起它们时,在岁月中依然有着特别的记忆。

第四,班干部

比起外表,我们自然对权力心存敬畏,尤其是在那个对窗外事物充耳不闻,只看圣贤书的年代。除了班主任,班里的事都是班委管,老师给个鸡毛当令箭。

班委的名字很多,有班长、副班长、团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体育委员、学习委员、劳动委员、卫生委员、文艺委员、各科代表、小组长。现在想来,名字和花样还真多。如果采用小班教学,估计一半以上的学生都有工作。由于课程学习紧张,除了大学,这里所列的大部分职位都是名存实亡,只是偶尔走过场,真正有话语权和露脸的是班长、副班长、团支部书记、学习委员。

记得当时除了第一学期招生的任课老师,其他学期的班委都是采用民主投票制。总的来说,团队继续担任他们的职位,不会轻易被取代。除了几个志愿者,都是自愿的人。毕竟那时候大家还是以学习为主,不想做一个夹在老师同学之间,吃力不讨好的班干部。

班委的职责也是五花八门,收发作业报,检查卫生,出黑板报,办春节晚会,举办歌唱比赛。班委还有一些老师赋予的高于普通学生的特权,比如代表老师监考的责任;自习课惩罚调皮捣蛋扰乱纪律的人,让他们在班门外站岗;推荐哪些同学有资格入团入党;老师不在,喧闹的教室突然安静下来,伴随着地面传来的轰鸣声;还有节假日,代表班级去老师家拜访,送礼物。

那时候我们虽然对班委的讲课有点不屑,但还是因为“权力”不得不听。我们一直觉得我们是同学,够了,没必要拖太多。多年后,我惊喜地发现,他们也愿意努力组织同学聚会。即使见面后,他们还是不由自主地跟着当年的名字,叫自己的班长。

五、杰出的个性和特殊的才能。

记得初中的时候,一个男同学,课间去厕所的路上,被几个正在隔壁楼梯和过道打纸团的混混(当时很流行香港黑帮片)打了后脑勺。作为一个热血少年,他非常愤怒。他居然私下打架,差点真打起来,要不是一个同学举报。这个小伙子和他的一堆伙伴,后来都被学校警告处分了,但也是从默默无闻出名,轰动一时。

初中的时候,还有一个女同学,每天都是帅哥装。她表现得和男生一样,声音很大,一点都不害羞,以至于很久以后我们坐在同一张桌子上,我确定她也是女生。才知道她是省级长跑或者短跑运动员,拿过好名次。为了训练她,无论刮风下雨,严冬酷暑,她爸妈早上好像都要跑整整一个小时。当时真的很佩服她的毅力,现在想起来还是会感叹。

也有学生写得一手好书法,如彩虹般醒目,如龙般敏捷;有的擅长画插画和动画,快速翻动画册。花朵含苞待放,鲜艳绽放,每一帧都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还有就是声音很好听,好像在校园歌手大赛上拿了个好名次。我记得那时候是大一,他唱的是陈奕迅的《十年》。没想到十年过去了,我们却在回忆过去。

时间真的会偷走一切,尤其是回忆。说起来,想起来,似乎只有这些学生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我们来说,熟悉不仅仅是名字,还包括能记住的一两件事。

记得张爱玲曾经说过:趁早出名。所以,男生女生们,如果你有幸在学校,请抓住机会,努力活出精彩,做一个不一样的人。让有幸走进你生活的人至少在若干年后还记得你的一些故事,你也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有点耳熟的陌生人。

"0",?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