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丝绸之路要经过祁连山?
青海祁连县:牛心山脚下,黑河旁。
这是青海省祁连县北部的牛心山,已经是祁连山深处了。秋天的牛心山白雪皑皑,阳光洒在收割的田野上,一片金黄的秋景。山前的河流最终流向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的黑河。黑河发源于走廊南山南坡,在托来山和走廊南山之间向东流。在祁连县与八宝河汇合后,突然转向北,在走廊南山和冷龙岭之间切割出一条陡峭的峡谷,流向河西走廊,再流向内蒙古大漠深处。从图中也可以看出,虽然是祁连山中部,但田野里依然有森林和收割的小麦,与南方的青海湖周边明显不同,那里是游牧民族的天下。摄影/马福江
我们被地图洗脑了。
中国人普遍知道祁连山,但不是从地理书上,而是从历史书上。中国的史书讲到汉朝,汉朝和匈奴的战争,都会提到祁连山。有一首匈奴人唱的歌:“祁连山之失,吾六畜不乐;失去我的山,使我的已婚妻子无色。“祁连山与匈奴有关。这是很多人对祁连山的印象。
除了历史书上对祁连山的描述,我们对祁连山的印象很多来自地图。我们平时看到的国家地图大多是行政区划图,很少是地形图;然后比例尺很小,比如1到400万以下的地图。比如我面前的是一本中国地图集,尺寸是16。一幅跨页全国地图的比例尺是1到16万。地图上一厘米代表160公里。在这样的地图上,祁连山只能是一条线。在这张没有地形只有地名的小比例尺全国地图上,不仅仅是祁连山,很多雄伟巨大的山脉或山系都成了一条线,比如秦岭。因为总是看这种没有地形的小比例尺地图(有地形的大比例尺地图在国内是保密的,还没有解禁),很多人就像那些地图一样把一些巨大的山脉或者山系想象成一条长长的线。可以说,长期以来,我们被这种没有地形地貌的小比例尺地图洗脑,对祖国的很多山川形成了错误的认识。这种错误的认识,只有亲自去那些山山水水,才能得到纠正。我的一个朋友是摄影师。他告诉我他第一次来祁连山时的震惊。他说他一直认为祁连山是座长山。过了山应该就平了,祁连山也就没了。但那一年,他从河西走廊的张掖出发,穿过著名的古关隘——山丹军马场北面的边渡口,越过祁连山的山脊线。当他登上关隘,站在制高点上时,他向南望去。眼前的景象让他目瞪口呆。祁连山根本不是孤立的薄山,而是山峦叠嶂,展现在他面前的是千山万岭的海洋。
其实千山万岭才是祁连山的真实形象。因为祁连山根本不是一座单独的山,而是一组大致平行的山脉群,呈西北-东南走向。这组山脉长1000多公里,宽300多公里。当我的摄影师朋友登上边渡口向南望去,呈现在他面前的是300多公里宽的群山。他怎么可能不惊讶,怎么可能不彻底颠覆他心目中的祁连山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