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县历史简介

1,新竹之战:战场在老魏县以南20里。周定九年(公元前589年),魏穆公命孙等四员大将伐齐,在新竹(古城,旧魏县南二十里)与齐会师。卫士们被打败了,大夫率军来救,杀死了齐。魏穆公决定奖励城池高功,但于坚持不接受,要求礼乐和赴朝。孔子听了,叹道:“与其多吃,不如珍惜。”

2、破釜沉舟:在这一带,丽水南岸是破局之地。据《县志》记载,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大败秦将张寒,消灭了秦军军队,在历史上立下了赫赫战功。

3.白龙潭之战:战场在博村以西,老魏县以北,寺上村以南。《魏县志》有很多种。唐第三年(896年)四月,李克用发兵攻打环水漯。杀死梁军一万多人。5438年6月+10月,梁军战白龙潭,梁冰大败。派葛去救他,他率领大军来到环水路(今老魏县),李克用退兵。

4.亲征:宋先平二年(999),辽主卢野龙绪大举南侵。宋真宗亲征至许村(今回龙镇),辽兵已遭劫掠。宋真宗从此回归,村名改为回龙,后来演变为回龙。

5.红枪会为军队而战:1927年4月,红枪会以报复老师、反对苛捐杂税为口号,集结大明、肥乡、广平、成安、临漳等郡员,包围魏县,与东莞军队作战。冯军都督张辛苑领兵来援,在东关外被红枪会所杀,冯军骑兵团全军覆没。6月21日,冯军实施报复,在德政村开枪打死120余名红色枪手和群众及省参议员史老明。

6.5月26日反扫荡:1943年5月26日,日军在邯郸、安阳、大名等21县集结日伪军近万人,对八路军冀南根据地中心的魏县、漳河县发动“扫荡”,企图消灭八路军根据地的主要抗日力量和党政机关。八路军反“扫荡”部队的主力有八路军一二九师七旅二十团、济南军分区司令部、师基础团、路南支队、威县、漳河县大队等。,总兵力4000多人。在这次反“扫荡”中,日伪军死伤近千人,八路军十几个团的领导干部和数百名抗日战士壮烈牺牲。冀南牛街:产于威县。其体长大于身高,是役用牛的良好体型,产肉性能也较高。牛皮可以鞣制,用于加工皮鞋、行李箱等。

7.鸭梨:是威县的特产。威县鸭梨的种植始于三国魏文帝时期,北宋时期开始栽培。

8、南关_ _:据考,隋朝已开始出现地摊,为魏县名吃。相传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李米曾在魏县吃过查克,赞不绝口。民国35年(1946),国际赈济会一行三人来到威县,县令白曾设宴以铪铬。

9.月庄瓦盆:清嘉庆年间生产。除在魏县广销外,在大名、成安、广平、临漳等县也广销。

10,仙小门鸡毛扇:生产于明末,是祖传工艺。该产品不仅在威县小有名气,还远销河南、山东、山西、北京、天津、内蒙、东北等地。

11.草帽辫:草帽辫做成的草帽、篮子等装饰品,不仅中国人喜欢,外国人也喜欢。

12,西赵河村酱油:祖传工艺。是城乡人民蒸馒头、炒菜、炒食品的主要调味品之一。

13、回龙镇烧酒:也叫“龙酒”。据说在清朝的时候,他曾经酿造过宫廷酒。

14、康团白萝卜:皮薄肉嫩,味甜麻辣,个头大,素有“银娃娃”之称。既能炒熟蔬菜,又能腌制咸菜,还是包饺子、包子的好材料。秋收后,白萝卜可储存至次年四五月,仍鲜嫩如初。

15.郭家塘村葱:也叫“鸡腿葱”,脖子粗,又嫩又肥。是农民常用的调味品,炒菜、拌凉菜、包饺子、蒸大包子都少不了它。

16、石王记油条:炸透,加适量盐、碱、明矾,内筋外焦,是当地人走亲访友的常用礼品。

17,元宝套装白面烧饼:圆形,盖着芝麻,用刀切开,大而多层,油、盐、花椒粉调料齐全,焦而脆,吃起来酥脆。

18、大白桃:是制作果脯、糖水罐头的良好原料,远销北京、天津及全国各地。

19,付家河手工面:传统工艺。挂面的原料是小麦粉和一定量的碎盐。

20、威县瓜筐:个大皮薄,功效好,被称为“糖瓜筐”,是特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