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个朝代把道教定为国教,

道教从来不是中国单独的国教,但在唐宋时期非常兴盛。首先,道教的始祖名叫李,被唐太宗李尊为始祖。根据史料,道教真正确立的阶段应该是以唐太宗开国时期为基准。建国之初,由于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唐太宗想炫耀一个德行天下尽人皆知的远祖,于是立老子李二为道教教主,并确定他被尊为皇位上的老先生。并正式下令天下以道教为国教,居佛教之首。后来虽然引起了佛教徒的争论,但始终没有改变佛教之后的地位顺序。

第二,宋昭帝,宋代道教,因为幻化教派开始用宗教信仰来掩盖军事、政治、外交上各种失败的耻辱,奠定了后来惠宗、钦宗迷信假道士的谎言,至于国家灭亡的后果。

王重阳在陕西发起全真教,后其弟子邱长春继续传教,在鲁冀之间得到普及,全真教的建立成为明清以后北方道教主流龙派的根源。元朝在蒙古兴起,成吉思汗远征印度边境时,派兵经西夏到山东,邀请邱长春在大漠中度过千里,在印度北部边境相见。后来他给了邱长春一张钢材券作为合同保留。元兵入华,凡持有全真道标志者,可免于杀人抢掠。这究竟是邱长春的提前预见,还是后人有指责他是汉奸的嫌疑,不能随意评判。总之,这是中国文化和宗教史上的一个大案。

道教正式创立于东汉末年,其标志是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经过南北朝时期葛洪、寇、陆、陶弘景等人的努力和改革,道教成为与佛教并列的中国正统宗教之一。南北朝以后,五代统治者基本上都重视儒释道,但历代皇帝对各宗教的喜爱和信仰程度不同,有的更重视佛教,有的更重视道教。与此同时,统治者也加强了对佛教和道教的控制。唐宋时期,道教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并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各种流派。元代以后逐渐形成全真派和正一派两大流派。道教在明代的衰落对统治阶级的影响远不如唐宋时期。清朝皇室推崇藏传佛教,对道教采取严格限制的政策。道教衰落得更厉害,它的活动主要在民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道教也受到帝国主义的压迫和西方思想的冲击,道教进一步衰落,成为实力和政治影响较弱的五大宗教之一。很多道士文化素质低,缺乏宗教知识。道教组织松散,各地之间的联系和团结不够紧密。但仍有一批道士潜心修行,著书传戒,让道教血脉得以延续。建国初期,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过程中,道教界配合土地改革,开展了宗教制度民主改革运动。民主改革后,全国道教徒加强了联系和团结。在沈阳太清宫方丈岳崇岱的倡议和政府的支持下,于1957年4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道教界代表会议,成立了中国道教协会,岳崇岱为第一任理事会会长。中国道教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