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烟盒设计的发展历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烟草制品主要是烟丝和70年代的平装烟。烟丝的包装是手工完成的,商标是小方标。卷烟设备多为半自动简易平装烟机和简易半自动直接包装机。小包装商标纸的一端有一条长约一厘米的撕口,是直接包装时分离香烟标签的香烟分离针留下的。而且当时的厂商等文字还是用繁体字。
50年代中后期使用新中国平装卷烟机,手工做条装,两边封条贴条装商标。当时商标设计简单,套色少,印刷粗糙;小包里用简单的防潮纸防潮,保质期短。这一时期,全国烟草工业厂家开始实行“公私合营”,“国营”和“地方国营”厂标出现,并使用简化字。人民政府加大了对烟草行业的投资和改造。商标印刷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多色套印使产品的商标更加精美。
20世纪60年代后,全国烟草行业实行“大联合”,所有卷烟产品均标有“中国烟草工业公司”字样,厂名印在印章上或商标侧面。
“文革”时期,很多香烟品牌都加入了“文革”主题,“一片红”标签相继出现,其中很多成为了今天人们追捧的宝贝,尤其是成套的“语录”标签。
70年代中后期,国家逐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烟草行业开始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卷烟设备,单机生产速度从1000支/份提高到3000支/份。同时,还引进了国产YJ13包装机等设备,卷烟生产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小包装由直包装改为横包装(可以从老烟标上的烟标形状和折痕方向来区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标”和“横标”),条装技术由手工包装改为机械化包装。包装技术实现了小包装机、小包装透明机、条包装机、条包装透明机的在线生产,初步实现了包装生产的自动化,卷烟生产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在商标印刷的设计中,随着彩色印刷技术的应用,商标图案变得丰富多彩,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因为当时是联合生产卷烟的时期,各个卷烟厂的品牌可以互相交换生产,所以同一个品牌会由几个卷烟厂联合生产;比如上海厂生产的“大前门”牌香烟,在沈阳卷烟厂、郑州卷烟厂、天津卷烟厂等几家厂家的香烟标签上都可以看到。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全面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卷烟企业率先起步,引进设备步伐不断加快,机速从3000支/份提高到654.38+0000支/份。包装技术的变化日新月异。有合资、分销、生产商、地方集团公司、省名、国名等。在香烟标签制造商的标签中。此外,在那之后,过滤嘴香烟开始广泛用于烟草生产。在烟标的包装装潢设计上,工厂大力挖掘本土题材,在烟标上设计名人、民俗、地理、山水、树木、花鸟等特色文化,采用配色、激光、防伪等多种技术,想尽办法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抢占消费市场。1986年,我国烟草行业要求在卷烟标签上标注焦油含量,于是开始执行焦油含量标准。
1990年,中国烟草总公司正式规定卷烟标签上开始出现“吸烟有害健康”字样,并在1991中进行了法律规定。还有一些厂家从1986开始筹钱。随着“吸烟有害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各烟厂对卷烟中焦油含量和尼古丁的控制正朝着低危害的方向发展。从同一品牌不同时期的卷烟标签可以看出,上述两项指标的含量都在下降,低害卷烟很受欢迎,保健消费成为趋势。
我国从1991正式加入国际条形码协会,从1992开始规定所有出口卷烟和省级以上优质卷烟必须在其商标上标注条形码。
从2003年起,卷烟工业企业由184家减少到84家,综合竞争力大大增强。2005年,国家要求在香烟标签上标明一氧化碳的含量,让吸烟者知道香烟的质量。
从2005年开始,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的战略思路,所有年产量低于65438+万盒的小烟厂都要关闭,一些小厂与大厂合并,使得很多卷烟品牌消失。如广州一厂、二厂与梅州、韶关烟厂组建广东中烟工业公司。
烟标反映了中国烟草工业从手工作坊工厂发展到今天全自动化流程的现代化工业企业的历史,也见证了从新中国成立到全面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从半自动生产卷烟设备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再到消化技术的国产化,这些方面都反映了中国烟草工业的发展历程,同时作为中国工业的一个缩影,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工业的发展历史。
卷烟贴标从“公私合营”、“中烟工业公司”发展到现在的百家争鸣的局面,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到改革开放的社会条件。卷烟品牌从单一到多元化的发展,中低危害卷烟的流行,也反映了人们思维从保守到开放,从单纯消费到健康的一步步变化过程。这些都是社会进步的见证。
香烟标签,虽然只是普通的商品包装纸,但它的外观、图案、香烟的痕迹、包装工艺都隐藏着丰富的内容,留下了当时社会的时代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