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取经在中国五千年的主要内容。
唐朝贞观年间,政府禁止私人随便出国。所有的出入境都必须经过国家批准。627年8月,玄奘向朝廷申请出境,被拒绝了。立志西游的玄奘夹在商人中间,走出玉门关,独自踏上了西游之路。那一年,玄奘二十八岁。
过了玉门关,就进入了一望无际的漠河岩。漠河冰碛是安溪和哈密之间的一个大沙漠,有800多里长,也被称为800里流沙。白天“热风如火”,夜晚“冷风如刀”,气候多变。在茫茫黄沙中,地上没有鸟,地上没有动物,甚至连草都不在地上生长。玄奘孤身一人,只有成堆的骨头和骆驼粪作为路标指引他前进。玄奘走着走着,不小心洒了一皮袋水。我们做什么呢回去喝水?我不能。玄奘信誓旦旦:宁死西天,不到天竺,绝不回头。在滴水难进的艰难处境下,他走了四夜五天,口干舌燥,嘴唇焦糊,最后晕倒在沙漠里。还好离水草不远。半夜,一阵凉风轻轻吹来,惊醒了昏迷中的神秘班。玄奘认识路的老马把他背到了水源,脱离了危险。
玄奘西行至高昌(今吐鲁番以东约20公里),得到信佛的高昌王热情支持。高昌王赐给他许多金银衣服,配备了50多名向导和随从,并给沿途的君主写了24封信,请他们照顾玄奘。然而,道路依然艰难。玄奘一行来到了终年积雪的灵山(今天山木苏尔山)。山高7000米,有千年不变的冰川。当风暴和暴风雪来袭时,飞沙走石,经常掩埋人,杀死人或冻死人。玄奘一行在大雪封山中苦战七天,随行人员34/10冻死。
经过一年的游历,第二年夏天,玄奘进入天竺境内。当时,印度半岛上有70多个国家。从628年到631年,玄奘游历了北印度20多个国家,参观了许多佛教圣地,学习了梵文。到了631年底,玄奘已经到了墨界陀州那烂陀寺。
那烂陀寺是天竺佛教的最高学府,有一万多名僧人,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有医学和天文学的各种知识。主持仪式的戒贤法师是天竺佛教的权威,也是第一代的大师。玄奘来寺的那一天,寺里听说东方支那国(即中国)的高僧来了,就组织了一支1000多人的迎宾队伍,每人拿着点燃的香和花,排列在街道两旁迎接。玄奘双手合十向众人行礼,恭敬地见了解贤,拜他为师。据说杰贤大师已经100多岁了,不再讲课了。但为了表示与中国大师的友谊,他破例为玄奘讲学十五个月。寺庙也以最高标准对待玄奘的生活。每天供应坎布罗戈120片,槟榔20片,豆沙20片,冰片一两片,一升“成人饭”。“成人饭”比黑豆还大,煮出来的饭香甜可口。是当地特产,只供国王和驱魔人食用,所以被称为“大人饭”。此外,每月供应三桶油。缩短奶之类的每天可以随意拍,出门可以有图。那烂陀有一万多僧尼,只有玄奘等十个人享受这样的待遇。在此求学五年,玄奘不仅认真听讲,还贪婪地阅读藏在寺内的各种经书,成绩优异,成为天竺有名的一流佛学家。
玄奘并不自满。后来,他漫游了印度的东部、南部和西部,参观圣地,拜访名师。过了两年多,我又回到了那烂陀寺。杰贤大师请他在庙里讲学。
当时无日王正处于鼎盛时期,无日王是天竺最有威望的君王。杰日国王在首府群女城(今印度北方邦卡利吉)举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学术辩论。642年12月,辩论大会开始。天竺十八王,深明教义的高僧三千人,那烂陀寺僧人一千人,婆罗门教等各界人士二千多人,加上随行人员,共一万多人。去开会的时候,有人牵着一头大象,有人坐车,有人步行,浩浩荡荡,绵延数十里。这真是史无前例。玄奘是主讲人,叫上主。玄奘在会上宣读了他用梵文写的论文。玄奘的精辟论述让大家惊叹不已。在18天的会议中,没有人反驳他的论点。大会结束当天,杰日王送给他一万元,银三万元,长袍一百领。按照当地的习俗,戒日君邀请玄奘坐在装饰精美的大象上,绕场一周。两边贵族护送,群众欢呼。玄奘学得好,享有印度人民的赞誉和尊敬!群女城大会使玄奘在印度享有很高的声誉。
玄奘长期在外,对祖国的思念越来越迫切。戒日之主,各国君王和广大僧俗反复挽留。库莫罗国王甚至说,只要他愿意留下来,就为他建一百所学院。但玄奘渴望回到中国。现在留学求经的目的达到了,他无论如何也要回国。643年春,西行17年的玄奘告别了结日王、天竺的朋友,满载着印度人民的友谊、荣誉和657卷佛经启程回国。
“玄奘回来了!”“玄奘回来了!”两年后,玄奘回到长安,人们听说这位不远万里,不厌其烦地在佛国探寻佛教真谛的大师,取回了真经,兴奋地传达了这个消息。整个长安城都轰动了。玄奘在长安朱雀街南端展示他带回来的佛经和佛像。请访问。从朱雀街到玄奘居住的鸿福寺,人山人海,争着看风景,排了几十里的队,烧香撒花。很热闹。玄奘西游归来,成为长安轰动一时的大事。
唐太宗听说玄奘从天竺归来也很高兴。我亲自在洛阳召见了他。玄奘描述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唐太宗听得津津有味,要他写下旅途见闻。《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玄奘口述,弟子记录的名著。书中描述了他亲身游历的110个国家和他所听到的28个国家的山川河流、城市、物产、风土人情。后来被各国翻译并广为流传,成为今天研究印度次大陆和中亚古代历史地理的主要资料。
玄奘从洛阳回到长安后,立即组织全国100多名高僧开始翻译佛经。长安大济州的转经院是他们翻译佛经的地方。卷轴收藏在玄奘亲自设计建造的大雁塔里。大雁塔仍然矗立在Xi安的南部,成为古都长安最显著的标志。
玄奘为了翻译佛经,常常“三更睡,五更起”。他夜以继日地工作了19年,翻译了74部佛经和1300多卷。664年2月,玄奘在长安裕华宫病逝。后来玄奘翻译的佛经原文在天竺失传。玄奘的译本成为研究古印度文化的珍贵史料。
玄奘是唐朝的一个和尚。和尚在当时被称为“和尚”。所以后世称玄奘为“唐僧”。玄奘下西洋取经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越说越“神”成了神话。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根据民间传说创作了小说《西游记》。虽然《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的童话和玄奘天竺取经的真实故事简称为“唐僧取经”,但这两部唐僧取经的内容却相差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