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菜的发展史
宁波海岸线长,大小岛屿300多个,靠近舟山渔场,海鲜资源丰富。宁波菜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籼米、荸荠、酸枣以及常见的鱼、龟、蚌、釜、壶、盆、碗等陶器来看,说明当时人们已经进行简单的烹饪。难能可贵的是,即使是生活在海里的真鲨鱼,也成了河姆渡人的中餐。早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就有“楚越之地,米汤鱼”的记载,这是“黄鱼汤”最早的说法。南朝时期,余姚人余布朗开创了浙东饮食文化研究的先河,著有《食珍录》一书,是浙江历史上最早的饮食书籍。
19世纪以来,宁波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中外交流的增加极大地刺激了餐饮业的发展。当时三江口、江夏街等地餐馆、饭店众多,“雪菜黄花鱼汤”、“去骨锅焖鳝”、“冰糖炖甲鱼”等宁波名菜开始涌现。到解放初,宁波菜在上海的烹饪界有了立足之地,其中以“甬江状元楼”和“老正兴”最为著名。据史料记载,上海最多时有19状元楼和120家专做宁波菜的老正兴酒楼。宁波菜进入上海较早。同治、光绪年间,上海有一家永刚酒楼,海鲜丰富。与其他帮派不同,它以黄花鱼汤、红烧甲鱼、炸鳝糊和蛤蜊汤而闻名。尤其是宁波菜,善于与上海菜融合,创新成为上海菜的新流派,使上海菜声名远扬。有人说上海菜的脊梁是宁波菜,这是很有见地的观点。难怪美食家唐把上海菜和宁波菜分在一个部门。
改革开放后,宁波烹饪界勇于创新。在保持传统精髓的基础上,他们吸收了国内各大菜系的长处,致力于发展一个新的宁波菜流派。汉通是宁波餐饮崛起的代表。新千年以来,韩通宁波菜在上海大获成功。这是因为上海追求海派文化,其包容的生命力吸收了宁波菜文化,使得宁波菜有了发展的土壤和平台。而且这和上海本土文化的底色是江浙文化有关。上海文化传统的本土资源是明清以来形成的以江浙为代表的江南文化。宁波饮食文化是江南文化的一个分支,两者自然交融在一起,形成饮食文化圈重叠的现象。
汉通宁波菜受到很多上海食客的认可和欣赏,这是上海人性格的博大所造成的。上海人总是善于吸收外来事物的精华,所以很多外来人都找到了与本地的良好结合。比如肯德基为了迎合上海人的口味,推出了咸鸡翅、榨菜肉丝汤、香菇饭等。上海的星巴克,复古的家具取代了标准化的座椅,店里甚至出现了中国的古诗。汉通宁波菜及其宁波文化,自然与上海本土文化有着奇妙的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