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街镇的历史沿革

四街镇历史悠久。该镇海东村贝丘、二街崆峒山、万喆岙窑山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表明,早在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在杞麓湖畔生活、繁衍、生息。据史料记载,四街镇在秦汉时期属于盛秀县。唐宋时期是通海下辖雄部,后为秀山县下辖秀拉部。元朝属河西县管辖的一个乡镇;明朝属东丽,下辖河西郡;清代属河西郡东部;民国时期是河西县朝阳。

乡和东兴镇;建国初期,属河西县朝阳区、东兴区。1950 ~ 1955是河西县第一区;1956 165438+10月河西、通海两县合并,更名齐鲁县,隶属齐鲁县第一区;1958 11十月,齐鲁县、华宁县合并,称通海县,区改称人民公社,为通海县四街公社;1959 10,划出华宁县,岐狐县改名通海县,仍叫四街公社;1961年,公社分为两部分,上部分叫四街公社,下部分叫二街公社。1962 ~ 1968属于通海县一区;1969 ~ 1983区更名为人民公社,称为四街公社;1983 65438+二月人民公社改区,叫四块;1987区乡体制改革叫四街乡;1997更名为四街镇,辖四寨、万喆、齐杰、四街、杨公、大英、石碣、二街、刘杰、海东等10个村委会、66个村民小组、29个自然村。2004年2月,经县民政局批准,四街村委会一个村民小组分为一、六、七三个小组,全镇辖68个村民小组。

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建设1948 9月,东兴镇、潮的进步群众组织基督教青年会成立。65438年2月,留在昆的“滇人乞蒋自卫军”成员朱华两次赴河西指导“鲍比基督教青年会”的革命活动。1949年4月,中共滇中委员会委派的通海、河西地下党负责人李志民到达河西,以同学身份住在杨家嘴“闽清”成员杨家中,先后与杨、钱开慧、、那广贤、颜霄云等人联系。5月24日,“边总”31团解放了朝向洋、海屯乡、东兴镇。7月,河西地下党开始在东兴镇和朝向洋发展农民成员,组织地下农民协会,发动群众反对“三征”(征兵、征粮、征税)。1949 65438+2月3日,通海县委组织东华乡地下武装30余人,配合河西东兴镇、朝地下武装和华宁人民反征保乡团,于4日凌晨第二次解放东兴镇、朝,成立东兴镇、朝临时人民政府。4日晚,河西县人民反征保乡组在四街成立,钱开慧任组长,李志民任政委,杨增义任副组长。1957成立四块党委,1958四块党委改为四街公社,成立公社党委。1960实现这个目标的团队是党员。1962,恢复区建制由四个街道改为一个区,同时成立党委。1968 65438+2月下旬,班级队伍被清理,党员活动被限制。1971,开展大批判,清理阶级队伍,巩固党的建设。3月,成立四街公社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小组,在党员中恢复乡保组织生活,重建党支部。1978是第四街公社委员会。1983年2月,1983区、乡(镇)政权成立,四街人民公社改为四块,成立四块委员会。1987,区改乡,四街乡党委同时成立。1997撤销乡镇,四街乡党委更名为四街镇。

截至2006年底,全镇共有5个党支部,10个党总支,68个团级党支部,1239名党员。

1949 65438+2月3日,通海县委组织东华乡地下武装30余人,配合河西东兴镇、朝地下武装和华宁人民反征保乡团,于4日凌晨第二次解放东兴镇、朝,成立东兴镇、朝临时人民政府。6月5438+05,四街设海屯乡。1950 65438+10月1成立河西县人民政府,划海屯乡(大坝、右所、大营李村)。

河西县第一区。1956 165438+10月22日通海、河西两县合并,称为齐鲁县,共分五区,四街为一区。1958,四街人民公社成立,各村设行政区。1968,第一区(第四街)成立革命委员会。3月,根据省土改委指示,撤销区建制,恢复“三级所有制、队本位”的人民公社制度,四街区改为人民公社,11两级人民公社改称生产大队。1984,四街人民公社改为四块,大队改为乡镇。6月1987,10,原四块政府改为四街乡政府,原各村乡政府改为村办事处。7月1988,19,从四街乡划出那家营,古城,三个村,组成那古回族乡。1997年8月26日根据省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有关文件,撤销四街乡,设立四街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