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宣武区琉璃厂的规划?我急需!

我想老师不会让你去找平面图,因为琉璃厂本身就是两条巷子,但是我给你讲一下琉璃厂的概况。如果你的老师要你画平面图,让他自己画。别忘了,如果他写完了,他必须给我寄一份。我也想看看琉璃厂的平面图。

第一,形成变化

琉璃厂街因烧制琉璃瓦而得名。琉璃厂文化街位于和平门以南,以新华街为界,分为琉璃厂东街和琉璃厂西街,全长690米,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辽代琉璃厂位于项燕海王村,离燕京东墙不远(核心部分在今宣武区广安门一带),属京郊。晋朝就是它造成的。元四年(1267),在金都城东北角修建都城时,在王海村修建了釉面窑,烧制琉璃瓦。清乾隆年间停窑,后迁至门头沟琉璃渠。明朝永乐十九年(1421),崇文门、宣武门附近造屋“邀商住货”。当时形成了琉璃厂附近走廊的头条、二、三、大栅栏。琉璃厂周边开始发展商业网点,开始形成商业区。明末清初,京城书店和古玩市场的中心位于大明门以西的黄成店,后迁至广安门大街以北的慈仁寺(今国保寺)。清康熙十八年(1679),史静大地震,慈仁寺被毁,书店、古玩搬到琉璃厂,文化街初具规模。此后,书籍、古玩等商人纷纷来琉璃厂经营,市场日益繁荣。到民国初年,经营文化用品的店铺和作坊近200家,形成了享誉海内外的文化街。

琉璃厂文化街成因:清朝顺治元年(l644年)十月,圣祖皇帝宣布“满汉分市”。第五年(1648),诏书“汉人官商一律移民程楠”。于是,在朝鲜工作的汉族官员、文人、商人纷纷迁居琉璃厂周边居住,清朝历史上称之为“宣南士人之乡”。因为他们住在琉璃厂附近,经常逛琉璃厂,所以确立了街上的文化精神,影响了街上的管理基调。从清代的古文评点到汉学的兴盛,书籍的编撰蔚然成风。据《内务府书》记载:“康熙十九年(1680),武英殿内左右回廊为图书修复所,主管图书出版、装裱。”康熙年间,他编辑了57种书籍,5418卷。清朝雍正年间,图书的编纂进一步发展,编纂了72种图书,有11998卷。清代乾隆年间,图书编纂进入鼎盛时期,图书307种,19838卷。其中最著名的《四库全书》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二月命名编辑的,历时10年。内府修书的繁荣,对琉璃厂以古书业为中心的文化街的形成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翁方纲《伏初斋诗话》记载,每天早晨,官员们都要来国子监整理《永乐大典》、《内府大臣》和各省收集的民间书籍。“每人要考某一本书,详细列出书目,逛逛琉璃厂书店。”可见内府图书的修复还是离不开琉璃厂的,同时也助推了琉璃厂书店及其古玩、文房四宝等商业文化的繁荣。乾隆年间,朝鲜著名学者洪曾多次来京游览琉璃厂。《外集延吉琉璃厂》一书中记载:“城中书、碑、丁仪、古玩甚多。玩杂物的都是商人,周楠很多读书人都要找官。所以,游客往往有名人。建造一座城市可能长达五英里。其栏杆虽应不及其他城池豪华,但满是珍宝,古朴古朴,沿袭徐步。如果你进入波斯珍宝市场,你会看到它是腐烂的,但你不能整天欣赏任何东西。”足见乾隆年间琉璃场的古色古香。琉璃厂周边都有会馆,很多都是全国各地考生住的地方。他们考完试就成了琉璃厂的游客。1918年,海旺财公园建成,灯笼市场迁至此处,包括位于琉璃厂内的老厂店、土地庙、吕祖庙会,游客蜂拥而至。这也是文化街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之一。

1980年,中央文化部和北京市政府做出了重建琉璃厂文化街的决定,并拨出巨资。经过四年多的改扩建,于1984竣工,建成59家具有古朴典雅民族传统形式的店铺,总建筑面积34000平方米。琉璃厂东西大街由一座汉白玉石桥隔街相连,桥额“据古”。有吉谷阁、天宫阁、金昌、石宝斋、燕京书画社、墨园阁、松韵阁、余云斋、文圣斋、岳古斋、月牙堂、北京文物商店采购部、北京翰海艺术品拍卖公司、振环阁、敦化斋、翠文阁、博翠阁、宝金斋、千年老店、静雅斋、槐荫堂。红古斋、聚宝斋、惠雅阁、紫竹阁、红玫瑰、全友斋、一方斋、邮局、宣武区文化馆、如意阁、圣堂斋、和光山亭、老乡、卡铺、平古斋、红光阁、宝古斋、瑞成斋、燕湖斋、一德阁、建国阁、槐荫山房。西街包括:孔芳斋、宝荣斋、铜鼓斋、米青阁、卓锦斋、文物出版社门市部、紫云阁、蔡华文化公司、正宗斋、文奎堂、古籍书店、兰宝堂、官府斋、青云堂、古钱币店、来寻阁、朝华书画社、华夏书画社、空山堂、崔振。

2002年,享有“九城要道之精华”美誉的琉璃厂开始致力于打造北京乃至全国的传统文化产业中心。规划中的琉璃厂文化产业园统一规划商业区和手工业区,占地81公顷,其基本框架概括为“1248”:“1”指一个中心区,即东、西琉璃厂;“两”是两个标志性建筑——“东方仿古艺术大厦”和“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四”是指四个文化专业区,即商业区、传统工艺区、景观区、综合发展区;“八”是指形成八条文化商业专卖街,即图书街、玉器街、陶瓷街、雕塑街、青铜器街、字画街、文房四宝街、乐器街。琉璃厂工业园建成后将成为北京最大、档次最高的文化艺术集散地和古都风景区。

二、新老书店

明代,琉璃厂有两家书店。康熙年间,国保寺书店迁至琉璃厂,古籍业开始发展。乾隆三十八年(1773),开始编纂《四库全书》,四面八方的众多书法家蜂拥至琉璃厂经营古玩书业。有二游堂傅氏、文光楼石氏、文宝堂曹氏、山城堂饶氏、大文堂刘氏、正文斋谭氏等30余家。到光绪初年,这条街上已有220多家书店。甲午战争后,新学、西学的翻译大量涌入,旧书几乎无人问津。1911年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在此开设分店,后来的文堂、广智、广益、天下几家书店、神州国光社也陆续挤进琉璃厂街。主要有书屋、复文堂、、、锦华书屋、博文书屋、中原书屋、书屋、文慧阁、同善堂、来庐堂、三槐堂、文明斋、李广阁、积善书屋、书屋、、怀文堂、刘、景丛农。张宗兴、闻道堂、李根祥、复古堂、书业堂、西古堂、弘文堂、瑞明斋、龙威馆、魏谷山馆、书局公司、闻味堂、牛金夫、文华堂、修本堂、静业堂、松云阁、孙进德、袁景伟、王恩贵、李富荣、韦文堂。聚金堂、福润堂、山城堂、多文堂、二友斋、博文斋、槐荫山居、阙古斋、友仁堂、古风阁、福生斋、宝华堂、唐闻生、明真斋、汉文斋、正文斋、孔群书店、代丘书店、实学书店、古巷书店、松骨堂。、文德堂、崔、聚谷堂、瑞芝亭、宝仁堂、刘、、亭、吴本堂、文有堂、文录堂、闲雅堂、李恒潭、直隶书店、书店、戚家斋、二喜堂、静逸堂、龚亭,等等。大有堂、书店、石渠、元文林、尚有堂、瑞书居、建斋书屋、香花书屋、、温润堂、大存堂、书店、唯一书店、书文堂、汉友堂、焕文斋、馆、一古书屋、恒古堂、震旦书屋、贾。姬神书店、九经堂、九经堂新集、温雅堂、宝经堂、鸿宝阁、童雅堂、健古斋、书谷堂、迎文斋、文还堂、同浩斋、兰清图书馆、翠文斋、森宝堂、九安堂、小仙阁、来寻阁、山城堂东集、宝卿。

琉璃厂的书店自清代乾嘉以来,延续了200年。在此期间,书店的数量已经改变了数百家。乾隆年间李文藻的《琉璃厂书屋》,清末江阴苗的《琉璃厂书屋后记》,平易近人的总校老板孙殿起的《琉璃厂书屋三事》,都做了详细的介绍,是考证琉璃厂书屋故事的名作。特别是孙的《琉璃厂三章》更近更详。

以前琉璃厂有很多书店,主要在路的南边,琉璃厂的东边。从工厂的东门,远到火神庙、王海村公园、小沙园胡同,每隔两三个门面就有一两个书店,家家都是牙签插架,琳琅满目。从外面看,有的书店只有一两个或者两三个房间宽,但是里面的进步是很深的。有的前后相连,就是俗称“勾搭”的鸳鸯房。其实是六个房间,所以店铺很宽敞。店铺四周都是书架,前室和后室之间的部分隔断也是书架,里面摆满了各种线装书。书柜的一端有一张白纸,标明书名、作者、时代、格式。客人来了,可以互相拜访,随意看书。如果是熟客,会让他们在衣柜里休息一下,服务员会奉上茶水和香烟,然后再谈生意。说说最近买了什么,问问最近在店里收到了什么,拿过来看看。好东西,大家都能欣赏,买不买。如果你想要,那么你可以谈谈价格,并建立友谊的业务关系。这种经营方式,它的起源应该说是很早的。

在琉璃厂书店,有很多不同时期的版本和目录专家。最近如正文斋主人谭笃生、汇文斋主人何厚福、韩逢源(绰号韩大头)、同学斋主人孙殿起、文录堂主人王金清、宝坻县(绰号宋版刘)、衡水县小等都很有名。其中以孙和王较为突出。1911年以来的《伦哲儒先生藏书纪事诗》中所谓“孙耀清、王晋卿先胜蓝”指的就是这个。而他自言自语道:“故都书店虽多,但知版者少,除非对博览会印象深刻,否则光说这些是不够的。我认识的一般学生孙耀庆和王金庆,温绿堂,差不多。孙的《卖书偶记》、《丛书目录》、王的《文录堂访书记》等书,都是知识渊博,谭笃生、何厚铧所不及的。”除上述两部书外,孙氏还有《清代禁书书目(补遗)》、《清代禁书志》、《琉璃厂志》等著作。当然,这些人都是琉璃厂的行家。除此之外,那些普通的书店朋友也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工作。

所谓知识,就是熟悉各种书目,首先是四库书目,其次是南北、古今的私家书目,比如金毛的吉谷馆、聊城的海原馆、宁波的天一阁等等。熟悉各种版本,如宋版、元版、简版、蜀版、白口、黑口、贾版、方版等。能够做到苗所说的“宋谢,一见即知,蜀版闽版,不欺目”,那就是接近技巧了。

技巧就是整理古籍,重新装订,重新换护页和书衣,准备书皮,抄写手稿,抄缺页。中间有不同层次的时间。一本破破烂烂发霉的宋版书到了高明大师手里,重新拆开,轻轻一张一张地摊开,去掉发霉的痕迹,在上面贴上纸,补好腐朽的地方,一张一张地折起来,拉直,先用纸绞好,压平,再配以旧纸页,栗色壳色或瓷蓝色旧纸的书皮,用珠线(即粗丝线)装订好,贴在上面。正是有了这份一丝不苟的工作,一本破破烂烂的旧书变成了全新的珍本。高明大师的作品真是得心应手,妙笔生花。最近,服装装饰大师王中华很有技巧。他曾为北宋傅增湘重装乐府诗。傅在后记中称他为“补旧书,题佳”,并说“修已之事,整理清楚,面貌一新”。像雕版家杨、张老席,都是琉璃厂文化技术中的佼佼者。每个书店或藏书家都有旧纸,平时他们会把多余的旧书、封皮、书页等替换、堆积起来。整理旧书时,以便修复宋、元版等珍贵善本。至于重新装订普通旧书,就更明显了。

在这两百年间,琉璃厂不仅是一个出售书籍、绘画和古董的文化和商业区,也是一所特殊的学校。这期间不知道培养和培育了多少文物艺术方面的专业人才。都是师徒,代代相传。孙殿起的《卖书传薪》对近代书业做了详细的记录,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料。

方可琉璃厂的刻书作坊始于清朝乾隆年间。有山城堂、文成堂、聚珍堂、汉文斋、来寻阁、佳雅斋、尊古斋、直隶书屋、福晋书屋九个作坊,刻有《医学生必读》、《孙子兵法》、《经典释义》、《西厢记》等书籍。琉璃厂的刻书作坊先后有福文堂、山城堂、文成堂、半松居、五六居、二友斋、龙威阁、老二友堂、正文斋、友义堂、宝敬堂、陈文阁、宝树堂、书业堂、文光楼、二友堂、来禄堂、文廓堂、友善堂、荣禄堂。修虚堂、文录堂、同学斋、早语堂、弘寿堂、书店、书局、直隶书店、文典阁、修文堂、福晋书屋、甲雅斋、北知文昌、尊古斋、金文斋、龙、永盛斋、龙光斋、铜鼓堂、米青阁。

健介

(1)咸丰年间成立的来寻阁,前身是收藏、出售古琴的来寻阁琴房。古籍自1911开始出售,叫来寻阁秦书办事处,主人叫陈连斌。1922,侄子陈航参与经营,店铺开始红火。莱讯阁分店于1940在上海开业。店主经常去南方和内陆省份搜寻旧书,购买各种珍本书籍。陈航还四次去日本收书卖书。清康熙五年施耐庵、罗本、李贽、明万历、石渠馆捐赠的《忠义书》、《水浒传》(100卷,28卷)现藏北京图书馆。北大图书馆的《西厢记》是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完整雕版本,也是这家店购买的。这家商店出版了十多种书。著名学者有钱、刘半农、胡适、周作人、陈垣、、沈、马毓藻、、谢国桢等。

②文魁堂,创建于清光绪七年(l881),由河北束鹿人王云端创建。该店位于琉璃厂西街。文奎堂曾是清末城内外最大的旧书店。商店不仅分发书籍,还收集、雕刻和出版书籍。除了古籍,这家商店还经营文房四宝、字画、饰品等。

③韩文斋,店家汉芯,河北衡水人,光绪十二年(1886)在琉璃厂创办。汉文斋碑文为内阁大学士孙、所书。李文藻、李钦博、苗收藏了几十本书。开店后,几年间已经站在了各大书店的对立面。光绪二十年(1895),其子韩接掌事业,与著名学者盛博一、王等一同归来。清末民初,故宫收藏了一批图书。1956后成为中国书店门市部之一。

④亭由河北衡水人刘创建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店铺成立时位于琉璃厂西街106。开店之初主要经营古籍,也卖杂志。它在画廊的头条开了一个纪文阁的分号,在东安市场开了一个同语言的书店。宋因其在杂志搜求方面的成就而被誉为“杂志之王”。儿子刘殿文编的《中国杂志知识目录***4卷1.25万篇。除了出版书籍,各种地方志也是其业务特色之一。如今主要经营字画、工艺品、艺术书籍。

⑤普通学习监狱,成立于1919,由河北省蓟县人孙殿起开办,北京大学伦明教授投资。孙楚在鸿景堂书店当过学徒,在鸿宝阁和文慧斋当过服务员。开店后,他多次到外省寻书,抢救出一批古籍。他还写了几部作品,包括1936年出版的《书商偶然笔记》,1957年出版的《清代禁书及其补遗》。此外,还有《琉璃厂书坊三记》、《森林笔记》、《古籍记载》、《北京风情颂》、《琉璃厂书坊四记》等。

⑥中国书店,最早的集采访、发行、出版为一体的国有古籍专业书店。位于宣武区琉璃厂西街。隶属北京市新闻出版局,1988被列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实行计划单列管理。建国初期,北京的古籍业处于瘫痪状态,古籍文物损毁、流失严重。在专家学者的倡议下,1952 165438+该店于6月4日正式成立,旨在统一领导、团结和改造北京古籍行业,抢救和保护古籍文献。郭沫若题写的店铺牌匾,位于北京东四南大街。到1958,有111家民营古玩书店通过公私合营并入店内,中国书店成为北京古玩书店行业的主体。l963年,中国书店迁至宣武区琉璃厂海王村公园旧址,总面积21.2万平方米。员工总数478人,其中高中级技术人员51人(国家版专家4人)。中国书店不仅在北京收集图书,上门收购,在废品站挑选有用的古董书刊,还深入全国城乡收购古董书刊。“文革”期间,不仅店里所有的书都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还从社会和造纸厂抢救出了许多古今文献。到1994,* * *已抢救保护珍贵古籍文献600多万册,其中5000多册珍本善本永久收藏在国家图书馆,如《北宋刻本宝藏》、《说文解字五蕴谱》、《苏辙宋版诗集传》、《宋版朱注》、《宋代楚辞》。修复珍贵古籍20余万册,增补重要古籍近万册,如《清代古今图书集成》青铜活字版。收购和销售古籍7000多万册;抢救珍贵文献2万余份;收集整理中外文期刊报纸8000多种,30多万套;整理出版古籍2000万册,其中木刻230种,图书4.65万余册;已经发行了5亿多册新版图书。

三、古玩字画

琉璃厂开古玩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间。至此,康熙十一年(1672),松竹斋在琉璃厂西街开业,是琉璃厂文化街最早的书画收藏销售店。清道光中期(1831-1839),博古斋孙渔创立于琉璃厂,主要经营金石、书法、绘画。此后,孙玉山、赵佩斋在琉璃厂开了如故斋。后来赵佩斋在琉璃厂开了大官寨。清咸丰元年(1851),刘震清在琉璃厂开设德宝斋。清同治四年(1865),袁厚民在琉璃厂开了一家钢笔画室。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黄兴福在琉璃厂开设尊古斋。清末,陕西人杨在琉璃厂开办了青云堂。根据琉璃厂的记载,从康熙到宣彤,琉璃厂共有40家古玩店。1919,顾臻斋由苏提夫在琉璃厂开设。1923年,林华亭在琉璃厂开设了洪光馆。1944年,邱震生在琉璃厂开了一家宝库。到1948,琉璃厂* *古玩店31家,其中字画生意有文展斋、真雅斋、墨园亭、如故斋、抱古斋、轮古斋、岳古斋、真古斋、抱真斋、云古斋、古欢阁、启新、波波。经营瓷器的有陆涛、博文斋、鉴真斋。经营陶瓷、书法的有韵古斋、简古斋、斋、新古斋、鉴赏奇斋;经营金石学和陶瓷的有花古山房、燕古斋和古光阁。还有青云堂,经营石碑之类的。管理砚台和印章的云韵·翟镇;云松馆经营青铜器、古钱币;有一个经营古铜古玉的古亭;有经营玉器的雅文斋;有一个经营古董和杂项的宝库。

健介

(1)荣宝斋康熙十一年(1672),明末在琉璃厂101号创建“松竹斋”。业务范围分为三部分:一是字画用纸,以及各种版块、裱好的生日快乐屏风对联、挽联、画册页等。;二、各种笔、墨、砚、墨盒、水碗、印泥、秤等。三是书画篆刻家的笔单。乾隆年间,掌管店务的第四代掌柜张玉凤,善于以优质产品吸引顾客,利用政府背景,生意兴隆。道光年间,店家自称阳山是有名的书法家、篆刻家,画家赵、吴大成是他的好朋友。此时的松竹斋主要经营古玩和南纸。鸦片战争后经济萧条,连续两代店主经营不和谐。他们好交朋友,知识渊博,挥霍无度,松竹斋迅速衰落。掌柜张立世聘庄虎臣为经理。结交京城名流。光绪二十年(1894)以荣宝斋的名义重新开业,店铺改为琉璃厂86号..荣宝斋取“以文为友,以荣为宝”之意,同治年间状元陆润庠著书题写牌匾。庄虎臣经理灵活的管理方法使荣宝斋迅速繁荣起来。光绪二十二年,副经理张仲儒在甘井园胡同2号创办了“荣宝斋糊本”,并聘请木刻大师戴光斋、王等。此后,他雕刻、印刷、销售文具,不仅优于其他同行,也为木刻水印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次出版的《官录》是庄虎臣花钱买官衔抄来的。它不仅准确,而且印刷精美,成为首都垄断的热门产品,为荣宝斋增加了利益。1925年,王仁山出任经理,将荣宝斋带入鼎盛时期。L928开南京分公司;上海分行1931开业;洛阳分公司1932开业;武汉分公司1934开业;1936在南京开了第二家分店;天津分公司于1940开业。当时著名书法家寿世恭曾写下“荣宝高斋志两京,琅琊妙手终身重要”的诗句,“琅琊妙手”指的就是王人山。1937年8月,北平失陷后,荣宝斋逐渐消沉。

1950年初,在徐悲鸿、郑振铎、吴晓灵、周扬的斡旋下,由国家出版署投资。5月完成公私合营手续,在荣宝斋后面加上“新纪录”,于是6月19正式开业。因为荣宝斋辛集原有的业务与实际需要脱节。由于旧债尚未还清,债权人向法院起诉,判决荣宝斋拍卖房产还债。本案中,国家代为清偿债务后,在1953开头全部收归国有,去掉了“新纪录”字样。自此,荣宝斋成为国有文化企业。1960后,我们开始研究、发展和完善传统技艺,同时收集零散的书画文物。收藏的名人字画中,稀世珍宝按规定送往故宫博物院收藏,其余收藏于最好的店铺,以木刻水印名扬天下,成为独家“伪艺术品”。齐白石也很难辨别自己作品的真伪。五代古的《韩熙载夜宴图》生动地刻上了水印,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震动。毛主席、周总理曾将木刻水墨画《戴花仕女图》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在65438-0959莱比锡国际图书艺术展上,荣宝斋木刻水印作品全展厅获得“特别金奖”。荣宝斋有徐悲鸿的《奔马》、齐白石的《芭蕉下鸣蛙》、赵霁仿张轩的《游春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木刻水印。该店的木质水印画已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并在48个国家举办了展览。荣宝斋还擅长修复技术和临摹古画。唐寅《伏羲是女娲图》新疆出土,帛书抄本已碎;山西应县木塔藏在佛体内800多年,因受潮像棍子一样粘着。经荣宝斋之手,它要么完好如初,要么再现原貌。荣宝斋在故宫博物院和辽宁博物院临摹和收藏了近百幅绘画作品。金振之临摹的《江雪归巴图》,清代临摹的《叠翠图》,王临摹人形狮齐,陈林斋临摹宋代马的《冯唐图》,郭慕熙临摹唐汉皇的《文渊图》,孙天牧临摹宋代《渔村小雪图》。荣宝斋还擅长装裱古今字画。人民大会堂的大型山水画《山中有这么多美人》是由著名装裱大师张贵同带领的团队装裱的。一位美国朋友想挂一幅巨幅油画,但他来到了离万里不远的荣宝斋。登上后,他满意地回来了。1972和1984年,荣宝斋两次改扩建,新建两栋两层营业楼,分为东寨和西寨,总营业面积6750平方米,生产用房2300平方米。1987,荣宝斋有限公司在九龙加连威道开业。1989年在香港举办了第一场拍卖会,共拍卖清朝光绪以后的书画作品263件,日成交额2000万港币。1994年,荣宝斋员工240人,营业额10多万元,利润500多万元。

②尊古斋,位于琉璃厂西,建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其创始人为黄,湖北云梦人,继承人为黄伯川,于1939年关闭尊古斋,在东琉璃厂宝名堂书店旧址开设铜鼓斋,于1945年继承其父。经营者精通青铜器,故宫博物院的重要文物蟒泉、蟒衡都是这家店收购的。

③包谷斋,创建于1944,为河北三河县人邱振生所有,以经营历代书画为特色。邱早年在红光阁当学徒,出入于右任、易培基等人家中,特别是随天津收藏家张树成,成为著名的文物鉴定专家。

④清韵堂,开于清末,原属陕西人杨所有,1931年由河北吴县人接管。以经营碑刻为特色,由李鸿章、陆润庠题写名称。张早年在李古斋碑店当学徒,掌握了收、卖碑、拓碑、装裱等技艺。他联系了王大边、梁启超、于右任、张伯英等收藏家。开店后,他走遍全国各地购买药片,结识了柯、郭沫若、陈叔同等。1956后,成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顾问、国家文物局顾问委员会委员,撰写碑文、珍本碑文。新北京图书馆金石部的很多资料都来自这家店。

第四,文房四宝

文房四宝是纸、墨、笔、砚的总称。琉璃厂文房四宝的兴起,与“宣南秀才之乡”及其周边众多会馆有着密切的关系。街上最早经营文人纸的松竹斋,开于康熙年间,兼营南纸。墨的经营者还是“一德阁”,清同治四年(1865)开始营业,是中国最早做墨的。创办人谢,继其弟赴京试工后,在琉璃厂东街64号开办墨坊,生意兴隆。谢题对联赞墨,“一技之长足以天下,古人所书多矣。”店名取自对联的第一个字,牌匾是谢所写。老店由谢家弟子经营后,分别在长店和广安门内大街325号开设了油墨厂和“卷烟作坊”,并在天津和郑州开设分店,在上海和安开设加盟店。1956,各门店成立一德阁油墨厂。其墨有“油烟”和“松烟”两种。“熏”有云头烟、蓝烟、亮灯、桐烟、大单胎、双胎、熏等品种。,是写小字和工笔画的好产品;“严嵩”包括阿胶、五老松、小松等品种,特点是墨色鲜艳,抗水性强,书写流畅,写后易干,石头纸,永不褪色,适合装裱,香味浓郁。20世纪50年代以后,通过科学的检测和分析,研制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新配方和新工艺,改变了“油灯取烟,电饭锅煮胶,手工研磨”的老方法。研磨采用电机,灌装流水线化,建立现代化的产品检验室。年产量达到654.38+00多万瓶,其中约20%销往海外。现在墨水产品分为五大类:京墨、书画墨、国墨、一光阁墨、严嵩墨。一德阁生产的八宝印泥,墨水一样好。“八宝”是红宝石、红珊瑚、珍珠、金罐、朱砂、麝香、冰片和存放100年以上的老蓖麻油。经过太阳晒干,冬天自然冷冻,四季皆宜。其特点是色泽纯正,密封清晰,不怕晒、火、水,长期存放,气味芳香,永不褪色。用这种印泥盖上的印章,光亮美观,可保存百年。即使纸被烧成灰烬,印章依然鲜红。

戴1916由创立。代斌·玄月,浙江湖州人。小时候来北京在赫连青笔店学美术。到期后自己创业,在东六厂开了一家自己名字的制笔店。一个门面,前店后厂,制笔材料都是湖州的。戴亲自制作的钢笔,必须是尖、齐、整、健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