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庙中排名第一的孙膑活跃于哪个朝代?
孙膑,本名孙伯苓,战国时期中国齐国军事家,华夏族。生于阿与甘(今山东省荷泽市鄄城县北)之间,是孙武的后代。庞涓以前的同学孙斌被庞涓折磨得身体残疾。
后来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桂陵、马岭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称霸的基础。
在唐德宗,历史上有孙膑等64位武功超群的名将被供奉在王武成寺,被称为王武成寺六十四将。宋徽宗尊称孙膑为吴清伯,为武松寺七十二将之一。
扩展数据:
孙膑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在《孙子兵法》上。在战争观上,孙膑主张重视和慎重对待战争。他强调,战争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中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只有强大的武力作为保障,国家才能稳定繁荣。
但他反对好战,指出作战胜利可以拯救濒危国家,但战败也会失去土地,危害国家,好战必然导致灭亡。所以,自取其辱一定要慎重对待,切不可利用或滥用。孙膑主张积极备战打赢,以战压战。
他指出,政治经济条件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础,“强兵”首先必须是“富国”,有了强大的政治经济后盾,才能“有备而动”。他还指出,民心、军心是赢得战争的决定性因素,所以战争必须符合民心、军心,要“得民心”、“取民心”。
在战争认识论方面,孙膑提出将帅要知道,这是战争的规律。孙膑认为,人多、粮食充足、武器精良等因素不足以确保胜利。只有掌握战争规律,了解敌我形势,指挥得当,才能确保胜利。
为此,他详细阐述了积疏、盈缺、辐动、病弱、损劳六对相互矛盾、相互转化的矛盾,还对“奇正”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他认为,将军们只有真正认识到这些矛盾的作用,掌握这些矛盾的转化规律,才能利用微妙的变化出奇制胜。
在战略思想上,孙膑强调“要攻不守”。在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积极进攻敌人防御的薄弱环节,不仅可以有效地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而且可以改变攻防形势,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战术上,孙膑提出了“借势”和“造势”的思想。充分利用敌我条件,创造对我有利的局面,从而扭转敌众我寡的不利局面。
在具体战术上,孙膑专门对阵法进行了论述,然后分析了攻击各种战斗阵法的对策。他还专门论述了攻城的问题,把不同地形的城市分为难攻的雄城和易攻的城城两种,论述了当时攻城的策略和技术。
在军队建设和管理方面,首先,他分析了君臣关系。将军必须忠于君主,君主不得干预将军的具体军事事务,将军应有独立的军事指挥权。其次,他更多地讨论了将领的素质。一个将军应该具备五个要素:义、仁、德、信、智。他还分析了可能导致将军作战失败的道德缺陷。
最后,他讨论了管理团队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任用人才、严格纪律、赏罚公平、奖惩及时。但是,孙膑的军事思想也有其阶级性和时代局限性。他分不清战争的性质,把士兵当成被驱使的工具。有些战略战术表述过于简单片面,有时还夹杂着迷信思想,也要指出。
百度百科-孙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