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历史地理书籍,读书笔记等。

历史地理笔记?附注11

2009-10-23 19:38:18来自:无咎(听雪楼)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评论3

2009年3月至6月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邹一林主编,社会出版社,4月1版,2001。

第一,过去的历史,历史教科书在领土方面其实很不现实,但是在政治上,历史受到政治的威胁。从当今政治的角度写过去的历史。今天的疆域是什么?过去的领土写在今天领土的历史上,比如朝鲜半岛,越南。因为他的民族国家最近还存在,所以他试图恢复他现在在古代的领土。还有* * *,内蒙古,新疆,台湾省——台湾省还存在问题——因为他今天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PRC),他在过去的历史上,企图使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这两个方面显然是非常不正确的。

正如宋所写,该书第一章的第三个方面的特点是,“从历史事实中解释历史。

如果不掩盖朝鲜和越南因为是独立国家而曾经是我国领土的事实,不像过去一些历史学家把对朝鲜等地动武视为侵略,从这一点来说,这本书做得很好;

第四,自古以来,中国基层行政区划的最基层往往是最稳定的,而一级区划,即中央以下,往往变动较大,这多半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甚至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比如苏南苏北,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控制整个中国,保持大团结。

而地方,比如县、镇、村,有的延续了几千年,与朝代的兴衰无关,所以我感觉很多时候老百姓的生活与政治无关,(这可能是中国民族文化延续的原因——元、清两朝外族入侵之后——制度不乱;最基层行政和高级行政区在文化上是分离的),不会上升到那么高的层次,进而会怀疑政治存在的意义。"每个人都对国家的兴亡负责。"如果傻男傻女不知道这些,只知道吃和穿,会不会好一点...

(按:仔细看看国外汉学家所谓的书——真不明白宋末文人的殉道。

他们是放牛的五岁小孩,自然不懂。

)

十、听李教授的讲座,讲东西方的人口对比,以及中国古代人口增长的特点,与西方的比较。

可以提一下,中国的传统是一夫多妻制。从礼仪表看,目的是传宗接代。中国自古人口众多,因为流行的思想必然有保存后代的思想。这样才能保证中国人口不会大幅度衰减。这是正常情况下,即使遇到饥荒和战争,人口会突然锐减,但一旦稳定下来,中国的传统道德机器就会立即发挥其强大的作用。

十一、上面提到的战争和饥荒,这也是古代非人类控制人口的机制。一旦生产力承受不了过剩的人口,这些矛盾就会出现,不仅是战争和饥荒,国家体制也会受到冲击。这些自然反应也会像机器一样,人口减少到适合生产力的水平;

(按:比如金融中的自动稳定器,又比如买便宜卖贵。

然而,自从机器时代以来,这些传统的自动稳定器已经失去了作用,比如今天的儿童是多么虚弱,他们不会早逝)

12.另一个是中医,先进是为了拯救中国的人口。

但是说中医没有科学依据。

(倪匡说:我不是不相信中医。我就是不相信有人会用。

)我觉得古代中国人的寿命比西方人长。原因之一可能在于中国人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比如喝开水,吃熟食。据说中国人的牙齿普遍比西方人好,因为他们吃的纤维食物多。

十三,另外,每次中国人口锐减,下一个系统会自动平衡他;但西方人口锐减最终导致西方制度的改变,所以中国在古代成熟过早,制度过于完善,阻碍了中国近代的转型;

十五、历代导致人口锐减的战争,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入侵,p136,袁南侵,金代户数下降到13%,四川下降到4%;

17.中国古代人口分布的变化与中国古代经济中心的转移几乎是一致的,二者是互动共生的。人口的转移会促进转移地劳动力的增加,促进其经济增长,而转移地会因为劳动力的下降而进一步降低其经济。另一方面会进一步吸引人口转移热点地区人口转移的加速。这是经济与人口迁移相互依存的作用。

P142

二十二、蒙古高原自古以来就有很多民族,但今天只剩下一个蒙古族,说明汉族没能同化蒙古人;元朝时,蒙古及其四大汗国与* * *和印度当地人民融合得很好。

我认为民族融合是弱势民族提升的一大因素,强势民族可以重拾内在动力。甚至可以消除民族差异,消除战争,民族融合之美溢于言表。

蒙古人与* * *融合不畅,与元朝蒙古皇室的水平低、素质差、思想顽固有很大关系。比如种族优越感和劣根性的等级;p168

二十三、清朝满族统治者曾经禁止* * *出关,以保国土。没想到,就是这些* * *想尽办法保护自己的土地。

24.p173“到郑统治末期,全岛人口达到25万,其中15万是大陆来的汉族移民及其后裔”。真不知道台湾省人老是搞土人和外省人,创造一个民族,有什么意义;把一个高山族分成几个小民族,一个在山顶,一个民族,比如阿美族,很无聊,而且产生很多矛盾。

最不聪明的人就是这个道理,这个世界就是永远不可破的真理!

(9月出版社19:我看了白寿彝的《中国通史》第一卷,发现高山族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没有被调查过,所以要分很多民族。如果有一个非政治的基础,那就好了;)

26.看看王晓桐的《中国商业史》,他们每个人都把朝代的兴衰归结于商业。比如秦朝六国的统一,并不在于商鞅重农抑商,而在于商人吕不韦做了秦国的宰相后,改变了商鞅的政策,提倡商业,最终导致了秦国的繁荣。

很明显,他的观点是错误的。

作者是写商业史的,所以总会谈到商业。

中国社会从来就不是商业社会,作者也承认中国近代屈辱历史的一端也在于商业的缺失。

中国的商业自古以来就不景气,因为中国一直是农业社会。因为农业发达,产品丰富,所以商业存在的意义并没有那么大。

回到上面的问题,我们从初中历史课本上知道,秦国统一六国的基础在于商鞅,商鞅重农抑商的政策,以及秦国农业的发展。

这本书也提到了这一点。

P178

二十七、p186书中说,在古代社会生产条件下,农业的发展基本上与人口成正比。即使在* * *时代,“人多力量大”也是深入人心的。

所以回到经济重心南移的问题,基本上经济重心南移和人口南移是重叠的问题;

二十八、中国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轮作、轮作、施肥、一年两熟...)无非是发明了新的农具,创造了新的种植体系,总之就是精耕细作。

这就是和现代农业的区别。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大农场型,大面积土地机械化耕种。多出的人口全部从事服务业,解放了农民,用服务业替代了农业,同时获得了更多的农业高效率所产生的利益。

三十一、(a外)每当我有心事,就是一刻也放不下,或者觉得要准备的东西很复杂,我就化繁为简;或者认为重要的事情很简单,但是我把它们复杂化了。简而言之,它们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无法忘记,所以我无法做其他的事情,比如读书;但是我可以去看电影,但是我浪费了很多时间,再去看的话会有罪恶感。

我的烦恼,看似可笑,却无法真正结束,直到他们到来的那一刻!

我没什么好担心的,然后就担心了。想借酒浇愁,又有新仇人。我也担心书,也谈书。一旦我有了美女,我会陪着我消除我的烦恼,担心它,无尽的忧虑...

三十三、商朝迁都是出于政治军事需要;

西周的城市关系是宗法关系。

三十四、历代城市的气质与朝代相同。朝代兴盛时,城市的布局是无拘无束的。p312、阿房宫秦时,汉武帝在西墙外修建张健宫;如果疆域分裂或王朝衰落,就会出现大量以废墟形式出现的城市,p318,魏晋南北朝;再比如曹魏,p322,《北方的价值观》,城墙就是价值观的体现。

36.商业的发展在于商品的需求,商品的需求在于人口。如果人口超过其所在地区的供给,无法负载,就会产生商业;

商业的存在取决于两个方面,需求和供给。

古代商业的出现,要么是一种产品的起源,要么是其人口达到一定规模,急需一定数量和种类的商品;

这反过来又与移民及其原始的种植技术和习惯有关;

39.商业也可以定义为在整个商业区域内交换所需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