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左的历史故事是“英雄气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出身名门的左,和封建社会许多“身强体壮”、武功高强的名将一样,爱国爱民、刚正不阿。但他生活在封闭落后的乡村社会,文化知识匮乏,不可避免地受到封建政治文化的影响。他只知道“功名要马上取”,对国家忠心耿耿。为了维护封建王朝,在1856-1868年期间“转战楚、淮、皖、齐、燕、苏”,参加了镇压太平军、捻军的战役。太平军围攻扬州时,他突出重围,赶到六合江北大营送军书。在与捻军的战斗中,他率部救援安徽蒙城县。
1872-1891年,先后镇压了热河朝阳县东皇地区人民起义、大东沟地区伐木工人起义、庙尔沟黄金工人起义、哈里套盖地区“马贼”、热河朝阳金丹起义。在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他“驱锋而进,奋不顾身,准备入味”,每战必先弓,“身先士卒”,经常“飞身而入,左右摇摆,多次身负重伤”,“临危受命”,因此受到封建统治阶级上层的赏识,深受清政府的信任。1860,“两江总督薛珍贵,带总经理回江北招安,主理六务。”1865,“钦差科尔沁亲王僧沁,赴前敌掌管钟勇营”。1867年,奉命“管理和训练河中军队”。1871年,“管理古北口练军马队后营”。1872,“都统石崇桂宝训练军马队。”1876年,他奉命“招募奉子军,以鲍为翼长...重新招募桂子营,加入靖边各队。”盛京将领石崇、启源、庆余、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等人,先后以“认真经商、勇敢全面”、“勤政忠诚、勤政苦干、通晓军务、英勇优秀”等字样进入朝廷,视其为优秀的军事干材。清朝最高统治者咸丰帝、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先后授予他武学金质勋章、白玉烟斗、白玉拨指、大小钱袋、明巴图鲁勇、黄马褂、高帽、一双眼睛等六项军事功勋,给予他极大的荣誉。任人唯亲当上了镇将军,官衔是“建威将军,广东省高州镇提督兼总指挥。”奉天(今沈阳)客军驻军,素有“关外一日不可少官”之称。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同时向朝鲜扩张侵略势力,伺机发动侵华战争。1894年3月,朝鲜全罗道爆发东雪党起义。6月4日,清政府应朝鲜政府的邀请,出兵协助镇压。日本趁机以保护大使馆和侨民为借口,派遣8000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在仁川登陆。10年6月,日军占领朝鲜首都首尔,6月底,入侵朝鲜的日军人数猛增至12000余人。日本政府肆意干涉朝鲜政务,胁迫朝鲜国王与中国断交,战争一触即发。当时清军驻守朝鲜牙山,只邀请了直隶总督叶志超和太原连长聂士成率领的6个营3000人。
驻扎在奉天的左一直密切注视着日本侵略者的动向。他清楚地看到,朝鲜是中国的门户,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日军入侵仁川时,“珍贵立即派员到首尔探图,为入侵之计”。以及“请加派部队设炮,做好准备。”建议积极准备反侵略战争。7月底,清政府命令左率军援朝,当时左已经整装待发。他从精干的马步第六营中挑选了大约3000人跟他一起出去,星夜行军。8月6日抵达平壤。左一到平壤就立即部署,同时派侦探伪装成朝鲜人深入到150公里以外收集敌情。另一方面,8月24日,又派出一支骑兵,迎着大雨去攻下雅山。
平壤是朝鲜的重镇,也是皇室的旧都。背靠峰峦叠嶂的群山,面对滚滚的大同江。形势险要,易守难攻。至8月底,集结在此的清军有左的,盛丰的奉天,马玉坤的宜君,魏的,号称“四大军”的,还有叶志超从雅山出逃的卢芳军,共计35个营16000人。8月25日,叶志超谎报军情,假装战败就是胜利,被清政府任命为驻平壤清军大总统。他对平壤的漫不经心的防守,让清军错失良机。
9月10,左得知日军逼近平壤,赶到叶志超处,与将军们商议对策。“左主战,叶主退,意见不合”,将领们褒贬不一。叶志超曰:“敌势渐盛,其锋锐也。我军药品参差不齐,地形不熟。不如整顿队伍,暂时撤退,养精蓄锐,以便再养。”左是坚决反对的。他说:“我奉命远征东方,我发誓要促进我的国家的力量。”“做不到就做不到。”主张以强市来坚持。争论时他“怒发冲冠,眉毛都竖起来了”,愤怒地斥责“晚辈若惜死,可自行去,此城是我的坟墓。”叶志超辩才拙劣,只得“只谢。”于是军队划分防区,制定坚守计划。14日晚,日军硕宁支队和元山支队夺取了平壤北部的几座山头,左亲自率军出城迎战。由于日军在兵力和装备上都占有优势,所以未能取胜,而是进城持枪进攻。当晚,叶志超准备弃北再次出逃。左知道后,派去监视。
15年凌晨,日军发起总攻,平壤之战如火如荼。日军混合第九旅从大同江东岸分三路向平壤市东南进攻。马玉坤和他的部队拒绝防守大同江东岸,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从清晨到下午击退了日军的进攻。日军舒宁支队和元山支队主要进攻平壤北部的牡丹亭和玄武门。这里日军投入兵力7000余人,是这场战役最激烈的战场。担任这道防线任务的是左和他的军。日军首先向牡丹台外的炮台发起进攻,炮台守军坚守,久战不下。“日军伤亡无数”,但最终因为敌众我寡,8时,城外四座堡垒相继失守。两个日军小分队会合,从东、北、西三个方向向城外最后的堡垒牡丹台发起总攻。左命令官兵“全力守住”,并用速射机枪向敌步兵还击。日军伤亡惨重,几乎无法前进。后木丹台要塞的胸墙被日军弹片摧毁,守军伤亡惨重。日军步兵乘势发起冲锋,牡丹台沦陷,清军退守玄武门。
正在宣武门指挥战斗的左看到牡丹亭已经失守,决心一死了之。而是按照伊斯兰教规提前洗了个澡,穿着皇家黄夹克和珊瑚色上衣,“吩咐”。他的手下建议他把头顶摘下来,以免引起敌人的注意。他斩钉截铁地说:“我服御服,我要我的兵先认识我,我就为它而死!”我为什么要害怕敌人的注意?”他亲自指挥重炮轰击敌人。在枪战中,他首先被击中腿部。他迅速包扎好伤口,站起来继续激励部下反击。很快炮手被击毙,左上前亲自丈量炮瞄,手持火炮,从左向右轰击。营官杨建春见城内险象环生,欲带其下城避一时,不肯后退半步。左又被流弹击中颈部,他强忍疼痛,坚持在城头指挥。在左英勇奋战、视死如归的鼓舞下,他手下的男男女女都受到了极大的鼓舞,都奋勇向前,誓死抵抗。激战中,一枚日军炮弹击毁了城内清军的大炮,“铁在珍贵的威胁下磨损”,血流如注,身负重伤。士兵们赶去看,“我还能说话,下到城里就死了。“左壮烈牺牲,享年57岁。营长杨建春试图用身体从玄武门冲出去。日本军队已经进入城市,挤满了街道。杨建春也死于乱军中,其忠臣遗骸下落不明。
左壮烈牺牲后,在朝野引起巨大反响。人们以多种方式赞美和悼念英雄们,表达对他们的热爱和怀念。
左牺牲的消息传到北京,光绪皇帝给他“少护太子”。他忠诚刚强,被封为骑队长、云骑队长,并将其事迹交付国史馆立传,以便在生前立功的省份建立专门的神社,以褒扬忠义之士。
消息传到奉天,奉天百姓自动捐款,在盛京南门外修建祠堂,并在铜山堂内雕刻了2米多高的左铜像。人们自发组织纪念活动,表达对左的深切怀念。
消息传到了他的老家山东平邑县。1895年,在他祖先的土地上为他建了一座纪念碑,埋葬了他生前穿的一只靴子。左墓是一座规模很大的方形拱顶墓。墓前有石牌坊、石狮、华表、御碑。华表南北两面刻有挽联,南面是时任兵部左侍郎杨仪的挽联:“孤家寡人,顶梁柱穷,痛为国捐躯,万里未能收战骨;几代人都在海上逍遥法外,他们讨厌在街上挂着头。中原何以谢忠魂?”北面是时任驻藏侍郎、内阁大学士、礼部侍郎尚贤的挽联:“身经百战,勇夺诸军之冠,永为天下奇人。保卫孤城,誓死奋战,张雨阳的猛夫。”
在朝鲜,平壤人民在玄武门附近立碑,也有“左将军雨夜出现在七星门外”的故事。传说每年的9月15,如果下雨,晚上10左右,可以看到“一个骑着白马的士兵,在昏黄的灯光下挥舞着带着白光的军刀,向北进发”。“这个骑白马的将军就是左的精神”。这个传说虽然披着一层神话的外衣,却反映了朝鲜人民对左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