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白渡桥是哪个城市的特色建筑?
历史
第一代桥
外白渡桥第一代外白渡桥建于1856,名为“井桥”,为木桥。苏州河大桥公司(中国历史上第一家专注于桥梁建设的公司)由20人(多为洋行经理或鸦片商)成立,包括来自英国威尔斯的任伟、霍默和宝顺洋行。该桥长137.25米,宽7.015米,中间为活动桥面。船只经过时必须吊起。
第二代桥
因靠近外滩公园,英国人当时称之为“花园桥”,并在桥头立了一座青铜纪念碑备案(1949后青铜纪念碑被毁),老百姓则称之为“外渡口桥”。从此,这里过桥不收费。威尔斯桥被工业部拆除了。这也是第二代桥——“外白渡桥”的由来。后来几十年过去了,民间让它溜了,读成了“外白渡桥”,所以习惯读下来。后来历史走到今天,里面的“包容”早已不仅仅是一座桥的名字。
第三代桥
到光绪年间,木桥已修复数次,已不能满足交通发展的需要。工信部决定改在百度桥外新建一座桥。有钢桥和木桥两种设计图纸和预算方案供工业部参考。两种桥梁宽度相同,设计要求能承受一级城市桥梁通常能承受的荷载。其中独木桥使用年限20年,造价8.3万元。每年维护费按成本的4%计算为3320两。钢桥使用年限50年,造价20.2万元。每年维护费按成本的0.35% 700两。工业部工程师兼测量员查尔斯·梅恩(Charles Mayne)认为,虽然钢桥初期投资较大,但外白渡桥位置重要,日交通量大,需要铺设双轨有轨电车轨道,因此建造钢桥可以获得长期效益。同时,英国电车公司表示愿意出资3500英镑作为重建钢桥的费用。通过对比钢桥和要建的木桥的不同造价,以及按照每年6%的复利计算50年后得到的金额,工部选择了钢桥,并做了广告。
外渡大桥新桥设计与施工招标。在17招标中,Howarth Erskine Ltd以17,000英镑中标,英国达灵顿的克利夫兰桥梁建设公司制造钢部件。威斯敏斯特的佩里和比德代表工业和贸易部监督英国的加工和生产。
光绪三十二年,打下第一桩,次年。桥梁上部结构通过铆接钢桁架简支,下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桥台、木桩基础和混凝土空心板墩。两孔跨度组合为52.12m,梁底标高为5.75m,桥面铺设有轨电车。这是第三代外白渡桥。新桥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投入使用,比法国埃菲尔铁塔晚十一年。桥宽60英尺(其中车道36英尺,人行道24英尺),长171英尺,是当时最新的钢结构。由于革命和科技的发展,钢架桥于18世纪在英国兴起,19世纪在美国兴起。白渡桥是中国第一座全钢桥,由当时的上海租界工商所修建。钢材全部从英国进口,全桥的设计和结构由英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完成。当时除了上海,天津还有跨海河的环球桥(现在的解放桥)。建于1902,比外白渡桥建成早5年,由天津法租界工部修建,故又称“法桥”。
城市符号
上海因江而兴,江与海相通,外白渡桥是连接上海向东的重要通道。还将老上海的金融、外贸运输与外白渡桥的支柱产业连接起来。
1937年上海沦陷时,中国人过桥时,要毕恭毕敬地向在桥头站岗的日本兵鞠躬。一不小心就会被打或者跪,甚至被狗咬。桥东南侧是黄埔公园,记载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屈辱历史。
研究上海历史的上海市档案馆馆员张告诉记者,外白渡桥上直接发生的最大事件是1915年上海守护者郑汝澄遇刺。在上海市档案馆发现的外白渡桥照片中,有淞沪抗战时大批难民从闸北向南跨过外白渡桥的场景,也有解放军骑兵部队从外白渡桥进城的画面。
百年以上的外白渡桥,默默承受着城市的荣辱,交通功能退居第二。今天,很高兴成为一个观景台。每天,中外游客架起相机拍摄对岸的新建筑。在许多海外旅行者的眼中,外白渡桥的形象已经成为一种不可磨灭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