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如何提高学生解决史料解析题的能力
阅读理解材料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阅读理解材料是解决材料分析问题的第一步。无论你面对的是哪种材料题,要想完整准确地把握题意,首先要认真阅读给定的材料。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以下要求:
首先,先看问题,再看材料。
学生一看到材料题,往往会立即阅读给定的材料。其实这是不合适的。正确的做法是先看题,再看材料。这样做的好处是带着问题阅读有针对性,有助于理清思路,做出正确判断,从而提高解题效率。
第二,关注两端,寻找信息。
在给定材料的开头和结尾,提议者通常会对材料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内容往往包括材料的来源、时间、作者等内容。这些说明性的文字往往会给解题者一些暗示或引导,可能隐藏了解题所需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所以在阅读中,一定要关注材料第一、二端的内容,寻找可以利用的相关信息,千万不要错过阅读。
第三,阅读理解材料。
只有理解了所给材料的内容,才能根据材料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回答。阅读材料时,一般要看三遍:第一遍是粗读,主要目的是大致了解材料的基本内容,如时间、人物、事件等。第二遍是细读,主要是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处理,找出材料的重点,甚至划出关键词,以便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第三次是焦点阅读,即带着焦点问题阅读,了解材料与问题的关系,材料与材料的关系。挖掘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确定材料与教材及相关知识的联系。
其次,正确分析和提取信息。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其实是在对材料进行正确的分析。通过对材料的正确分析,从材料及相关知识中寻找有效信息,确定材料的中心思想,是解决材料分析问题的关键。在正确分析材料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素材内容本身寻找有效信息。分析材料的时候要注意找关键词。无论给多少字,材料的核心往往在于几个关键词,这是信息的集中表现。因此,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有利于尽快确定材料的核心思想。当然,别忘了一些关键信息可能会出现在材料的开头和结尾。
第二,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找到它们的联系。给定的材料再难,也总是和课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材料题中设置的大部分题型往往要求“结合材料”或者“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这其中隐含着一定的关系。所以,如果确定了材料与课本知识的联系,就能正确判断材料。
第三,从材料内容和提问的角度寻找相关点。给定材料的目的是解决提出的问题,所以要充分发挥材料本身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阅读材料时,要处处思考问题,放在材料中相互比较,从材料中找出有效信息来回答。
最后总结,准确陈述。
对材料的认真阅读和正确分析是解决所提问题的最后一步,所以准确恰当的回答才是材料分析的最终目的。在总结整理有效信息,用文字表达问题时,要注意以下要求:
一、注意回答第一个问题。一般一个材料分析题有多个问题,问题之间往往联系紧密。所以第一个问题的定位和回答很重要,是否准确完整会影响下一个问题的判断和回答。
第二,注意审题。在提问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引导性、限制性的词语,如“根据材料总结……”、“比较材料……”、“如何评价材料的观点”等。这些限制式的看待问题内容的象征意义和考查的能力要求,应该全面重新看待。这样才能提高针对性和准确性。
第三,注重层次分明,体现整体性。一些分值比较多的问题往往需要几个方面的回答,所以在整理答案的时候要分点回答,要清晰连贯,不能只具体回答一个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否则会影响其完整性。
第四,注意语言的规范性。这里的规范,一是指历史与理论相结合,理论来源于历史,用正确的历史观点来回答;二是用词尽量准确简洁,不滥用文学修饰词。
当然,要提高材料分析题的解题能力,学生不仅要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还要具备其他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良好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良好的语文基础和广博的知识面,等等。学生一旦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就能更好地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从而更快地提高学科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