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

秦汉史

秦汉,包括秦朝、西汉、东汉,历时400余年。这个阶段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初级阶段。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为新生事物,要求统治者从巩固团结、巩固地主阶级的角度建立统治制度,同时进行经济文化建设,处理好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因此,这一时期新的政治经济制度相继产生,文化科技发展迅速。

主要线索

秦朝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战国后期实现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十年间,秦王先后吞并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诸侯国,结束了长期割据的局面。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心所向。因此,秦始皇的统一行动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央建立天皇制和三公九卿制;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开辟道路、修筑长城等一系列制度和政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巩固了祖国的版图,对后世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学习评价人物的基本方法。

秦朝中央集权制的政治形态

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所有政治、经济和军事事务都由皇帝亲自决定。中央机关实行三公职九部长制。三公是丞相、太尉、钦差大臣。九卿是丰昌、郎中晋、卫卫、太傅、宣威、典科、少府、苏志内史、完颜政。三公九卿和烈卿各有各的机构。重大事件汇聚于宰相,或者最后由皇帝决定。地方行政是一个县级系统。郡有郡长、县尉、监,郡有县令、县官、县尉。县以下有乡、亭、村等基层组织。

由于秦朝徭役繁重,刑罚严酷,公元前209年,陈胜、光武“砍柴为兵,揭杆为旗”,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反秦风暴席卷全国。公元前206年,刘邦领导的起义队伍攻占咸阳,秦都,秦朝被推翻。

陈胜和光武的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显示了人民的巨大力量,促使后来的统治者调整政策,减少剥削,从而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此,人民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汉朝

西汉楚汉之争与项羽分封制的确立。鸿门宴刘邦出击。项羽在乌江自杀了。西汉王朝建立了。

汉初稳定社会秩序的措施。西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从此,中华帝国进入了漫长的繁荣时期。从文景之治到汉武帝的兴盛,政治、经济、文化都达到了一个高峰。中国人和汉人划上等号,从此沿用至今的“汉人、汉字、汉人”。

西汉初年,鉴于秦朝速亡的教训,实行与民同息政策,将文帝、景帝时期的赋税减至十五税、三十税,萧条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同时打击地方诸侯割据势力,进一步统一国家。

文景之治:在刘邦之子文帝和紫晶统治时期,农民因为社会稳定而积极生产;也是因为他们父子进一步完善了政策,减轻了人民的负担,使社会经济从恢复走向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安定,物资也更加丰富。历史把这个时候称为“文化和风景的统治”。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刘彻登基后,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继续削弱地方割据势力。积极管理边疆,沟通西域,大规模反击匈奴入侵;实行盐铁官营,货币铸造;中央集权得到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西汉进入鼎盛时期。西汉时期,社会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铁农具得到广泛使用,牛耕得到推广,耕作技术得到显著提高,各地兴建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手工业生产许多种类,五彩缤纷的丝绸,精致轻巧的漆器等。,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西汉时期的对外贸易也很发达,丝绸之路就是典型代表。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政治上:中国和朝鲜的建立。汉武帝为了削弱宰相的权力,加强皇帝的权力,重用身边的人,以他们为主体,组成“中朝”,原来由三官九臣组成的组织就是“外朝”。以“中国和朝鲜”为决策机构。设置秘书处。汉武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每个州设立刺史,监督地方。此外,首都还有一个队长,负责纠察首都及附近七郡的官员。颁布“推现行”和“补充福利法”。汉武帝采纳了颜大师的建议,颁布了恩宠令,由于建诸侯众多,诸侯王国越来越小,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范围不断扩大。还制定了附加利益法,禁止王公招徕客人,限制其活动,不参与政治事务。严刑峻法。增加法规,重用酷吏,以加强中央集权。

军事方面:除征兵外,还设立了三个待征支部,分别是祁门、羽林、孤儿。招募职业军人组成护卫队保卫首都,由八名队长带领。

文化: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利用儒家思想加强意识形态统治。

财政上,汉武帝时期,匈奴连年战乱,物资粮食开支严重,国家困难。为了扩大财政收入,支持战争的需要,汉武帝进行了财政改革。改革的主要措施是:改革货币制度;一价铁总量;既输又平;算算,求情。

西汉末年,土地兼并激烈,奴婢数量激增,社会危机日益严重。公元8世纪,外戚王莽将自己的国名改为新的国名。为了摆脱困境,他把自己的私有土地改成了“王天”,土地和奴婢都不能买卖。他还多次改革货币制度,但都失败了。绿林、赤眉、同马等农民起义在南北相继爆发。公元23年,王莽的新王朝被推翻。

东汉

新朝灭亡后,汉朝皇室成员刘秀于公元25年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强大势力建立的东汉王朝,代表的是大地主的利益。豪族最流行的姓氏往往是几代高官,还有很多“学生”、“旧官”和民间武装,实际控制着中央和地方政权。东汉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随着牛耕的进一步推广,铁农具的应用更加普遍,水利建设也取得了进展。冶铁、制陶等手工业生产取得新成就。南方得到更多的发展。以大地主经营为主的田庄农业,也从事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具有自给自足的经济特征。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危机严重。巨鹿人张角利用太平路组织农民。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他于公元184年以“天亡,黄天当立”为口号发动了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

汉代边疆开发,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呈现新局面。汉族的形成。汉与匈奴的关系。汉族与西域各民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汉族与西南、东南民族的关系。汉族与东北各民族的关系。

中国与亚洲国家交流频繁;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了从中国首都长安经河西走廊、天山南路,到中亚、西亚,再到欧洲、非洲的陆路通道。精美的中国丝绸出口到西方国家,西方国家的产品也传入中国。这条东西方交流的通道被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生活,并成为后代加强中国与中亚、西亚、非洲和欧洲人民之间联系和发展友谊的桥梁。

汉代的科学文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体现了经济的高度发达,使中国站在了当时世界古代文明的前面。这一时期,许多科技发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文学艺术多姿多彩,哲学历史成就卓著,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佛教传入中国,道教形成,对后世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汉时,人们发明了用废麻制成的原始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扩大了原料来源,生产出质量更好的植物纤维纸,被称为“蔡侯纸”。西汉时期有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和新星的记录,东汉张衡创造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地动仪。汉代的张仲景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华佗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全身麻醉应用于大手术的人。西汉武帝确立儒学主导地位时,经学被确立为官学。东汉思想家王充在哲学问题上跳出了儒家经典的圈子,阐述了唯物主义。源于巫术和仙术的道教,形成于西汉末年,逐渐兴盛于东汉。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东汉时开始翻译佛经,设立佛寺,后广为流传。汉代散文、辞赋中不乏佳作;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东汉时期出现了一些模仿其风格而写的五言诗。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成为后世史书的典范。东汉班固的《韩曙》开创了一代又一代的历史体裁。汉代的绘画和雕塑充满了现实主义,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音乐、舞蹈和各种戏曲都融入了外国元素,更加丰富多彩。

大致内容:1。秦统一货币和文字的大致内容;2.秦长城,焚书坑儒;3.秦末的农民起义;4.楚汉之争与“七国之乱”;5.张骞连着西域;6.西汉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7.王莽的重组;8.党派之争的诅咒;9.黄巾起义;10.秦汉文化。

重点内容:1,三公九清;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3.东汉政权的建立及其巩固统治的措施:4.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5.文景之治;6.董仲舒的理学;7.《史记》与《汉书》。

魏晋南北朝史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当地的强大势力在东汉末年打个不停,从此开始了中国历史上近500年的分裂战争时期——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一方面,战乱频繁,生产被毁,人民生活悲惨;另一方面,是中国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依次南迁,实现了大融合、大融合。北方割据势力和民族斗争激烈,而江南发展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为隋唐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主要线索

东汉末年,黄淮流域经过几十年的内战,生灵涂炭,百姓逃亡,经济破败,一片凄惨的天地。曹操集团以拥护汉武帝为名,打败了吕布、袁绍、刘表、韩遂、马超集团。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废汉建魏,定都洛阳。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重新建立汉室,史称蜀;公元229年,东吴王孙崛起,迁都建业。

三国政府大力恢复经济,建立了由政府直接经营的垦荒体系,包括民营和军营。221和227年,魏诏恢复使用五铢。刘备和孙权也发行大面额货币解决财政问题。263年,魏灭蜀。

公元265年,司马燕取代魏政权,建立了金朝,仍然是洛阳的首都,历史上被称为西晋。280年,吴被金歼灭,南北统一。西晋政权为了稳固皇权,授予皇子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和军事权力,却引发了混乱。皇亲国戚在屠戮了杨贵妃和贾的嫡系后,为争夺最高统治权,纷纷出击,杀之不尽,由宫廷政变演变为大规模战争,史称“八王之乱”。中原地区再次遭到严重破坏,西晋政权的凝聚力和军事实力被削减。北方地区的匈奴乘势而上,强大起来。308年,匈奴贵族刘渊称帝,匈奴汉军先后攻占洛阳和长安,西晋灭亡于316年。

西晋灭亡后,在江南重建司马氏政权,史称东晋(317 ~ 420)。在北方,从刘渊建国到北魏统一北方的130多年间,少数民族上层阶级和汉族官僚地主相继建立政权,史称十六国时期。南北朝(420 ~ 589)南北朝统称南朝和北朝。北朝是北魏,东魏,西魏,然后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北周灭北齐。南朝比较简单,分别是宋、齐、梁、陈。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不仅是北魏历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也是中国民族关系史上有影响的事件。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包括实行均田制和户政,改革官制和法律,迁都洛阳,汉化改革。孝文帝的改革缓解了当时的阶级矛盾,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南北朝虽然分裂,但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有了长足的发展,这得益于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创造性实践。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科学文化史上的重要阶段。在科技领域,数学、天文、农业、医学、冶金、机械制造等都有很多杰出的代表。他们的创造发明对后世影响深远。这一时期的文史地理继承了汉代的优良传统,许多重要著作问世。书法、绘画、雕塑,名家辈出,优秀的也不少。

表演作品流传至今。由于民族的融合,佛教的传播和许多外来文化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内容极其丰富多彩,开启了历史性的新气象。

一般内容:1。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基本内容:2.诸葛亮治理蜀国;3.“芜湖”之名;4.“王与马,共享天下”的含义;5.六镇起义的大致内容;6.南朝和北朝的更替;7.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8.主要石窟寺的名称和位置;9.祖逖和桓温的北伐;10.神灭论与水经注。

关键内容:1。三国鼎立的形成;2.中间做了九个产品;3.南北朝;4.淝水之战及其影响;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隋唐五代史

隋唐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割据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隋长帝的残暴统治,爆发了农民起义,隋朝被推翻。唐初进行的政治经济改革有利于社会发展,“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是中国少有的繁荣时期。在这个阶段,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还是在科技、文化上,都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唐朝后期,藩镇割据最终演变成五代十国之争的局面。隋唐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制度方面都有许多新的成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隋朝的要点和要求:

1.认识隋朝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二,充分认识隋朝政治经济措施的历史作用及其历史地位,是承上启下,为古代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3.杨迪是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对他的地位应该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

第四,隋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对比分析了秦、西晋、隋朝的不同历史作用。

唐朝的要点和要求:

1.唐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们要充分认识唐朝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了解初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阶级本质。

3.明白为什么人们习惯以安史之乱为分界线将唐朝分为前后期了吗?

4.了解唐代土地制度和税收制度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5.把握晚唐统治的腐朽黑暗,分析晚唐农民起义的原因和意义。

6.充分查询史料,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历史地位。

主要线索

581年,北周贵族隋文帝夺取政权,建立隋朝。589年,陈被灭,全国统一,结束了270多年的南北分裂。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为唐朝的繁荣准备了条件。隋朝建立后,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地方实行州县制,地方官员由中央任免。启动科举制度。与此同时,减少税收,发展生产,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当时,主要的手工业部门是丝织、制陶和造船。隋朝开凿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建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式弧形拱桥”——赵州石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统治集团日益腐败,特别是在杨迪统治时期,大兴土木,巡视江都,军事斗争,最后被农民起义推翻。

618年,唐朝由隋朝贵族李渊建立。初唐国力强盛,政治清明,赋税轻,经济文化繁荣,历史上称赞的“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相继出现,成为当时世界前列的文明国家。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由盛而衰。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分封各省,土地兼并加剧,统治阶级苛捐杂税,最终导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唐朝崩溃。

初唐的政治与经济:唐朝的建立与统一。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吴州政治。武则天功过唐玄宗和“开元之治”。社会和经济发展与繁荣。

晚唐政治与经济:天宝局势与晚唐政治斗争。缓冲区的政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南亚与北四之争。家族竞争。安史之乱后的经济改革与柳岩的财政管理。两个税法的实施。经济地理的变化。

唐朝国家长期统一,社会相对稳定,生产力大发展,经济高度繁荣。唐朝的东西都城分别是长安和洛阳。西京长安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市周长约35公里,建筑宏伟。这座城市大约有一百万居民,成千上万的商人和留学生住在这里。东都洛阳是交通枢纽,是运输粮食和物资到西京的必经之路。当时洛阳城内规模较大的官仓有甲仓,占地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储粮可达数百万石。到了唐代,出现了便于耕作的屈原犁、水力拖拉机和拉牛拖拉机,重视水利,扩大了耕地和灌溉面积,提高了粮食亩产量,促进了经济作物的发展。随着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内部分工机制的加强,官办和私人手工业在这一时期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唐代的创新釉瓷、绞釉绞胎瓷、釉下彩瓷和三彩陶器,以新的工艺技术展示了唐代陶瓷装饰的多样化特征。出现了用纬丝表现花卉的纬锦,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经锦。绞缬、蜡缬、夹缬等印花工艺被广泛采用,使唐代丝绸织物的装饰色彩更加丰富多彩。精美丰富的金银器和精心铸造的铜镜都显示了唐代手工业发展的成就。唐代交通发达,商业繁荣。尤其是中唐以后,商业进一步发展。有了夜市,有了储蓄和支付钱币的“柜台”,有了类似汇票的“飞钱”和“银行”,为宋代封建经济的高度繁荣创造了条件。

唐朝在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边疆行政机构、通婚、结盟、封爵、茶马互市等方式,扩大和加强了与边疆各民族的密切关系。当时边疆各族人民很多都是唐朝的官员或军事将领。唐朝建立的地方民族政权有北方和西北的突厥、回鹘,西部的吐蕃,西南的南诏,东北的渤海。边疆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汉族先进的经济和文化,同时也影响和丰富了汉族的文化。在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中,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得到了深化,有利于边境地区的发展。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开放的时期,中外交流更加频繁。从东方的首都长安到西方的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横跨亚洲腹地的丝绸之路空前畅通,中国的丝绸、陶瓷等商品经由这条路运往西方,而西方的珠宝、药材、香料也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唐文化的影响也广为传播。中唐以后,随着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海上贸易路线也发展起来,其重要性日益明显。沿着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商队、旅行者、留学生络绎不绝。许多外国商人在中国各地定居,中国工匠也到阿拉伯从事手工业生产。唐朝有很多高僧出家求法或者讲学。其中最著名的是玄奘,他西去印度求法,还有鉴真,他东去日本讲学。他们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907年,朱温称帝,代替唐朝。此后50年间,相继统治黄河流域的梁、唐、晋、汉、星期五等朝代,称为五代。这一时期,先后在南方和陕西建立了、吴、闵、吴越、楚、南汉、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10多个政权,史称十国。当时北方战乱频仍,政局动荡;南方相对稳定,社会经济在发展。后周王朝建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对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而为宋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一般内容:1。杨迪创造了科举制度;2.“顾全大局”和“丢书”;3.隋大运河;4.隋末农民起义;5.安史之乱;6.藩镇割据、宦官独裁、朋党之争;7.唐政府的财政管理措施与柳岩改革:8.五代十国的分而治之;9.唐都长安;10.唐代各民族的发展;

关键内容:1。隋朝的政治改革、经济措施及其历史影响:2.科举制度,三省六部制;3.“贞观之治”的形成原因、主要内容及历史影响:4.主要演出《开元史圣》;5.租赁系统;6.周世宗改革;7、两个税法的内容和意义;8.武则天的统治及其评价;9.初唐社会经济繁荣;10,晚唐社会矛盾的激化。11.唐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12.隋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