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流行的原因及其利弊。
中文单词“博客”来自英语单词Blog/Blogger。博客是网络日志的简称。网络日志实际上是网络和日志的结合。Web,指的是万维网,当然指的是互联网;Log的本义是“航海日志”,后来泛指任何类型的流水记录。综合来看,网络日志是一种在网络上运行记录的形式,简称“网络日志”。Blogger或Weblogger是指习惯于日常记录并使用网络日志工具的人。虽然这个概念的翻译在较早的中国大陆或台湾省有所不同(有的叫“网志”,有的叫“网志”等等。),目前已经基本统一到“博客”这个词了。这个词最早是由著名网络评论家王俊秀和方兴东于2002年8月8日提出的。博客或博客只是一个名字,它的本义逃不出Weblog的范畴。但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博客”可以作为名词Blogger或Blogger——一类有博客行为的人;也可以作为动词使用(相当于英语中的WeBlog或Blog),是指博客行为所反映出来的、能被第三方直观感受到的博客所采取的行为,即博主写的博客。所以“他/她是博主,天天写博客”和“谁是博主?”在汉语语法和逻辑上是正确的。只是在不同的场合用法不同而已。
博客到底是什么?说了很久,博客其实就是一个网页,通常是由短而频繁更新的帖子组成,按照年份日期逆序排列。博客的内容和目的非常不同,从到其他网站的链接和评论、关于公司的新闻和个人想法,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出版或张贴。很多博客只是记录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想,有些博客是一群人基于特定主题或相同兴趣的集体创作。博客作者这些博客被称为博客作者。
博客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托管博客,不需要注册域名、租用空间、编制网页,博主只要申请免费注册就可以拥有自己的博客空间,这是最“快捷、经济”的方式。比如英文的www.blogger.com,中文的“博客中文站”(www.blogcn.com),都提供这样的服务;二、自建独立网站的博客有自己的域名、空间和页面风格,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方兴东建立的“博客中国”站(www . Blog China . com);三是附属博客,将自己的博客视为某个网站的一部分(如专栏、频道或地址)。这三类可以进化,甚至两者兼而有之。一个人拥有多个博客网站。
博客和黑客的区别。
博客一词的创始人方兴东先生对博客和黑客的区别有这样一个说法:①博客和黑客一样,也是“知识工作者”的一种类型(注:这里所说的黑客是指像Linux社区成员那样的生产性而非破坏性的黑客)。一个黑客的力量,与其说来自于他自己作为“个体户知识工作者”的聪明才智,不如说来自于一种组织机制。而这种组织机制——开放、自组织、自优化,恰恰是由知识的充分享受——源代码的开放来保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黑客与其说是指人,不如说是指一种全新的知识生产和传播方式。与黑客不同,博客从一开始就指的是一种网络传播方式——继电子邮件、BBS、IM(即时通讯)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传播方式,以及一种媒体形式——自媒体(或称“个人媒体”)。换句话说,从字面上来说,博客是先指一群人,再指某个人,先指“我们”,再指“我”——通过一个多链接、“前奏——引子”的博客,“我”变成“我们”,更多的人被导入“我们”。知识* * *与身体”是他们* * *与血液。在博客和黑客的世界里,借用邓恩的一句诗“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同一个地球的一部分。单个博客不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点,而是知识网络上的一个节点。相对而言,博客比黑客更明显地表现出“节点”的本质。②相对于黑客,博客的知识门槛要低很多。任何人都可以在几分钟内迅速成长为一个博客——只要他有兴趣。博客的文字提供了很多信息,但博主本人不一定是作者(著作权人),他所做的可能只是提供一些链接。此外,博客读者也可以添加自己的链接。因此,与传统媒体不同,博客往往不是通过现有的或潜在的链接(可能是他人添加的)将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最重要的是,博客通过把读者引向自己,让读者逐渐成为作者。从知识和信息的消费者到提供者。
3.博客的背景和历史。
了解博客和黑客的区别,明白博客的核心其实是超文本语言的再现。这种想法甚至可以追溯到犹太法典,古代犹太人的代码。这是一种看起来有些奇怪的代码。从表面上看,它由正文和后人的注释两部分组成,但这两部分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这两部分就是正文和注释。此外,注释是多层的,包括注释对注释、注释对注释...犹太法典的特点是:它是一个开放的文本而不是“只读文本”;原创造者(立法者)和再创造者(法律解释者)只是顺序上的,没有权威上的区别,所以作者和读者没有严格的区别。正是因为《塔木德》的所有读者(即所有犹太居民)都参与了这部作品的创作(即修改和完善),这样一部法律才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断优化和升级。
但是说《塔木德》的作者是最早基于这些的博客就有点可笑了。毕竟我才知道什么是“蜘蛛网”,呵呵。但是,它的概念是博客的概念。是的。谁是真正互联网上最早的博客?现在无从考证。但2000年台湾省阿健发表了《网络日志:一种新内容形式的兴起》,这是较早系统介绍博客的文章。文章发表于2000年6月5438+10月7日。没过多久,国内第一门户新浪也在新浪科技的行业新闻中报道了博客现象,标题为《盛行于美国的直播网站和日志网站》,作者署名“邵岩”。可见博客现象在当时是备受关注的。当年震惊世界的“9.11”事件想必大家都记忆犹新。它不仅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一大悲剧,也直接推动了博客的普及和发展,使其正式进入普通人的视野。在“9.11”事件发生后的几个小时内,几乎所有的主要传统媒体网站都因访问量过大而几近瘫痪,其中包括CNN、《纽约时报》和BBC等重量级媒体网站,而更多传统电视媒体的报道被很多人认为不够透彻和全面。事实上,互联网并没有在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下消亡,而是以其他方式或在其他地方获得了新生。这是博客。最著名的博客网站之一是Dave Winers的脚本新闻网站(。com
中国博客的经验:blog.org/blog
数字部落:/
嗨!PDA::.blogspot.com/
中国茶:/
互联网教育系统:/
5.一些关于博客的谚语和隐喻
我做了一个搜索,网上有以下关于博客的说法和比喻,有利于大家理解博客:
博客是继电子邮件、BBS、ICQ之后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
——博客是互联网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
——博客是以超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
——博客是信息时代的麦哲伦。
博客代表了一种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代表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通过博客,让自己学到很多,也让别人学到更多。
-博客代表“新闻媒体3.0版”:旧媒体)→新媒体)→自媒体。
总之,博客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和演变的新型互联网应用。在市场术语中,博客被定义为表达个人思想和网络链接,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并不断更新的发布方式。Pyra的创始人EvanWilliams认为博客的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频率、简洁和个性。佩吉?努南的解释是,博客是一个每周7天、每天24小时运行的演讲网站。这个网站以其坦率、狂野、毫无保留、深思熟虑和奇怪的方式提供自由言论。其他说法还包括:博客是一个“快速易用的知识管理系统”(迪伦·特维尼),博客是一种新型的“协作媒体”,博客是一次不间断的在线旅程,是个人在线出版物(社区),是网络中的信息雷达系统,是人工搜索引擎,是专家过滤器,是专家过滤器。
成为一个博客很容易。只要你愿意,任何人都可以在几分钟内成长为一个博客。
你对答案满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