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顺天府

在明清历史上,有一个地方是经常被提起的,对于明清皇帝来说,更是举足轻重。这个地方是顺天府,负责这个地区的官员是顺天知府。顺天府在哪里?就是今天的北京,辽宋时期就有了。被称为顺天府,是在明朝。

明朝朱迪做诸侯的时候,就封在这里。所以当他夺取皇位的时候,他做了一件大事,把明朝的首都迁到了北京。当时北京叫“北平府”。是朱迪为了表明他的王位符合上帝的意志,把首都的名字改为顺天府。此后名称一直延续到清朝,一直没有改变。

由于顺天府尹管理着北京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个官职不是给普通官员的。一般地方官多为四品官,顺天知府为三品官,均为尚书、侍郎级别的大臣。北京的公安政务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委书记、市长。所以虽然只是地方知府,但级别比同僚高很多。

比方说知府的印章一般是铜制的,顺天知府的印章是银制的。这样的规格通常只有省长和州长,或者边境官员才有。由此可见,皇帝对顺天知府的期望和要求远高于一般地方官员。其实这也很正常。顺天府既是皇帝居住的都城,也是国家政治的中心。全国各地的官员都来拜访皇帝。如果这里治理有问题,那就丢皇帝的脸了。

在行政事务的处理上,顺天知府也更接近皇帝,处理事情的效率更高。普通地方知府,要向皇帝说明自己的事情,都要经过巡抚或巡抚等上级,但顺天知府的权力要大得多。这位官方部长有权做出果断的决定。只要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他们可以自己做决定,不需要向总督汇报。当然,这种特权并不是在设立这个职位的第一天就存在的,而是经过了时间的考验,不断修改,最终在乾隆年间确定下来的。

乾隆深刻认识到,过程复杂,效率越低,越容易误解最高层传达的意志。所以为了提高顺天府的能力,他特意授权顺天府尹直接上场。这种意识与现代企业中的管理非常相似。一些不是很重要的高级管理岗位会拖累整个集体的效率。

此外,顺天府的官阶高于普通地方官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可以接受全国各地的申诉。这个功能相当于为皇帝分担压力,成为皇城秘书或者皇帝的助手。影视剧里去北京告圣旨的人,就是想把状纸交给顺天府,可见这个官位不好。

顺天府衙门在北京还保存着,非常难得,鼓楼东街附近。历经数百年沧桑,修复后的大堂依然保存完好。现在已经被一所高等院校使用,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

清朝时期,顺天府居住着大量的满、汉人,也是京畿重地。如何调整民族关系,如何管理北京的治安,如何安全处理涉外诉讼,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没有真本事,真的很难胜任这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