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写作指导:从虚拟走向现实

分为避实和避虚两种方法。所谓“真实”,是指写具体现实生活中的人、事、景、事、情、理;“虚”是指抽象地写作,重在调动读者的想象力,或从侧面或间接烘托出来。它主要是一种抽象的表达。它能跳出现实的枷锁,通过创设情境、运用隐喻和象征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虚拟写作和真实写作是对立互补的。在这种辩证关系中,看到虚拟的现实更为抽象,能激发读者驰骋想象,获得更高的艺术美感;现实因为不足而更加具体,可以让直接的描写更加强烈、开放、丰富。

1.逃避现实导致空虚。

所谓“避实就虚”,就是完全避开题目的真实内容,从侧面入手,寻找与题目内容相对应的感官、意识、思想、情感等“空”的内容,含蓄地表达出来。所谓“虚”,具体来说就是:虚假的、主观的、抽象的、隐含的、未来的、未知的等等。避实就虚,但文章看起来空灵飘逸,也能收到浓厚的氛围和想象的效果。目前很多流行的话题作文命题形式都适合这种方法。

虚拟写作需要使用类似的联想写作和更多的隐喻技巧。

比如真正的“桥”,可以联想到“情感交流”、“友谊的珍贵”;“家”可以和“珍贵的亲情”、“人间的温暖”联系在一起;从“根”可以联想到“灵魂的归宿”和“祖国的统一”;从“水”到“勇往直前的品质”和“滴水穿石的精神”...

比如上海高考作文《面朝大海》,如果单纯写风景,只把所见所闻变成文字,停留在表象的描写,缺乏深度的思考,自然无法启迪读者。如果把大海与“豪情壮志”联系在一起,又是精卫填海的意志和毅力,再想到李斯的“江海不择细流,故能为大。”最后总结为“大海孕育生命,大海启迪人生哲理”,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可见,“避实就虚”有两大好处:一是思路顺畅,文笔自由;第二,容易挖掘,求深度,求创新。如果只是写,内容往往浮在表面,没有深度;一旦回避了现实,就能更有意义,使描写显得气氛浓烈、背景广阔、孕意丰富,也使读者因想象力的驰骋而获得更高的艺术美感。

当然,虚拟写作要建立在真实写作的基础上。如果只是孤立地写,必然会变得空洞空灵,使文章空泛贫乏,失去表现力。

参考示例

有责任

“儿子,你知道什么是责任吗?”

“哦,你是的爷爷董?”

“我只是一个罪人,一个民族的罪人……”

“哦,责任?我知道,比如:我爱我们的祖国,这是我的责任!对不对?”小女孩自豪地说。

白发老人的眼里有一种难以捉摸的颜色:“儿子,日本是我们的祖国,我很爱她,但我因为爱她而伤害了别人。”

“董爷爷,你会不会因此而不爱你的祖国?”

“当然不是,事实上,我一直爱着她,但是……”

“我母亲说,每个日本人都应该像母亲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

“丁铃铃……”闹钟响了,小女孩睁开眼睛,一点都没动,因为她总觉得董爷爷好像没有离开。

一个中年妇女推门进来:“约翰娜,快起床。今天我们要去参观原爆50周年。”

“孩子,你能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吗?”白发老人又出现了。

“董爷爷,那幅画一点也不好。上面的人黑乎乎的,还有很多孩子躺在那里。”小女孩显然什么都不懂。

“那是原子弹爆炸的结果。它们不是黑色的,而是烧焦的,像烧焦的木头,还有那些孩子,他们永远不会醒来。”老人眼中涌动着悲伤的情绪。

沉默了一会儿,小女孩哭了起来:“孩子们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是谁干的?好残忍。”

“你妈妈没告诉你吗?”

“没有,妈妈说纸条上没写,只说是在广岛。”小女孩的妈妈在用她的方式保护她的孩子。

老人失望地摇了摇头,然后无奈地点了点头,仿佛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老得这么快:“曾经有一个母亲,因为犯了错而不敢面对,所以想永远隐瞒下去,甚至想害自己的孩子,因为她想保守这个秘密。”

天亮了,白发老人又不见了。

“妈妈,你爱我吗?”

“傻瓜,妈妈当然爱你。”母亲不知道小女孩在想什么。

“我想找一个不爱孩子的坏妈妈。你帮我找找好吗?”小女孩眼中闪烁着天真无邪的光芒。

“儿子,你是不是找了个坏妈妈?”

“没有。”小女孩很失望。“都说母亲很伟大,不会伤害孩子,可是……”

“真的,这位母亲有一层神秘的面纱。也许你长大后可以揭开它。也许你一辈子都无法揭开。其实这个妈妈一直在履行自己的责任。对我来说,责任就是忏悔过去,尊重事实,追求道德。我曾经是个恶魔,双手沾满了同类的鲜血。现在,当我站在原告席上,为被我杀害的30万同胞讨回公道的时候,有人说我是汉奸。也许我从前的立场背叛了我的民族,但我无法原谅自己,无法面对这样的民族和它的人民。”

小女孩看着这位饱经沧桑却依然坚定不移的老人。她可能在想:我绝对可以掀开面纱,和董爷爷一起站在原告席上。

本文采用想象的写作方法,不取材于现实,而是展开丰富的想象,虚构了一个小女孩与董爷爷的对话,从而直接探究董的内心世界。他赞扬了董在历史面前勇于忏悔的可贵精神,并巧妙地诠释了“心灵的选择”:从个人到国家和民族,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勇敢地面对过去。这种回避的方式显示了可贵的创新精神。

2.避免虚拟现实。

高考写作时经常会有这样的苦恼:有些题目看起来相当抽象甚至“空洞”,比如“尝试”、“坦诚”、“对事物的好感与熟悉”、“时间、时间”,有些描写和讨论的对象很难直接表达,比如“独特的感受”。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直接从正面写恐怕不会好,需要用由虚入实的方法。它要求你把虚无缥缈的东西真实可信地写出来,把隐含的道理看得见摸得着,把看似空洞的论点具体生动地表达出来。古语云:“山神不可写,写在烟云里;春天的精神是写不出来的,是草树写出来的。“这是对这种表演技巧的直观解释。1991全国高考作文要求把一个圆想象成一个具体的物体,写一个画面、镜头或场景。要把圆想象成旭日、夕阳、瓷盘、足球、露珠、轮子...

使用这种技巧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理解题目的隐含意义。除了字面意义,这个话题还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含义。这就需要我们反复推敲关键词,理解弦外之音,找到立意的突破口。比如“诚”就包括诚实和信誉,只有抓住这两个方面,才能真正切中要害。如果我们把诚实理解为真诚、真心等。而忽略了语素“信仰”的意义,显然不太符合题目的初衷。

(2)先发散,后聚合。在准确考查原意的基础上,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展开丰富的联想。化抽象为具体,从虚拟的事物想到真实的事物,从个别的事物想到一般的事物等等。要特别注意两者在联想上的相同点或相似点。比如上海高考作文《时间,时间》中,有考生写道:“是什么让大米成为醇酒?是时候了。是什么让牙牙学语的孩子变成沉默的老人?静止时间。是什么让我们一穷二白的祖国成为今天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现在还来得及。时间是多么伟大的魔术师啊!”在讨论和推理时,作者采用了“虚即实”的方法,避免了单调乏味的说教,真实地阐述了“虚”的概念。

参考示例

走向一个充满春天的世界。

a

我走过浙江福建,却走不过这浅浅的台湾省海峡。

拥抱黄山的朝阳,捧着泰山的晚霞,却听不到高山族的歌声。

目前看来昏暗,白雪覆盖了整个大地,冰冻结了整个海峡。每一根树枝都枯萎凋零。

我用手指触摸历史的痕迹。我记得郑成功的炮声隆隆。他站在顶峰,种下了最挺拔的松树。然而,远离了锣鼓声,远离了峥嵘岁月,远离了历史的沧桑,也走进了漫长的冬天。三通的突然断连,是两岸人民心中挥之不去的痛!余光中在哭泣,浅浅的海峡实际上阻隔了他和大陆。我摸了摸被风雪侵袭的地区。突然,我感到一根树枝上长出了新芽。我凝视着,那根树枝正在顽强地、蓬勃地生长着,她的土壤里浸透着连战从上海带来的“黄埔南流水,浪造英雄”。他吸取了宋楚瑜“终有一日,我将乘长风破浪,扬帆直上,跨过深深的大海”的养分。我立刻笑了,灿烂的春光已经展现在我的眼前。很快,这里将会有一只熊猫的天真来衬托这一抹春光,多么壮丽!

叶仪

我转头望向窗外,看到蒙蒙细雨的天空,一年四季都弥漫着春色,却感受到落叶的气息。

毕竟山区夜晚的繁华只是台湾省的一个侧面。永远难忘的是心中的牵挂。雨声让人们想起了琼瑶的乡愁。台湾省的油纸伞是否也会被悲伤的泪水染红。

我听到一个声音在不停地呼喊,它似乎一点也不在乎那些被压抑在人们心中的声音。但我知道,树叶扫地的时候,也是悄悄落下的。如果北风不在意他的任性,那么一片也会离他而去。我能看到那头的落叶。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衰败和枯萎。不,是落叶的重生,不是秋天的宣告,而是春天的积淀。

那片落叶,我看到了一个即将到来的世界。

同一个世界

收回我的遐想,我的心已经展现出一个广阔的世界,其中一片飞舞的树叶正以“化作春泥护花”的姿态迎接一个精彩的世界。

我听到远处钟声响起,两岸的人们携手唱了一首歌。

那根树枝的盛开和那片树叶的飘落将带我们越过海岸,来到一个充满春天的世界。

全篇三个小片段相互独立,有三个特色鲜明的小标题,“一枝一叶一世界”的主题贯穿其中,如一串串的珍珠,诉诸于“期待两岸团圆”这一无形而抽象的主题,是一种“避虚求实”的变通,最终使文笔达到常规方法难以达到的“化光明为光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