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街的历史演变
1928年,考古学家在章丘龙山街道办事处城子崖首次发现龙山黑陶,史称“原始文化的瑰宝”。其中,蛋壳陶伟堪称杰作,“黑如漆,亮如镜,硬如瓷,响如磬,薄如纸”,堪称东方艺术瑰宝,世界陶瓷一绝。在世界的陶器中,只有这里烧制的陶器有光泽,是纯黑色的。龙山文化陶器造型精美,形式多样,气势雄伟,高度达50多厘米,为同类之冠。主要造型有碗、壶、盆、杯、壶、罐等。尤其是举世闻名的薄胎陶高柄杯,薄如蛋壳,泥黑色,光滑细腻。碟口最薄处只有0.3 ~ 0.5毫米,部分情况下厚度可达0.2毫米。即使在较厚的手柄和底座处,厚度也不会超过1 ~ 2mm,整体重量也只有50 ~ 70 g左右,“如果是浮动的话,会敲。”
龙山文化高超的陶器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历史遗产,是研究龙山文化自然、社会特征、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原始艺术的重要依据。很多现代设计师也从中汲取营养,服务于当今社会。位于城子崖遗址东北约两公里处,始于春秋,盛于汉代。它是济南州和县的所在地。历经1500年沧桑,四壁依稀可见。东平陵,原名平陵,春秋时属谭国。到了二年(公元前684年),谭为齐所灭,平陵城归齐国。平陵一词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说苑归德》:“平陵桓公见其家老而自养”。受河道迁移影响,东平陵自春秋至唐代有三废。县治后,西迁黎城。东平陵城旧址呈正方形,边长1900米,总面积360多万平方米。城址周围可见残存的夯土墙,宽10 ~ 30m,高1 ~ 4m。墙顶宽2 ~ 7m,地下墙基础宽40m,留有四座城门遗迹。这个城市的地形是南高北低。有两条古河道从西墙沿中南部流向东北,沿西墙向北。遗址内随处可见砖块和陶片,城市中心向西300 ~ 400米范围内残留大量的铁渣、矿石、木炭、耐火材料和烧土,是一处冶铁遗址。南面是陶窑群,是手工业区。东面北面有大面积的夯土基址和砖石铺面,为宫殿区,其余为居民区。1928年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吴金鼎先生第一次进行了调查。1975左右,山东省博物馆等单位对城址进行了详细勘察和重点钻探。1978被定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