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家居环境与发展”这一主题。写一份调查报告
今年暑假,我们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胶南市的城市化进程”。为此,我们地理组分组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
首先,我们从胶南政务网站了解到,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39.63亿元,比上年增长65.438+0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4亿元,增长0.8%。第二产业增加值2583654.38亿元,增长65.438+04%;第三产业增加值654.38+045.92亿元,增长654.38+04.6%;一、二、三产业比例为8.05: 58.76: 33.1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3.5亿元,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8382元,增长13.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16元,增长14.438+0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1.8亿元,增长18.7%。县域经济基础竞争力跃居全国百强县(市)第20位。这表明该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良好。
其次,我的队员从胶南信息网了解到,从1991到2001,胶南城市人口从8万增加到20万,城市面积从10平方公里扩大到29平方公里,先后进入“山东省首批园林城市”和“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在这日新月异的10年里,胶南成功实现了从一个农村县城到现代化中等沿海城市的跨越,成为青岛郊区农村城市化历史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页。由此我们得出结论,没有强大的工业就没有美丽的城市。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研究了胶南的工业发展。研究表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工业化的伴生物。胶南市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每一个足迹,都与整个城市工业化的匆匆步伐一脉相承。
1990之前,胶南市县域经济以农业为主。当年,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接近50%。随着青岛郊区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这种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发展模式与城市化的要求存在巨大差距;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无处转移,地方财政捉襟见肘,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胶南市提出了“三化”发展战略,即农业产业化、全市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他们认为工业化是“三个现代化”的核心。只有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才有基础和条件,农业产业化才有支撑。通过努力,胶南市工业经济规模迅速扩大,优强产业格局初具规模。初步培育了机械、橡胶、造纸、化工、建材、食品饮料、造船、汽车等八大优势产业。全市43家企业进入全国大中型企业行列,30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亿元,3家企业进入青岛县域经济“十强”。到2000年,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9.8%。我们知道,一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确立,城市化就会有强大的支撑和动力。首先,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有资金来源。2000年开工建设的“一路一城一河一园一林”项目,都是未来城区的新亮点。其次,随着区域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提供的就业空间越来越大,非农产业就业比重迅速增加。自1996以来,胶南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虽然保持在千分之六到千分之三之间,但农业人口却一直以每年万人的速度在下降,而且大部分都转移到了城市。农村从事乡镇企业及相关产业的有30多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70%以上。
而且在胶南的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一直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扫清了人们观念上的障碍,解除了来自资金、土地等各方面的束缚。这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运作的手段”。
通过借力发展,我市政府使胶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走上了资本运作的快车道。
2000年4月,胶南市首次拍卖闲置土地使用权,沉睡多年的9.9亩土地瞬间换来680万元。这样,我市去年筹集了3245万元建设资金。
获得“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称号的朱茵镇,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初步展现了“田园城市”的风采。仅2000年,该镇用于小城镇建设的资金就达9965万元,其中政府仅投入12万元,仅占12.1%,其余大部分来自社会。
近年来,胶南市投入城镇化建设的数十亿元资金中,社会和外来投资占80%以上。政府投入的少量资金起到了吸玉的作用。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政府要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放开搞活土地二级市场,灵活运用市场手段,盘活土地存量。同时,他们通过拍卖基础设施经营权和招商引资,建立了政府、集体、个人、内资、外资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他们还积极运用市场手段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出台了1998《关于开发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的意见》。短短几天时间,近3亿元建设资金到位,政府不投入一分钱,新建了60多万平方米的居民小区。民间资金已经被激活,外资也不甘落后。香港伟伦公司看好胶南东部新城区的发展潜力,一次性投入巨资654.38+00万美元。是一座建筑面积654.38+02万平方米,集商业、金融、文化、休闲、娱乐、餐饮、仓储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购物中心——伟伦广场,向世界展示了这里的无限魅力。
然而,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的市政府没有忘记为人民服务。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经是农村几代人的梦想,今天终于变成了现实。在胶南市朱茵镇北高家庄村,70户村民住进了别墅式的楼房、宽敞明亮的小学教学楼、设施齐全的农民公寓和功能齐全的文化大院,向世人展示着现代农村的风光。北高家庄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昭示着一个朴素的道理:推进农村城镇化,必须符合群众的切身利益,让群众从中得到实惠。
“以人为本,造福人民”是胶南市在十年的城市建设历史中始终遵循的原则。
去年4月,胶南海滨工业园一期开发占用珠海街道办事处大哨头村2000多亩土地。为了容纳这个村的剩余劳动力,市里在城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规划建设了20万平方米的综合业务楼,可容纳500户,消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解决了村民成为居民的出路。
“决不让农民在城市化条件下失业”,胶南市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把转移和消化农村劳动力放在首位。对于年轻新生劳动力,主要通过发展工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吸收消化;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年人,该市建立了市、乡、村三级生活保障基金;一方面,50岁左右的农村劳动力应优先通过设置公共服务;另一方面,应选择黄金地段,采取股份合作制等方式建设商业设施,实行家庭经营或租赁经营。为应对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带来的住房困难和住房短缺,近年来,胶南市积极实施“安居工程”,加快住房建设,年规模超过65438+万平方米。特别是从65438年到0998年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以来,取得了超常规的发展。东部的新住宅区命名为“世纪新村”,与西部城市的珠海、黄海、滨海、李亢生活区一起,承载着城市居民安居乐业的希望。截至目前,本市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1.8平方米。近年来,胶南市还坚持“注重生态环境建设,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共投资5654.38亿元,先后组织实施了西气东输、污水处理、集中供热、电网改造、城市道路拓宽硬化等一批重点工程。特别是丰河的综合治理,使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有害河”变成了集防洪、蓄水、交通、绿化美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有益河”,成为胶南市周边的“黄金漂浮带”。双竹公园、街心花园、滨海森林公园、沿海防护林带和一批大型园林绿地的建设,使我市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7.7%,人均公共绿地8.46平方米。让胶南成为“绿城”。
通过以上的考察,我们看到了胶南的发展历程,看到了胶南市政府为发展胶南所做的努力,看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怀,我们为自己是胶南人而深感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