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有哪些传说?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城西16公里处的五洲崖。东西长一公里,有53个主洞,5万多尊雕塑,非常壮观。云冈石窟其实是15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开凿的,数万人用了50年才完成。但民间还有另一种“石窟起源传说”。
那是2800年前,黄土高原北部有一座大沙丘,迷人的音乐经常从下面传来。这是怎么回事?有人想挖出来看一看,但是挖了一个大坑什么也没发现,音乐也消失了。失去气息的人陆续离开了,除了一个叫吴舟的十几岁的牧羊人,他每天在羊群吃草的时候不停地挖啊挖。挖累了就吹笛子,一吹就听到地堡深处有声音。挖吹不听。一天,吴舟突然听到一个声音:“我们要出去了,你快躲起来。”吴舟高兴地喊道:“快出来,我等你十年了。”一口气跑出十几里。后面“轰”的一声,碉堡被填平了,平地上出现了一座宏伟的庙宇。殿外有云,天上有舞,乐师奏,钟鼓齐鸣。吴舟被迷住了,忍不住往前走。瞬间,音乐戛然而止。他仔细一看,跳舞的人和看客都变成了石头人,都保持着以前的姿势,寺庙变成了石窟。这时,闻讯赶来观看热闹的人们黑压压地站在云开雾散的云冈前。不知是谁叫了声“五洲”,牧羊人变成了一个手拿笛子的石头人。为了纪念他,人们把那座山叫做五洲山。
查看所有5个答案
大同景区-五龙峡景区
关注晋城旅游的人也在看。
从周边游到五龙峡,生态景区、文化圣地、朝圣之地、和谐天堂,都是您不错的选择!
大同五龙峡生态旅游..广告
所有相关问题
云冈石窟有什么特点?
一个。雕刻时代早。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距今约1600年。两个。这座雕像很宏伟。云冈石窟早期的雕像非常大。也就是谭瑶第五号洞穴(洞穴16-20)。最大的佛像,17米,是第五窟。其他也在10-16米左右。当然还有小佛像。三个。这座雕像很精致。云冈石窟的雕塑风格是多种艺术风格的混合体。也就是说在云冈石窟可以看到印度风格、犍陀罗风格、希腊风格、西方风格等等。在北魏早期的造像中,我们可以看到鲜卑人的面貌。但后期造像汉化严重,已经定型。如龙门石窟。或者云冈石窟第20窟之后的许多小窟。这些洞穴大多是迁都后开凿的。而且是私挖,没有以前石窟的皇家精神。四个。倾全国财力,筑一代巨像。云冈石窟的雕刻工程是北魏的皇家工程,耗费了不知多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耗时六十年左右。还有就是这是一次性完成的,没有其他朝代的参与。第三个洞穴是个例外。第三个洞穴是云冈最大的洞穴,大多数学者认为里面的佛像是后来雕刻的。刻本年代至今仍有争议,包括北魏晚期、隋、唐。从雕塑风格来看,我倾向于说唐朝。)中国其他大型石窟是历代开凿的。比如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五个。雕刻技术高超。云冈石窟中的佛像是用高浮雕雕刻的。六个。大佛像都代表一个北魏皇帝。佛是天子,礼佛是天子。七个。严格统一的布局?这都是废话。皇家项目可以乱刻吗?对称和统一是必要的。哦,云冈石窟有的是双窟,就是雕刻时间相同,空间大小相同,布局结构相同的两个洞窟。就写这么多吧。不知道你是否满意。有空看看吧。非常震撼!哈哈!
浏览6997 2018-08-06
云冈石窟有多少年历史了?有哪些关于邪恶的传说和故事?
云冈石窟的故事和传说图片来自简书App传奇。不知道多少年前,在五洲山脚下有一个叫云岗村的村子。这个村子里住着几代不能打仗的边防军,他们的儿孙都住在这个村子里。村子旁边有一个小沙丘,但开采后越长越大,最后长成了一个高五十尺,宽四五里的大沙丘。每当夜幕降临,沙丘上会传来非常美妙的音乐,没有人听得懂。乐如天上瑶池聚仙,又似玉皇大帝驾五龙战车巡天。云冈村的人都很惊讶,互相询问。即使是村里最老的长者也不行。村子里有一个放羊的年轻人。他大胆谨慎,聪明勇敢,对这件事很好奇。于是,我每天都赶着羊去沙丘听音乐。时间长了,连牧羊人也学会了吹笛子,哼曲子。说也奇怪,他一吹笛子,一哼曲子,音乐就在沙丘里回荡。牧羊人变得越来越奇怪,决心追根究底。有一次,他回村里劝说人们和他一起挖沙丘,看看有什么玄机。但是村里没人敢去,牧羊人只好拿着锄头去挖。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挖一个大碉堡花了七七四十九天。沙子从里面取出来了,但还是沙子,没有挖出什么稀罕的东西。他沮丧地坐在碉堡旁,看着它——发呆,突然碉堡里传来“隆隆”的声音,牧羊人生气地说:“为什么光叫不出来?”然后碉堡里“隆隆”的声音回答:“我要出去,我要出来!”牧羊人很惊讶;顺口答:“出来,出来,叫什么!”之后就听到一声巨响和红光,照亮了半边天。牧羊人定睛一看,好家伙,眨眼间,沙丘上开了一条大沟,一座几英里长的寺庙突然出现在他面前。你看,雕梁画柱的亭台楼阁此起彼伏,万尊石佛闪着金光。殿内鼓声欢声笑语,无数绝美的词在空中飞舞,很快都飞到石壁上,变成了“会飞”的石人。牧羊人被眼前的奇妙景象迷住了。他步入大厅,看到大厅后面有石窟。一尊十余尺高的石佛端坐在莲花台上,周围是无数女神、力士、罗汉、天神。这一奇观惊动了几十公里外的方圆人,人们蜂拥而至观看。从此,云冈成为闻名海内外的佛教圣地,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烟缭绕。为了纪念这位发现云冈的牧羊人出生,他死后,人们在云冈石窟的顶部制作了一个像他一样的雕像。每到节日,前来烧香的人络绎不绝。传说二:在云冈石窟以西约2公里的十里河西岸的山上,有一组规模较小的石窟,称为鲁班窑石窟。创始年代不详。相传挖云冈石窟的能工巧匠曾在此居住,故名“鲁班窑”。从现存的石窟造像风格分析,无疑是北魏的遗迹。鲁班窑石窟西朝东,与云冈石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没有红墙绿瓦,没有参天大树,只有两个窑洞。石窟都是椭圆形的。1号窟(由南向北排列)深4m,宽6m,高6m。它有一个圆顶,屋顶上没有雕刻。四周墙壁上雕有四排坐佛,呈隐龛状。坐佛高50厘米,礼服偏向右肩。北墙和西墙仍有37尊佛像,南墙有三排24尊佛像。在东北上角的壁龛里可以看到赭石的红色,这是为后人画的。洞壁和屋顶之间的边界周围刻有锯齿状的窗帘。洞穴2距离洞穴1 5。27米,深度4。17m,内宽6。1米,高4米。洞穴周围的墙壁上雕刻着成千上万个规则的神龛。现存佛像66尊,服饰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肩,一种是偏右肩。鲁班窑石窟规模虽小,但对研究云冈石窟历史和北魏佛教兴衰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浏览43 2020-01-21
云冈石窟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云冈石窟的历史渊源:距今2800年前,黄土高原北部有一座大沙丘,下面时常传来迷人的音乐。这是怎么回事?有人想挖出来看一看,但是挖了一个大坑什么也没发现,音乐也消失了。失去气息的人陆续离开了,除了一个叫吴舟的十几岁的牧羊人,他每天在羊群吃草的时候不停地挖啊挖。挖累了就吹笛子,一吹就听到地堡深处有声音。挖吹不听。一天,吴舟突然听到一个声音:“我们要出去了,你快躲起来。”吴舟高兴地喊道:“快出来,我等你十年了。”一口气跑出十几里。后面“轰”的一声,碉堡被填平了,平地上出现了一座宏伟的庙宇。殿外有云,天上有舞,乐师奏,钟鼓齐鸣。吴舟被迷住了,忍不住往前走。瞬间,音乐戛然而止。他仔细一看,跳舞的人和看客都变成了石头人,都保持着以前的姿势,寺庙变成了石窟。这时,闻讯赶来观看热闹的人们黑压压地站在云开雾散的云冈前。不知是谁叫了声“五洲”,牧羊人变成了一个手拿笛子的石头人。为了纪念他,人们把那座山叫做五洲山。1.石窟开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公元494年)之前,雕刻工程一直持续到郑光年间(公元520-525年)。石窟中的菩萨、力士、天妃形象栩栩如生,塔上雕刻精美,继承了秦汉时期(公元前2265438年+公元0 ~ 220年)写实艺术的精髓,开拓了隋唐时期(公元5865438年+公元0 ~ 907年)的浪漫主义色彩,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2.云冈石窟生动记录了马其顿-希腊古典石雕艺术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印度和中亚佛教艺术到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了中国佛教造像逐渐世俗化和民族化的过程。多种多样的佛教雕塑风格在云冈石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精通,由此产生的“云冈模式”成为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转折点。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的北魏造像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云冈石窟的影响。3.云冈石窟是石窟“中国化”(汉化)的开始。据文献记载,北魏和平时期(公元460-471年),名僧昙曜在北京西郊五洲塞开凿了5个石窟,现编号为16窟至20窟,是当时开凿的最早的所谓“谭瑶5窟”。其他主要洞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4.云冈石窟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雕刻精美,被誉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迹。洞群中有佛、菩萨、弟子、护法等各种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人物。有仿木建筑,风格简约,造型多样;有题材突出、刀法娴熟的佛教浮雕;有丰富复杂的构图,有精美精致的装饰图案;还有中国古代乐器雕刻,如蛐蛐、笛子、钹、琵琶等,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
9浏览160 2019-09-11
云冈石窟有哪些景点?有哪些关于云冈石窟的传说和小故事?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方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7公里处的五洲山南麓。石窟沿山势开凿,东西绵延1 km。有45个主要洞穴,252个石窟,565,438+0,000个石雕,是中国最大的古代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中国四大石窟艺术瑰宝。1961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 12 14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石窟开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公元494年)之前,雕刻工程一直持续到郑光年间(公元520-525年)。石窟中的菩萨、力士、天妃形象栩栩如生,塔上雕刻精美,继承了秦汉时期(公元前2265438年+公元0 ~ 220年)写实艺术的精髓,开拓了隋唐时期(公元5865438年+公元0 ~ 907年)的浪漫主义色彩,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云冈石窟生动记录了马其顿-希腊古典石雕艺术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印度和中亚佛教艺术到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了中国佛教造像逐渐世俗化和民族化的过程。多种多样的佛教雕塑风格在云冈石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精通,由此产生的“云冈模式”成为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转折点。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的北魏造像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云冈石窟的影响。云冈石窟是石窟“中国化”的开始。据文献记载,北魏和平时期(公元460-471年),名僧昙曜在北京西郊五洲塞开凿了5个石窟,现编号为16窟至20窟,是当时开凿的最早的所谓“谭瑶5窟”。其他主要洞窟大多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云冈石窟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雕刻精美,被誉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奇迹。洞群中有佛、菩萨、弟子、护法等各种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人物。有仿木建筑,风格简约,造型多样;有题材突出、刀法娴熟的佛教浮雕;有丰富复杂的构图,有精美精致的装饰图案;还有中国古代乐器雕刻,如蛐蛐、笛子、钹、琵琶等,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在雕刻技法上,他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期雕刻艺术的优秀传统,吸收和融合了印度犍陀罗艺术的有益元素,创作出风格独特的艺术作品,在我国雕塑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云冈石窟不仅是今天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历史、雕塑、建筑、音乐和宗教信仰的重要影像资料,也是追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和人民友好交往的实物证据。1500年来,云冈石窟因风化、水蚀、地震等原因遭到严重破坏。解放前,它们也遭到破坏。据不完全统计,1400多尊佛头佛像在海外被盗,斧凿痕迹仍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对云冈石窟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维修工程,使这座古老的艺术宝库得到了妥善的保护,也使它显得更加美丽。早期石窟:今第16 ~ 20窟,又称谭瑶第5窟。据《舒威史劳志》(卷114)“太平之初,良师去世。昙曜用萨摩亚体系取而代之。当初,昙曜奉命在变法后的第二年从中山赴京。他在路上被发现,在御马前穿着黑曜石外套。当时人们认为马认识好人,皇帝就送给他老师的礼物。昙曜白蒂,在首都赛武县,凿山石壁,开五个洞穴,雕刻佛像各一个,高70英尺,第二次60英尺,这是世界上最高的。”本文所述的五大洞窟,即当时的著名僧人昙曜,选择了钟灵禹州山,开凿了雄伟的谭瑶洞,揭开了云冈石窟发掘的序幕。第16~20窟是谭瑶的五大窟,是皇帝的象征。平面呈马蹄形,穹顶,外壁雕有千佛。主尊是三佛(前世今生)。佛像身材高大,圆脸、高鼻、深目,双肩挺直,呈现出刚健、浑厚、古朴的雕塑风格。他的雕刻技艺继承和发展了汉代的优秀传统,吸收和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罗和陀陀罗艺术的精华,创造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根据石窟的形制、雕刻内容和风格的发展,云冈石窟的佛教艺术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中期和晚期。中期石窟:是云冈石窟的鼎盛时期,主要有1和2窟、5和6窟、7和8窟、9窟和10窟、11窟、12窟、13窟和未完成窟。这一时期(471-494)是北魏迁都洛之前的孝道时期,是北魏最稳定、最繁荣的时期。云冈石窟集中了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以国力为保障,雕刻出了更加繁荣精美的云冈石窟造像。孝文帝迁都前,皇室经营的大型石窟已全部建成,历时40余年。中期,窑洞平面多为方形或长方形,部分窑洞雕有中心塔,或有前后房。墙面布局分上下两层,左右两段。洞穴最多有平棋沉箱。造像题材的多样性,凸显了释迦牟尼和弥勒的地位,释迦牟尼和多宝两尊佛受欢迎并排而坐,产生了护法、妓女、供养者的等级,佛自身的行、缘起、因缘和维摩诘的故事。佛像外形圆润适中,特别是褒带形式的佛像颇受欢迎,出现了许多新的题材和造像,以护法形象和各种装饰为主。中期石窟也是一个积极改革创新的时期,掀起了佛教石窟中国化的进程。这些因素的结合产生了所谓宏伟的太和风格,其主要特征是汉化的快速发展,而石窟的中国在这一时期开始并完成,即中云冈石窟,其特点是内容繁杂,雕刻精美,与早期石窟有很大不同,雕刻风格工整华丽。在洞穴造型、雕刻内容和风格上都有明显的汉化特征。云冈石窟后期景观:北魏迁都洛阳(494年)后,云冈石窟的大规模发掘活动虽已停止,但雕窟造像之风却在中下层流传。亲贵、中下层官员和彝族信徒充分利用平城的老技艺,在云冈挖掘了大量的中小型洞窟,这种小型洞窟和龛窟的雕刻一直持续到孝明皇帝郑光五世。此时洞穴较少,中小型洞穴自东向西布满悬崖峭壁。主要分布在20号洞以西,包括4号洞、14号洞、15号洞和11号洞,中小型洞约200个。大多数洞穴以单洞的形式出现,不再分组。造像题材多为上面释迦牟尼或弥勒佛,下面释迦牟尼。佛菩萨的身材瘦弱,脖子长,肩膀窄。这种造像是北魏后期“汉化”改革后出现的一种清新淡雅的“秀骨清象”艺术形象,成为北魏后期佛教造像的显著特征。这种特征和风格也表现在龙门石窟的北魏窟中,对中国石窟寺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云冈石窟景观(二)(20张)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石窟,前面有一堵断壁,高约25米,被誉为昙曜的翻译楼。石窟分为前室和后室,在前室上部中间雕有第一窟和第二窟,为双窟,位于云冈石窟东端。两层方塔雕于洞中央,后墙如弥勒佛而立。四壁佛像大多风化剥蚀,南壁洞门两侧雕有维摩、文殊,东壁下部佛像本生故事浮雕保存完好。第二窟中央有方形三层塔柱,每层四面雕有三座亭子,洞内壁雕有五座小塔,是研究北魏建筑的影像资料。第三窟,左右凿有一对三层方塔。后室南西侧雕有三尊造像,外形浑圆,肌肉丰满,花冠精细,服装线条流畅。坐在这尊雕像上的佛的高度约为10米,两个菩萨的高度各为6.2米。从这三尊雕像的风格和雕刻工艺来看,可能是初唐时期(公元7世纪)雕刻的。第四窟,洞中央雕有长方形立柱,南北两侧各雕有六尊佛像,东西两侧各雕有三尊佛像。南壁洞门上方有北魏(公元520-525年)郑光年表铭文,为云冈石窟最新铭文。第五窟,位于云冈石窟中部,与第六窟为一组双窟。洞内分前后两室,后室北壁主尊第三佛,中央坐像高17米,为云冈石窟最大佛像。洞壁上满是雕刻的壁龛和佛像。牌坊两侧雕有两尊坐在菩提树顶上的佛像,浮雕,线条优美飞翔。两窟前有五座四层楼阁,现存建筑为清初顺治八年(公元1651)重修。谭瑶洞第六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有两层方形塔柱连接洞顶,高约15米。塔柱下方是一个大龛,南面雕有一尊佛像,西面雕有一尊佛像,北面雕有一尊应多宝坐像,东面雕有一尊弥勒佛像。在宝塔的两侧、洞的东、南、西四壁和敞开的窗户两侧,雕刻了33幅描绘释迦牟尼从出生到觉悟的佛教故事的浮雕。这个洞穴是云冈石窟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其规模宏伟,雕刻丰富,技术精湛。第七洞,洞前有三层木檐,洞内分为两个房间。后室主墙的上层雕刻着坐在狮子座上的菩萨。东、西、南三面墙壁上均有佛龛雕象,南壁拱门上的六位供养菩萨,美轮美奂,栩栩如生。洞顶的浮雕在天空中飞舞,活泼生动,各以莲花为中心,盘旋起舞,舞姿动人。第八窟,两侧有鸽子罗田骑孔雀五头六臂,东侧有罗田骑牛三头八臂,这在云冈极为罕见。第九窟分为两个房间,前门牌坊八角形,房间墙壁上刻有佛龛、乐师、舞妓,栩栩如生,动感十足。与第9号洞穴同时发掘的第10号洞穴分为两个房间。前室有飞,姿态优美,比例协调。在敞开的窗户的上部,石雕的构图复杂,精美,引人注目。第9窟和第11窟第10窟,有直抵洞顶的方塔,四面雕有佛像。正面,佛像保存完好。洞穴周围墙壁上的壁龛里都是雕像和小佛像。在第12窟中,主壁上端雕刻着一个艺伎,手持弦乐器和打击乐器,神态各异,形象生动。他们手中的古典乐器,如笛子和钢琴,都非常珍贵,是学习中国音乐的重要资料。第13窟,窟中央有弥勒佛像,高12余米。左臂和腿之间雕有一个执臂人的雕像,这在云冈石窟中是唯一的例子。南大门拱门上部的七佛雕像雕刻精美,典雅大方。第14窟,造像多样,西墙上部有方形佛柱,东侧有部分残存造像。在第15窟中,有一万多尊雕刻的小佛像,被称为万佛洞。第16窟,第16窟至第20窟,是云冈石窟最早开放的5个洞窟,俗称“谭瑶第5窟”十六个洞穴是扁平的椭圆形。主像中间释迦牟尼像高13.5米,立于莲花座上,四周墙壁上雕有千佛殿。第17窟第11窟,主佛三世像,中间有一坐弥勒佛像,高15.6米。东西墙上有龛,东面有坐像,西面有立像。明窗东侧的北魏太和十三年(公元489年)佛龛是后来雕刻的。第18窟中性像高达15米,右臂外露,身披千佛袍,细腻传神,感人至深。第19窟主像为三世像,窟内释迦牟尼坐像高16.8米,为云冈石窟第二大像。洞外凿出两个耳洞,各雕一尊8米坐像。洞前20窟,约辽代前崩塌,塑像完全敞开。雕像是三大佛像中间的释迦牟尼坐像,谭瑶洞(5),高13.7米。这尊佛像面部丰满,肩部宽阔,造型雄伟,精神浑厚,是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杰作。[2]云冈石窟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堪称5世纪中国石雕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发掘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雕塑风格也各有特点。早期的“谭瑶洞”雄伟壮观,有着浓郁淳朴的西部气息。中期,石窟以精美的雕刻和华丽的装饰而闻名,呈现出北魏复杂瑰丽的艺术风格。后期石窟规模虽小,但人物纤细俊秀,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典范,也是“骨瘦如柴,像清如画”的起源。此外,石窟中留下的音乐、舞蹈、杂技雕塑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是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方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五洲山南麓。石窟开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公元494年)之前,雕刻工程一直持续到郑光年间(公元520-525年)。石窟依山而刻,东西绵延约1公里,气势雄伟,内容丰富。有45个主要洞穴,252个洞穴和壁龛,565,438+0,000个石雕,最大的达到65,438+07米,最小的只有几厘米。石窟中的菩萨、力士、天妃形象栩栩如生,塔上雕刻精美,继承了秦汉时期(公元前2265438年+公元0 ~ 220年)写实艺术的精髓,开拓了隋唐时期(公元5865438年+公元0 ~ 907年)的浪漫主义色彩,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云冈石窟生动地记录了印度和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了中国佛教造像逐渐世俗化和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雕塑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合。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端,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建筑风格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式佛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设中被广泛采用。云冈晚期石窟的布局和装饰,表现出浓郁的中国建筑和装饰风格,反映了佛教艺术“中国化”的深化,唐宋时期,梵语石窟开金田,香龛凿铁圈地。影子里的团在动,空中的灵在飞。房檐覆朱絮,游廊青翠。瑞莲生佛步,瑶树挂衣。虽然加持之邀摆在那里,却能长久繁荣王者。谁知道,在云的那一边,更明显地看到了桂湖。访洞寺明,胡香花金粟,钟卿白云悠悠。这次抢劫的原因是什么?冰心的万亿化身,满山雕刻,惊艳,震撼。一个如来,一个世界,一只翅膀,一朵花,一片叶子,每一处都精细而严格,难写,难画。落后的一面让人无限留恋,前瞻的一面让人无限渴望。如果你不能注意你的眼睛,你不能停下来。如果你偷进了宝库,你就失去了理智,你不知道你带的是什么,事后回头看。也像做梦一样。一觉醒来,你知道你的内心是有自知之明的,你不会说话。这个时候你就知道,言语是没有用的!
1浏览135
云冈石窟的历史
120浏览12653 2019-11-13
7条评论
乔克立菲什10
这个回答很棒。我太生气了。
热心网友8
干得好!?
点击一楼6。
干得好!!!!
看到全部7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