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中国强调农业和商业,而西方国家强调重商主义?

人教版必修课《中国古代经济政策》重点分析重农抑商政策。而西欧国家在中世纪后期开始实行的重商主义政策,在现行的人教版教材中并没有涉及。要了解近代早期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就不得不提到这一政策。分析和比较这两种政策,有助于理解近代东西方社会形态迥异的原因。从背景上看,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期,在商鞅变法中首次明确提出。在接下来的两千年里,中国的统治者不遗余力地推行这一政策。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主张是以农业为基础,限制工商业的发展。其目的是将广大民众强行捆绑在土地上,达到随时被统治者奴役和驱赶的目的。重商主义是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欧洲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思潮和国家经济政策。其本质特征是把金银等贵金属为代表的货币和商业视为国家财富的源泉和象征,强调以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和金银外流,试图通过调节货币的运动来达到积累财富的目的。从内容上看,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一是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是实业,商业是最后的产业,强化了本末倒置的意识,限制商人的日常生活,对其服饰、建房、乘车等作出歧视性规定,降低了商人的社会地位;第二,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定农业生产基础;第三,加强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第四,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一是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堵塞仕途之路,禁止其后代为官;二是利用税制惩罚商人,如西汉商人加倍计税;第三,暴利行业是政府办的,由国家直接垄断,商人不得染指。中国历代盐铁主要由政府经营,官商以垄断价格取代其市场价格,以遏制任何私人势力的崛起,保证专制制度的稳定,获取巨额垄断利润,掩盖残酷经济掠夺百姓的本质。重商主义的基本主张是:第一,财富即货币,即金银,这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第二,财富的获取,除了对金银的直接掠夺,完全依靠商业利润。但是在国内贸易中,一部分人的收益等于另一部分人的损失,并不能给国家带来利润。只有对外贸易才能增加国家的财富。第三,为了在对外贸易中增加货币,必须创造贸易顺差,即出口超过进口,所以必须实行国家控制;第四,为了增加出口,国内要发展价格高、销路最好的手工业产品,这也需要国家立法手段和行政措施的保障。从作用和影响来看,重农抑商政策虽然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巩固,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中国社会的发展。经济活动中的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四个环节必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工商业为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技术、资金和信息,使农业得以发展和进步。人为地反对它是严重违反经济规律的,绝对达不到繁荣经济的目的。表面上看,重农抑商似乎很重要。事实上,从抑制商业的实际效果来看,它不仅没有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始于15世纪。由于欧洲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传统,政治环境相对宽松,自由商业一直比较发达。商人在逐渐控制了财政大权后,会进一步争取政治权力,最终成立议会监督国王,成为维护商人和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工具,这就导致了代议制的出现。于是,国王和贵族的特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和限制,他们的行为被置于法律的监督之下。重商主义突破了古代中世纪经济学只有奴隶主家庭经济和封建领主庄园经济的狭隘范围,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重商主义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