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化少沙村
老黄年过半百,真有老黄牛的气概。今年暑假他一上任,就开始从早到晚走访山川河流,甚至家家户户,很快就和村民打成一片。了解了村里的基本情况后,他很快确定了该村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文化振兴。他认真走访了村里的老支书、退休教师甚至百岁老人,邀请了一批作家和文学爱好者,探寻少沙村独特的人文历史,决心把不为人知的少沙村打造成网络名人村、旅游村,带领全村全面乡村振兴。
我是一个远道而来的青年艺术家,被老黄领进了少沙村。没想到,我只是扫视了半天,就被这个小小的沙村迷住了。
就人口而言,和平一角的少沙村真的不大。合作社只有4个,只有200多户,登记人口刚刚破千。和我祖籍的山下村比起来,差多了,更别说我户籍所在的丰源村了。难怪老黄灿走遍了每家每户!但从人文、历史、情怀、独特性、观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看,少沙村完全可以称得上从化的名村。
少沙村姓梁,无杂姓。相传这个梁姓最早于南宋末年从江西西南部的安县(府)迁到从化郊区的老沙朗村,逐渐分支到江浦镇(今江浦街道),再向北分支到梁口。大约在明末清初的时候,一个分支终于至少传到了沙村。有着200年左右历史的老君庙、老榕树、古门楼依然矗立在村子的各个角落,可见少沙村是一个有历史、有故事的村子。
老君庙位于少沙村下尾社,与村民的房子隔着一片竹林和一条小溪。这条小溪叫少沙河或少沙河,从西北流向东南,最后汇入流溪河干流。老黄说,村名“少沙村”的由来与这条小溪里的“沙”有关。相传明代中期,曾有萧、莫、张等家族在此扎营,因先有萧定居,河中多沙,故名。最晚入驻的梁家,因人口繁盛,出人意料地神奇逆袭,成为这里的第一姓氏。萧、莫、张等人陆续迁走后,村民们以为谐音,改称“少沙”。
梁姓兴起后,村民们在村前河对岸的竹林边上建起了这座老君庙。老君庙是一座砖瓦结构的小庙,面积只有十几平米。两个入口之间有一个天井,第二个入口的大厅里供奉着三位大神。根据雕塑,中间的老先生应该是观音菩萨,两边是武财神。黄说,以前庙里有很多壁画,但经过改造和修复后都被遮住了,相当遗憾。但经过精心修复,最终保留了整个寺庙的“人气”和“颜值”。现在农历正月十五,逢年过节来烧香的村民很多。寺庙虽小,却寄托和承载着少沙村村民最淳朴的心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祈福辟邪,除疫除疟,防病抗灾,丁、蔡兴旺繁荣等等。
一百五十米外,老君庙河对面,是村里最老的榕树。老榕树的“脚踝”上挂着一张“身份证”,是林业局2018钉上去的,显示树种叫雅榕,152岁。但是,村民们都说,肯定不止这个数。有人说至少200岁,有人说可能250岁。
我觉得这个不应该太纠结,因为从树龄上来说,它比不上江浦街道金二村420岁的秋枫,甚至比不上温泉镇石海村252岁的榕树。少沙村这棵古榕树最大的看点和看点,就在于它的“雄”和“奇”。
?它的树干比较粗,估计需要三个成年人手牵手才能抱得动。其发达的根系可谓卧虎藏龙,遮天蔽日。可谓威武霸气,气势磅礴,是树中大丈夫。它的“腰”和“臂”还紧紧抱着两三棵野生龙眼树呢!那些只有几十年树龄的龙眼树,居然和百年榕树融为一体!她们在和古榕树缠绵,她们就像古榕树的一群妻妾!难怪,近年来,村民们都戏称这种“树”为夫妻树。我想,这不就是老黄一直想挖的少沙村网络名人景区吗?
古老的榕树为少沙村增色不少,不仅奉献了最纯粹、最壮美的绿色生态地标,更隐藏着梁家兴旺人口的玄学玄机。但比起这“夫妻树”的玄学玄机,我毕竟更关心少沙村的人文历史。
夹在少沙河和这棵“情侣树”之间的一个泰国花园很快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老黄说:“这是一个叫卜的老知青,回到少沙村建的。”
恰逢周末,主人和家人在里面度假。老黄大方的带我去拜访了房东,参观了庄园。这个雅致的花园真的是名副其实的“金逸”二字,既美观又舒适。天然使用奇花异草,桂花、玉兰的香味,以及柠檬果、木瓜的香气弥漫庄园。更微妙的是,庄园与小溪仅一墙之隔。四季的少沙河源源不断的水流被慢慢抽到墙顶,再慢慢滴到养着几十条锦鲤的鱼塘里。
在鱼塘一角的边缘,有一棵不到一米高的小榕树。清新脱俗,气场逼人!很明显,那其实是一颗被鸟啄过的榕树种子,在墙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我看到了庭院深处,柿子树、荔枝树、芒果树和仙人掌等。,高高低低,错落有致。江南园林和岭南四合院的精髓,还有东南亚热带雨林的异域风情,都在其中。
鱼塘旁边是茶亭,我们在那里听着滴答的水声,和布店老板喝茶。那一幕瞬间让我想起了古代《兰亭序》中的描述——“一群智者时刻准备着,却鲜有长咸。”这里有崇山峻岭,有茂林翠竹,也有清流湍急,左右倒映,以为流动蜿蜒,自己次之。虽然没有丝竹串,但足以谈一场恋爱。"
我们玩得很开心,不是吗?至少,我们进门的时候,楼主和他的弟弟妹妹正在亭子里聊天。布庄老板自称“强少”。他今年65岁,是当年少沙村68名知青之一。他在1975的冬天报到,在少沙村待了三年。他家兄弟姐妹五人,其中四人都在农村当过知青。他妹妹在海南岛待了九年!“强少”是一个对知青和村民,对少沙村的山水念念不忘的多愁善感的人。退休后,布什夫妇一起回到少沙村,租了一间泥砖房和沼泽地,建起了这座泰国花园。逢年过节,他们会组织一些娱乐活动和音乐活动,让村民参与和感受。村民们早就把主人家当成自己人了。布庄一家也乐于和村民分享交流,融入村里的各种活动。
网络名人村,总会有网络名人的角色。布村的老板是“强少”,显然是少沙村网络名人的“新人”。少沙村还有一位网络名人“老人”,他就是村里的老支书——梁书记。老梁是* * *和中国的同行。更何况他妈刚好和中国* * *制作人同龄!据说百岁老奶奶还能出去种菜!看来少沙村无愧于长寿村的美誉。
老梁虽然七十二了,头发也白了,但精力一点不输给小伙子。他带我们参观了村里古老的门楼,参观了他家居住的少沙村社区,一路给我们讲着村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看到了少沙村的门楼,18梁。楼高约4米,墙长约5米,宽约4米,面积约20平方米。门楼前有五道长长的石阶,相当庄严,充满仪式感。大门只能同时容纳两个成年人,门楼配有门官坛,供村民烧香祭祀。大门屋顶上还画着一些壁画,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整个门楼丑陋古色古香,却也有一种历史沧桑感,让我肃然起敬。尤其令人联想到的是,位于“佛青丛”三县交界处的少沙村,曾经是一个红色驿站,涌现出梁、梁、梁、梁朝兴等进步村民。他们或加入游击队上战场,或参加各种边防工作,为新中国的建立和从化、广州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门楼的门楣上方,还写着几个大字——“为人民服务”。门楼旁边,还有另一间小平房,面积约10平方米。平房的墙上,清晰地保留着几行书法,写着1957年10月22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一些具体规定。少沙村的红色精神、红色文化历久弥新,在冬日暖阳下熠熠生辉。
少沙村另一项闪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舞狮。据老梁书记介绍,舞狮是少沙村特有的传统习俗。红石、红拳一脉相承,舞步独特,男女老少共同参与,并有群狮表演和个人武术表演,娱乐性极强。老书记亲自负责舞狮队。现在他老了,他仍然是“守旧的;志在千里”,立志培养一批年轻的舞狮演员,系统地重新拍摄了全套红狮表演的场景,为申报区级、市级非遗项目做准备。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衷心希望这种舞红狮的传统习俗能够尽快在区市级申遗成功,能够像少沙村的红色精神、红色文化一样代代相传。
相信村里新来的第一书记老黄的愿望一定会实现。文化振兴是少沙村实现五大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田园风光,还可以感受到厚重的人文历史。人们可以走近老君庙、老榕树,走进古老的门楼,遇见老书记,或者走进老知青的生态养生乐园,去追忆过去,去思考过去,去致富,去思源。
今天,我们对繁荣的时代感到高兴。用红色引擎赋能环境和文化,驱动少沙村绿色发展,恰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