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盐业公司的发展历程
65438年至0953年,台湾省盐业总厂划归财政部盐务总局。
1977年,台湾省碱业公司(台碱)安顺盐场并入台湾省制盐总厂台南盐场经营。
1981年,台湾省盐业总厂改为经济部。
65438年至0995年,台湾省盐业总厂改制为“台湾盐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9,台盐公司成立柯南分公司。
2001,台盐成立生技厂、嘉义厂。
2002年5月,台湾省最后一家晒盐厂古琦盐厂停止晒盐业务,台湾省自产晒盐走入历史。原台湾盐生物技术厂分为生物技术一厂和生物技术二厂;台盐推出美容护理品牌“露蜜儿”。
2003年,台湾盐化嘉义厂更名为生物科技三厂。
2006年,台盐开始在古琦举办白色海洋音乐节,并推出新品牌的美容护理产品“娜娜”系列。
2007年,台湾盐业公司兴建台中港盐仓。
台湾省盐厂的前身,成立于1952,隶属于台湾经济部。经过40多年的公共体制,于1995正式转制为民营化企业,发展至今。
台湾省的盐业经过三个世纪的发展,曾经具有非常大的规模,为民生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台湾省早期,盐是用传统的晒干法生产的。后来由于晒盐成本高,2002年台湾所有晒盐场关闭,传统晒盐走入历史。目前台盐生产的食用盐采用“离子交换膜电渗析制盐法”,所有原料取至成品,无需人工操作。
台湾晒盐业停办前,台湾盐业公司实施了逐步缩小晒盐规模、海外投资盐田、盐产品多元化、企业多元化等经营策略。为了向文化观光转型,投资2亿新台币兴建台湾盐博物馆。但考虑到营运成本,博物馆以减资营运方式归还“公物局”,委托台南县政府代管,再由县政府委托民间营运。盐业博物馆是台湾省唯一的盐业主题博物馆。两座盐山的外观就像一座白色的金字塔矗立在盐场之间,展览内容充实,能让游客认识到盐的重要性和盐民的艰辛,极具参观价值。
可惜的是,内涵丰富的博物馆多年来一直运营的非常艰难。主要原因可能是位置偏僻,又因为烟波博物馆和古琦燕山只有100米的距离,属于两个单位,所以入场费必须分开交。很多人千里迢迢来燕山游玩,大多选择门票更便宜的燕山,所以烟波博物馆就不进了,没有游客的支持,经营肯定很难有起色。
台湾盐民营化后,台湾省盐业的龙头地位没有改变,盐文化的传承不可推卸。当初出于成本考虑,将盐馆交出去,现在台盐已经成为一家盈利的公司。如果能重新获得企业经营权,肯定能为盐文化的发展加分。如果台盐不感兴趣,盐博馆由云嘉南景区管理处接手,以当地的渔盐、芜湖、观鸟等旅游资源推广滨海旅游也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