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地区军垦文化史研究

石河子市是一座以农场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工农结合,城乡结合,农工商一体化的新型军垦城市。它以“戈壁明珠”闻名于世。

石河子有农八师。

石河子垦区(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位于天山北麓中段,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面积7529平方公里,人口72万,常住人口60万,其中少数民族3.2万人,占5.4%。

石河子,自治区直辖市县级市,位于垦区中部,行政区域面积46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人口29万。

八师和石河子市实行党委领导体制,单独领导班子,一套机构,两块牌子。

八师下辖18团场,2个河道管理处,160多家工商建筑企业,其中预算内企业35家。

石河子市下辖五个街道办事处、一个镇、一个乡。

平均海拔450.8米。

石河子市是联合国“人居环境改善城市”。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缘,西部风情独特的“丝绸之路”上。她是士兵选出来的,是士兵设计出来的,是士兵建造出来的。她创造了“人进沙退”的世界奇迹;她是中国“开荒守边”的成功典范;她以优美的环境、独特的文化、灿烂的文明被世人誉为“戈壁明珠”。

她有一段传奇的历史。

1950年2月,王镇将军率领中国* * *人民进入石河子,推动了“军垦第一犁”,创建了石河子新城,比* * *和中国只小一岁。

她有独特的文化。

由复员官兵和边疆青年组成的石河子60万各族人民,来自五湖四海。

在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先锋性、群众性、开放性、多元性”的浓厚军垦文化特色。

她有发达的经济。

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发建设,石河子形成了以大型农牧团场为基础,以石河子为中心,农林牧副全面发展,工业、商业、建筑、服务综合经营,工农一体化、城乡一体化、贸工农一体化的新型经济联合体。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今天,石河子已成为新疆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向西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繁荣新疆、展示兵团风采的重要“窗口”。

她环境优美。

她以“军市”特色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和自治区“文明城市”、“园林城市”等具有“绿色城市”特色的称号;它还以“诗城”的特色闻名中外。

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3.64亿元,比上年增长13.9%。

其中,初级生产增加值4.75亿元,增长15.8%;二产增加值24.33亿元,增长20.6%;第三产业增加值24.56亿元,增长7.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35亿元,增长10.5%。

全口径税收收入6.72亿元,增长29.7%。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6543.8+0亿元,增长21.7%。

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7947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5380元,增长5.2%;城郊农场人均纯收入5517元,增长8.9%。

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比上年增长65,438+00.7%,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增长65,438+05.6%。

我市步入“全国中小城市100强”行列,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农业经济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

主要棉花产业获得丰收,畜牧业生产初具规模,林果业生产基地面积大幅增加,以蔬菜大棚为主体的城郊特色经济发展良好,种植业、畜牧业、林果业“三足鼎立”格局初步建立。

依托龙头企业实施订单生产,农业产业化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