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长兴县有哪些文物古迹?
位于长兴县城南21.5km的城头。据《清嘉庆长兴县志》记载,成山寺始建于南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原名慈氏书院,后名新安寺。元代毁,明初重建,改名成山寺。冯明·孟真的《成山寺记》和朱国卓的《石城山毗卢佛记》均有详细记述。寺内原有寺庙30座,分为上、中、下三堂,每堂三座;入口处的正殿是毗卢殿,户部是玉皇殿,其次是祠堂。东西各有一排九间房子。三大殿之间有四口泉水井,一年四季溢出,甘甜可口。正殿前有两个原始的“放生池”;大池塘占地半亩左右,水清如镜,而小池塘已经淤塞。现有房屋18间,茶园数亩,竹林150亩。1983年,县博物馆对毗卢、黄愚古建筑进行了修缮。同时委托方池新建栏杆,寺周围有元代石雕10尊:佛像一尊,小孩两个(南方无阿弥陀佛、观音、大势);一佛二菩萨(毗卢舍那、文殊菩萨——普贤);三大主佛(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保存完好。这些古老的早期传统钩线浅浮雕技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唐宋古竹山摩崖石刻
唐宋中期,古竹山出产的紫笋茶和金沙泉被列为贡品。皇帝对紫笋茶有特殊嗜好,下令湖州、常州刺史每年春天进贡茶叶时都要向产地“修贡”,并修建贡茶院。此后80余年,他不断建功立业,吸引文人墨客题诗题字。古竹山至今有三组九幅摩崖石刻:南宋龙图阁学士唐开成四年(839)刻的湖州刺史杨汉公、湖州知府王造、知府韩云音。白洋山、金山村一组,由和俞、湖州刺史组成。杜牧分别于唐兴元元年(784)、贞元八年(792)、大中五年(851)题写石刻。题目是拍摄?老鸦舞组1:湖州刺史裴文、张文贵写于兴元年(784)、唐贵海元年(843)。石刻已被列为县、省级文保单位,保护得很好。(《长兴县志》卷二十三文化)
九女中
柏树头(蝴蝶村内),位于长兴县城西4公里的小浦镇,是隋朝皇室仆从之墓。据清嘉庆《长兴县志》记载,相传隋朝皇帝杨迪时,一个仆人的妻子生了九个女儿,没有儿子,他的父亲就骂:“如果女人生了男人,谁来埋我?”后九女嫁入大家族,因其父之命,九女重葬。黄巢(起义),长兴之乱,有人送墓顶,有一个洞往下走,看到屋区,墙上隐约刻着图画。1971年兴修水利,挖了好几吨青石板。1981,村民拿出三间汉砖造的房子,砖上刻着“万岁,战无不胜”和“坚”字。是六朝以前的古砖。
盛京
盛京位于县城以东4.5公里的夏若寺粮库。为石砌竖井墙,深约15m,直径1.5m,四季水位均衡。据宋家台《吴兴帜》记载:“广惠院原井五口,其中一口为永嘉陈氏远祖金穿井,曾祖父()生井,井泉沸腾,家人沐浴。今天它被称为圣井。”另外四口井也是陈挖的。“明朝隆庆四年十月(1567),长兴县令归有光撰文,县令吴承恩题写盛京的碑文和旁白,立于井旁。20世纪60年代,纪念碑被移至县文化中心。圣井保护得很好,四角圣井亭,有文保标志。(《长兴县志》卷二十三文化)
丁家桥
丁家桥单孔石拱桥长15米,净跨6.2米,宽2.7米,标高6.89米。石拱桥两侧有石雕,用于明清建筑和修桥。桥铭:“唐璐龟蒙隐居恒山,建此桥。明初的臧中、丁辛之更是大名鼎鼎。嘉靖年间,臧应弼亲自修复。万历二十四年(1596),臧茂勋捐资重修。”臧茂勋是《元曲百卷》的编辑出版人,丁家桥(集镇)是臧的故居。(《长兴县志》卷二十三文化)
乔奇
万桥始建于60年(1795),重建于9年(1870)。为八墩七孔平板桥,长34米,净跨5.2米,宽2.1米。墩桥两端雕有水兽头,栏板之间用莲花柱连接。栅栏板上刻着花纹,桥墩并排摆放。这种桥是这个县唯一的一座。1986县人民政府拨款改造。(《长兴县志》卷二十三文化)
韩彦直墓
韩彦直的墓建于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的长子韩彦直,曾任温州太守。白杨谁的墓在二界岭邱家村?。有陵墓、墓碑、石马和羊,以及石翁仲。根据咸安汉族族谱,汉族后裔迁居长兴白仙乡水渠。。(《长兴县志》卷二十三文化)
古代文物
长兴境内已发现新石器-商周-西周-春秋-战国-汉代-东汉-唐宋等20余处古文化遗址,并被列为县级保护单位。分布在、高门楼、太极山、和平狮子山、步云桥、庄?、仙山、黄墩、茅家洋、花溪桥、长岭、房山窑。遗址出土的古代文物收藏在县博物馆。(《长兴县志》卷二十三文化)
钟塔
长兴县罗城县钟白公司后院,钟楼为单木结构,山顶两檐,飞檐彩绘,挂钟,结构稳重庄重。这座钟楼原本是大雄宝殿的一部分,大雄宝殿最初被称为宝德寺。是南朝文帝天嘉元年(560)为太妃所建,庙址原在城西1。明初,耿秉文元帅修筑护城河,洪武二年(1369)迁城。洪武二十四年,立为密林之师,左有钟楼三层高凡。钟楼的大门朝南,门是卷起来的。这两个石门是分开的。门两边的墙上,有“钟楼”两个字,是官书。三楼,正中挂着大铜钟。钟高2.05米,高1.46米,厚1.12米,重2000多公斤。喇叭口为花瓣莲花形,钟身顶部饰有一圈莲花花瓣。上半部以八卦装饰,下半部刻有“龙佳音铸于洪武七年二月三日,长兴郡肖剑郡官刘闲……”该钟铸造精良,造型优美,宏观浑厚,仿唐宋风格,集铸造、声学、书法于一体。
文庙的正殿
位于今天的长兴中学。原名孔庙,又称龚雪、郡学、庙学。夫子庙建于北宋第四年(1044),庙址在县城东门外。在殷鉴,它被金兵的军队烧毁了。南宋绍兴十年(1140),县令黄维迁到东太平桥。明嘉靖九年(1530),郡学偏东隅,简陋,故移至支所之西,若溪之北(据字河)(即今垃圾)。嘉靖是成功的,隆庆和万历是扩大。有大成殿、明伦殿、西殿。大成殿是寺庙中最重要的单体建筑,也叫夫子庙。重建于清乾隆九年(1744),为歇山山顶双层重檐结构,周边廊原建。民国初年修建中山公园时,在寺庙周围修建了画廊,现存的门窗也是民国时期安装的。庙前有台阶,班五。屋顶用泥脊平铺,屋顶正面书有“天尽头”等八个大字,背面为“光射斗”。1963、1980,长兴县人民政府两次拨款改造。明伦堂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1530),此后一直保持至今。是坚硬山顶上的砖木结构,有明、吉三间房。西电堂也是坚硬山顶上的砖木结构,分明、二、顶九间。孔庙内还收藏有陈于嘉靖四年所作的《颂孔书》、嘉靖九年所作的《甲骨文碑》、嘉靖九年所作的《御孔祭文》、嘉靖九年所作的《御孔祭文》、嘉靖三十八年所作的《姚一元书》、隆庆六年所作的《许仲行书》。钱钟伟《长兴县重修孔庙碑》、《乾隆三十二年知府方伯》等10余块石头已移至县博物馆。1983年,大成殿、明伦堂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