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导东晋政权的士族是如何衰落的?
这就是本文要关注的——士绅。
先简单介绍一下士绅的来历。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选官就一直以检点制进行。要被考察进入仕途,这个前提是你必须熟读儒家经典。但在当时,没有印刷术和造纸术,平民百姓很难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学术被少数人垄断。这些有学问、有知识、有书籍的家庭,把学问和书籍一代代传下来,从而形成了“千古经学”。由于他们的学术知识,这些家庭的成员自然有资格成为官员。这样,“经学”就转化成了“官臣”。当时官家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一根叫“阀门”,右边的一根叫“读书”,用来张贴作品。后人把世代为官的人称为“阀读书”、“门阀世家”、“士绅”。
这样,士绅阶层就形成了。
士绅阶层的发展与繁荣。
刘秀依靠豪族建立了东汉政权。当时士绅不分南北东西,大家都为汉朝的建设出力。但是这些强大的地主在东汉时期享有政治和经济特权。政治上掌握中央和地方政权。经济上兼并土地,管理庄园,逐渐割据,逐渐成为贵族家庭。东汉末年,一些士子开始形成。其中河内的司马家更是被称为千年世家。这些人都是大地主,而且身居高位,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所以是文人的领袖。
直到汉末天下大乱,汉朝分裂为魏、蜀、吴。三国的曹操、孙权也是依靠士绅的力量建立政权,刘备也是依靠益州士绅支撑。最终司马家,北方富家,高人一等。三代从曹家取魏,定蜀吴。
这时,士绅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他们开始爬上权力的中心,到达人生的巅峰。
西晋时,八王之乱的最后胜利者司马越,手握大权,走向了生命的尽头。而他的支持者,以王琅琊为首的士绅,却带着人口和歌声过了长江。
这些人包括王琅琊、谢忱君、凌、龙康桓。他们掌握了东晋的一切。
生在这些家庭的孩子,只要生下来,就能保证一辈子的温饱。一旦他长大了,就可以做官了,这辈子肯定有个正部级的位置等着他。
经济上,他们封山育林。这片土地上的农田、湖泊、动物、人口都是家族的私有产物,与国家无关。这就是江南士绅。东晋就是这些江南士绅建立起来的。
当时,士绅及其统治达到了顶峰。所以也有“王与马,* * *天下”的说法。由于贵族的力量。皇帝必须依靠士绅的支持。士族的权力与皇权并存,甚至一度超越皇权。
有句话叫繁华必衰。到刘裕建立南宋时,仍然依靠士族,但不像东晋那样受士族控制。他称帝后重用寒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世家大族一统朝政的局面。当时士绅经济实力还是很强的,但是军权无法掌握。不要看刘裕,他是军方出身,他怎能容忍军方大权掌握。
士绅的衰落有了迹象。
第一个转折点出现在梁代的一个政治事件——侯景之乱。
侯景,出生于塞外鲜卑部落,是一个桀部落。原来是北齐高欢手下的一个将军。后来,他向梁武帝投降。他认为自己对南朝有很大贡献,对梁武帝提出了很多要求。梁武帝的大部分也令他满意。后来,侯景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要求娶江南名门王、谢两位女子为妻。但他当时并不知道家庭关系有多严重。梁武帝,即使你是一国之君,也不敢帮助侯景,因为怕得罪名门望族。梁武帝温和地告诉侯景。
“王,谢的手下高不连。你可以在朱和张的带领下参观。”
这意味着王谢的两个家庭对你来说太高了。你可以试试朱和张。这句话深深伤害了侯景的自尊心。为此,他义愤填膺地说:“我要把吴的孩子配成奴隶。”就是他想将来把江南女子送去当兵当奴隶。不久,他发动叛乱,入侵梁朝都城建康。饿死梁武帝·萧炎。
其叛军“杀掠兵士,交尸堵路。”富家子弟,肆意剥衣,妻妾子女,悉入军营。“王和谢家的燕子终于可以飞到寻常百姓家了。
侯景之乱不仅从肉体上消灭了一部分士族,更重要的是引发了一系列战争,彻底瓦解了南朝士族赖以生存的人脉网络。因此,当陈霸先重组南方帝国时,寺庙上方的贵族很少,甚至装饰寺庙的功能也被新皇帝视为负担。就这样,传统宗族的根被连根拔起。虽然这棵大树不会马上枯萎。
说完了南朝的火葬。然后看北方士族。
“八王之乱”时,不属于司马越阵营的北门留在了家乡。包括: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吕氏、太原王石、河东史培、荥阳郑氏、昭君李氏等。这是山东闸阀。前赵、后赵、前秦、前燕,大多闭关自守,耻于为胡人效力,仍盼着北上。
直到拓跋从草原而来,建立北魏。他们这才意识到,朝廷很难收复中原,因为北方大局已定。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相继为官,用自己的才能改造和治理这片土地。这时,代表人物是清河崔氏的崔浩。山东门阀,在沉寂了百年之后,在北魏取得了大发展。孝文帝时期,为笼络汉人入主中原,对汉人高姓大加褒扬:“朱未(孝文帝)亚中门家族,由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太元四姓共升。”
此后,北魏又分为东魏、西魏,以及北齐和北周。分别以高欢和宇文泰为组长。山东门阀在北齐工作,成为政权支柱之一。赵的甚至成了北齐开国皇帝的皇后。
宇文泰,一个偏僻破败的关中城市,通过政府军事系统整合了吴川兵和汉豪强。由八位“柱国将军”率领。其中、杜、、侯为鲜卑人,、赵贵、于禁为汉人。汉族士族有:河东裴氏、弘农杨氏、敦煌令狐氏、关中韦氏等。
“八柱国”及其下属、亲属为“关陇贵族”。“关陇贵族”通过荒凉的西北,奠定了西魏、北周、隋朝、唐朝的辉煌。通过官兵制度、租佃制等制度改革,宇文泰逐渐强大起来。最后在北周皇帝宇文雍时期,北齐灭亡,北方重新统一。隋文帝篡位称帝。隋朝建立后,陈楠于589年被灭。天下统一,地位最高的当然是开国元勋“冠龙集团”。“山东门阀”是亡国的主体,属于被镇压的对象,最后享受三百年前吴国的待遇。
总结一下:按照朝代顺序,北方士绅先为北魏效力,然后北魏分为东魏和西魏,再由北齐取代东魏。山东士绅为北齐效力,北周取代西魏,关陇贵族为北周效力。
在中国有近200年历史的北关龙军贵族团隆重登场。
在其支持下,先后建立了西魏、北周、隋朝和唐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迹,把中国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这个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发源于代北吴川,初建于关中,发源于西魏巴蜀国,当时正处于鼎盛时期。比较著名的有:北周文帝,李渊的祖父,瓦岗军首领的曾祖父李弼,隋文帝的岳父、李渊的祖父杜。
隋唐时期,五姓七族士族逐渐形成。即陇西李、昭君李、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吕氏、荥阳郑、太原王。皇室中有一位公主,想嫁入五姓七族,却因胡族而被拒。似乎在他们眼里,只有五姓七宗才是最高贵的。不重视皇权,就要受到惩罚。不,惩罚很快就会到来。
第二个转折点是隋朝、初唐和吴周的一系列镇压。
当贵族势力开始威胁皇权时,君主就会开始破坏门阀。
隋朝两个皇帝的做法:
隋文帝废九品,杨光兴科举,突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了抑制门阀的作用;扩大官员来源,为大量出身低微的平民地主和知识分子提供参政机会;科举制度将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在一起,也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可见,科举考试不仅给了底层人民荣耀和梦想,也展示了每时每刻隐藏在帝王心中的邪气。
到了唐代,为了打压士族,唐太宗甚至重修《宗谱》,将宗室列为一等,再将皇后的外戚石定位为二等,也就是下一个大家族,意图削弱五姓七宗对民众的影响。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编宗谱,山东士族崔氏仍居首位。唐太宗看了之后很不满意。他指出山东士绅“代代衰无冠”,靠联姻赚钱。“不知道世界上什么重要?”他命高士廉等人重刊,并指示“不必讨论以前的代数,只以今天的官衔为等级”。
新修订的《宗族年谱》“凡有二百九十三姓者,有一千六百五十一家”基本落实了唐太宗的指示,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崔氏降为第三。
唐高宗和武则天修改了姓氏的记载,说:“各按其等级分类,即按当时官阶的高低,把军事功绩分为五类的人,都进入士行列。这些政府扩大士绅范围的行为都起到了削弱旧士绅地位的作用。
武则天时期,她进行大刀阔斧的政治改革,抨击门阀。武则天当上皇后后,反对她当皇后的孙昌无极和褚遂良被逐出宫廷。对武则天来说,是把这些关龙集团及其追随者赶出政治舞台的榜样,标志着关龙集团自北周以来一个多世纪的统治结束。
她大力支持平民,从平民地主那里收集更多的人才,扩大其统治基础。随着科举考试的发展,大量的布衣平民涌入朝鲜做官,给这些贵族家庭的子女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经历了隋唐几代君主和武则天的打压,冠龙集团再也无法随意改朝换代,只能在唐朝的体制中生存。
然而,到了唐中后期,宗族势力再度崛起。但感觉像是昙花一现。转眼间,已是唐朝末年。
第三个转折点,黄巢起义,彻底摧毁了士绅门阀。
黄巢,史书对他评价不高,因为他太残忍了,杀人成魔。有食人的记载,可见罪行之可怕。
也许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因为他的残暴,所以我们才会滥杀无辜,李玟人、王公贵族都是他杀戮的目标,史书中有这样的描述:
其下属“杀人满街,巢穴不可禁”,唐朝宗室中留在长安的人少之又少,唐朝官员惶惶不可终日。《福琴吟》云:“华轩绣毂皆销尽,无首朱门半”;“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白骨满。”他们还没收了富家的财产,所谓“淘东西”,所有的宫殿都是赤脚行走。
黄巢之后,五代十国的混乱时代又出现了,这些士绅没有了保障。就算是黄巢手下幸存的那几个,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也很难生存。到了宋朝,基本没有士绅的干涉,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创造了非常辉煌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