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扬州八怪纪念馆的导游词?
主要游览路线:
柯南古怀和西祠-展览馆-金农招待所-金农茶室-东园景区
柯南古怀与西寺
扬州自古就是繁华之地。众多诸侯、大商贾、能工巧匠在这里演绎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其引人入胜的无穷魅力自然吸引了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李白以《扬州三月烟火》向往它,欧阳修以《琼花芍药在人间》赞美它,徐宁给它“人间满月色,流氓两分。”但细看之下,或许正是这样一个文人群体——扬州八怪,与扬州的关系最密切,影响最大,最具开创性意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扬州八怪纪念馆”,认识一下这些杰出的文人吧!
扬州八怪纪念馆位于古镇驼铃巷,历史悠久。当我们走在这条蜿蜒的小巷中时,不要忽视我们身边的千年老槐树,它与著名的成语“柯南沂蒙”密切相关!相传隋末唐初,有个叫淳于巴的人,家住扬州。在他的院子里,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仲夏的夜晚,月亮上星星很少,树影在晚风中轻轻吹拂。这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有一次春雨巴过生日,他高兴了一阵子。他喝得太多了。到了晚上,他的亲朋好友都散了,他坐在槐树下喝了点酒凉快一下就睡着了。梦里他去了大环国,正好赶上北京考试。他报名入学,三场下来,诗写得非常流畅。他公布榜单的时候是高中第一名。然后,在宫廷考试中,皇帝亲自命名状元,并把公主许配给他为妻。秀才成了婆媳,一时成为北京的美谈。结婚后,夫妻关系很幸福。春雨巴被皇帝派到南和郡当太守,一呆就是20年。他的辛勤工作受到当地人的高度赞扬。有一年,敌兵入侵,大淮安国将军率军迎敌,数次被敌兵击败。皇帝命淳于巴统率全国精锐抗击倭寇。可怜的淳于巴对兵法一窍不通。他一接触到敌兵,马上就被打败了。他的兵马被杀得东散西散,春雨坝也差点被攻陷。皇帝很生气,免去了淳于髡的职务,命令把他遣送回国。春雨尊发出一声愤怒的叫声,从梦中惊醒,但当他看到月亮上的树枝和闪烁的星星时,他意识到一切都只是一场梦。所谓的南和县城,不过是一棵槐树最南端的树干,在大槐树下挖个洞,原来只是个蚁巢。唐代学者李公佐,写这个故事为《南分传》,明代著名戏剧家。故事里的那棵大槐树就是我们眼前的这棵。你看,这棵古槐枝繁叶茂,历经千年,依然高大葱郁。面对这棵唐代的大树,我们可以感受到扬州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我们来合影留念吧!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来到了纪念馆前。扬州八怪纪念馆建于1993,165438+10月22日,郑板桥诞辰300周年。是中国唯一展示和弘扬扬州八怪艺术成就和创新精神的专业纪念馆。那么它为什么要把地点选在巷子里呢?这是因为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金农晚年曾在西寺居住,扬州八怪纪念馆就是利用西寺古建筑重建的。西寺是西方人建的吗?当然不是。西寺建于唐代,唐代扬州富甲天下。这座寺庙靠近穿过市中心的街道。是扬州繁华富贵的集中体现,堪称“西方极乐世界”般的人间仙境。此外,这里还出土了三尊佛像,因此有“西寺”之称。请和我一起参观纪念馆。
展览馆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大雄宝殿,是西方寺庙的主体建筑,有700多年的历史。其外观气势磅礴,内部结构为珍贵的楠木,在扬州极为罕见。现在它是我们八怪纪念馆的主要部分。
让我们来看看厅前的这对铁锅。我们已经在瘦西湖的“徐园”见过他们的兄弟姐妹了。扬州出土了九件铁锅。关于铁锅的使用,有三种说法:有人说扬州地处长江与运河交汇处,河网纵横,水患不断。梁肖铸造这个炒锅的时候,放在水边,是为了防水;据说杨迪皇帝残忍的铸铁锅被用作一种酷刑工具。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太平军将兵力众多,战事相当复杂,铸铁铁锅是用来煮行军口粮的。不管它们真正的用途是什么,它们都是中国悠久文化的代表。就像堂前金农的对联说中国文化“三千多年,八十一种写法”,“三千多年”指的是中国的悠久历史,“八十一”指的是历史上涌现出的无数文化精英。这幅对联气势磅礴,气势磅礴,也很好地表现了金。柱子上郑板桥的另一副对联,概括了金农漆书、扬州八怪这一文人群体的最大特点和精神内涵:“删繁就简三秋树,异标引新二月花。”每个人都喜欢春天和夏天高大茂盛的树,但郑板桥独爱秋天的树,因为它简单而独特。每个人都喜欢鲜艳盛开的花朵,但郑板桥却独爱二月的新花,因为它们最先打破冬天的枷锁,是春天的使者。这幅对联中板桥独特的“六书半”表现了“重视、追求创新”的审美意境,“创新”是扬州八怪最鲜明的特色和艺术理念,是对八怪思想的最好概括。其实在今天,“创新”不也是我们追求的境界吗?
走进大厅,这些站在或坐在眼前的雕像,是清代康干时期活跃在扬州的一群文人——扬州八怪。细心的朋友一定发现了,有15尊。他们怎么会是八怪呢?其实扬州八怪在这里并不能解释为一个数字。八怪和怪人合在一起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形容词。扬州话里,八怪是贬义,意思是丑。在扬州八怪生活的时代,宫廷画师称霸画坛。他们以“八怪”二字鄙视扬州的这群民间画师,称他们为书画界的“丑八怪”,故名“扬州八怪”。时间能证明一切,“扬州八怪”的价值终于得到了认可。现在《扬州八怪》中的“八怪”是对这一批优秀文人的高赞,从贬义到肯定。现在我们明白了,其实八怪并不是真的指八个人,而是一个群体。据史料记载,关于扬州八怪成员的说法有13种。现在,我们选出这一批文人的十五位代表:金农、、李善、高、、黄慎、李、、王、高翔、边寿民、陈转、杨法、李维、闵贞。
现在我来介绍一下“扬州八怪”的一些主要人物及其代表作。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中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个。他叫谢,字克柔,名叫板桥。他是扬州兴化人。出生在一个没落的书香门第,从小丧母,由奶妈带大。30岁时,父亲去世,生活更加艰难。教书微薄的收入已经无法养家糊口,于是以卖画为生,在扬州做了十年的职业画家。雍正十年,板桥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了状元后中了进士,后出任山东范县县令。五年后调任威县七年,任县令12年。据史书记载,他做知县的时候,好处很多,没有积案,没有民怨,清官,节俭。他是一个清官,有着可观的政绩。郑板桥擅长画兰花、竹石、间种梅花和古松。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还是一位优秀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书法,独树一帜,自成一格,是不可多得的珍品。人们称他为“诗书书画三绝”,一点也不为过。郑板桥的绘画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其渊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师法古人,主要师从、徐渭、陈淳、石涛、高,但不拘泥于,而是学习并灵活运用。他在《石图》中题词:“我一生喜爱索南先生和陈画的画,又见子画竹,或按或不按,或整或断,或完或无穷,故取其意而成石势,再与加一缝。虽学了二本,笔墨也是一口气。”这就是他向古人学习的秘诀。他在学习绘画时,极力主张向大自然学习。他在《朱墨图》中题词:“我画竹子的地方,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从纸窗、粉墙、阳光、月影中得到的更多。”他研究社会和宗法自然,但他不搞纯自然主义。而是把从自然界收集的信息,分析比较,找出规律,然后创造出来。同时,他根据自己多年的创作实践,总结出三个不同的创作阶段:目中有竹、胸中有竹、手中有竹。“眼中的竹子”是客观的自然景象,是观察和体验自然的灵感。“胸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构思,“手中之竹”是艺术创作的实现。由于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郑板桥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形成了清新淡雅、刚健有力的艺术风格,为文人画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字平易近人,号巢林王,外史等。他是安徽休宁人。他住在扬州,擅长画花卉。他可以随意打勾,漂亮多彩。他擅长画兰花和竹子,尤其是李子。他的笔法疏朗超脱,笔法清丽,引人入胜,笔墨清淡,妙趣横生,让人为之争奇斗艳。金农说,他画梅子,和善于疏枝的高翔差不多,王善于画繁枝,都有空气中的疏香和雪山森林的意趣。王晚年双目失明,却能挥洒自如而不失风韵。我画盲的时候,刻了一个印章“我还有一只眼睛看梅花”。后来我双眼失明,但还是自由写作。金农称赞他“眼瞎,心不瞎。”“数梅花亡国泪,二月明,自怜自艾。”扬州梅花岭史可法墓前,巨型梅花雕螺钿落地屏风蔚为壮观,长歌叫苦。这就是“扬州八怪”王著名的“王美”。这个在扬州待了半辈子的王伦后人,清高自大。他的梅花屏风上梅花的无数枝干,开在南北枝上。“横枝满龙花,手狂。”曲折如龙舞,香雪缤纷,满眼梅花。独眼寒梅的诗人也就那么几个。一个寒梅冲天,一个侧身而出,冷香却四溢,树香满衣。他的才华令人钦佩,他不屈不挠的精神更令我们感动。
唐代诗人李贺,人称“鬼才”。《扬州八怪》里还有一个画家叫“五才五鬼”。这不是因为他的画风和李贺一样冷,而是因为他擅长画鬼,号称能在大白天做鬼。他就是罗聘,八怪中最年轻的一个。罗聘于雍正十一年生于扬州。罗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他的眼睛是蓝色的,晶莹可爱,所以他在家里被昵称为“阿西”。他曾住在扬州蔡一街托米巷,自称住所为“曹铸石林”,会馆为“夜香草堂”。至今保存完好,是“扬州八怪”中唯一的私宅。罗聘是金农的弟子。他和金农、高翔一样,一辈子没当过官,打球也是他的爱好。罗聘的长处是人物、佛像、山川和梅花。尤其以画鬼出名,《鬼趣图卷》是他的代表作,有八张鬼趣图。第一张是烟雾中一张模糊的脸和四肢。第二张图中,一个穿着尖头短裤的胖鬼匆匆走在前面,后面跟着一个戴着流苏帽子的瘦鬼,像个仆人;第三幅是一个艳丽丑陋的“富鬼”手捧兰花,走近一个身着女装的女鬼,低声耳语,而一个白无常正在那里偷听;第四张图中,一个矮鬼贴在地上,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孩在他的人质下面为他拿着一个酒碗。第五张图是一个长腿绿毛鬼,伸着胳膊做通缉令;第六张图是一个大头鬼,前面有两个小孩,边跑边回头看;第七幅画一个鬼打着伞在风雨中狂奔,前面有个鬼,伞旁有两个孩子的头;第八张照片是在林峰的古墓旁边,两个骨头和骨架在说话。真的是奇奇怪怪,让人哭笑不得。画家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异怪诞的鬼世界,实际上是对当时社会的无情讽刺。他的画效法他人,但不拘泥于他人的榜样,风格奇特。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的妻子方畹仪和两个儿子邵云、云云都擅长画梅花,被誉为“罗派”,受到清代文学家袁枚、姚鼐的称赞。
“扬州八怪”个个身怀绝技,各具特色。李善生活放荡不羁,绘画题材广泛,尤其擅长用水。“卖画不当官”的印章,是他一生的写照。黄慎是个有名的孝子。虽然出身贫寒,但他从未向生活低头,不懈努力,最终成名成家。“画历史从来不画风格,我擅长困难。”李的《风竹图》表现了他高超的技艺和挑战困难的勇气。高翔擅长书画、篆刻,画梅花“皆以意胜”。晚年右手残疾,仍然用左手代替书本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扬州八怪”主要人物的生平事迹和代表作都陈列在我们身边的橱窗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慢慢欣赏。
金吉农居饰
走出展厅,眼前是一棵参天的银杏树。这棵银杏树已经780多岁了,是扬州五百多年来的十大名树之一。银杏树又称银杏树、公孙树,称为公孙树,意思是前人种树,直到子孙后代才能受益。银杏树生长缓慢,那么这棵粗壮的树应该经历了多少风雨的考验。银杏叶呈扇形,雌雄异株,果实叫银杏,可入药。银杏树的外貌一年四季变化很大,尤其是深秋,树叶的金黄色光辉随风飘落,气势磅礴,故称“公孙洒金”。银杏树的对面是扬州市花琼花。据说杨迪皇帝去扬州看琼花。“天下无同类花”,琼花的名声传遍天下!
我们现在在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70岁开始寄居的地方,也是西寺方丈住的地方。金农和康熙都出生在浙江仁和,也就是今天的杭州市。金农天赋早生,年少即失诗名,深得浙中前辈赏识。然而这一生并不长,大概是因为父亲去世,家里突然贫困,金农上进的愿望没能实现。金农30岁的时候得了一场大病,是恶性疟疾。"寒热互搏,他的皮肤消瘦而割伤."那时候生活很艰难,“一月饿”,别说治疗,吃饭都成了问题。在贫病交加中,他表达了“人到中年,一切都失去了”和“年轻时就想当老人”的感慨。金农患病期间“寒夜怀胎,睡不着觉,故以崔“寂寞冬心”之言,自号“冬心先生”,可见金农心境之苍凉。35岁时,金农第一次来到扬州。这次在扬州,扬州的风光之美,人文之盛,藏书之多,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初来扬州,就爱上了扬州,为以后经常来扬州,定居扬州打下了基础。后来,当在首都寻求名声时,金农住在前门外樱桃谢杰的一家客栈里。各省应该提拔的人不定期的来了。最先到达的只有客栈等。,靠清廷送的一点伙食费勉强维持。考试开始花了很长时间,当考试结果公布时,金农和他的朋友李健都落榜了。金农深感遗憾。是别人做的闹剧还是自己做的梦?我是一个50岁的男人。来这里赶这种空虚的热闹不无聊吗?他从梦中醒来。”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幸福”和“名声”不是给他们这种人的,他也不会再去求什么“名声”了。他要真正完成他的林之谷的野心,决定“以布为英雄”,然后“转身一个人走,免得弯腰投他人”。乾隆十五年,64岁的金农开始定居扬州。起初,他住在谢司空寺的另一个院子里,也就是今天的扬州天宁寺。70岁时,他搬到了“西寺”。乾隆二十八年秋,77岁的金农在孤独中去世。与“八怪”中的其他人相比,金农的绘画道路更为宽广,他不临摹他人,独树一帜,富有创造性,这与他的学识、才华和胸怀是分不开的。因为他一辈子不做官,在他生活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都很有名,所以得了“三朝名士衣冠”的绰号。
晚年,金农就住在这个两面三面的小院里。当时的西方寺庙萧条荒凉。金农曾经写过一句诗:“无佛无僧,空堂有灯。”此时的金农年老体弱,评价自己是“如来最小的弟子”和“为出家发愁的和尚”。他一边卖画为生,一边念经、写经、画佛自娱。走进金农的念佛堂,我们可以从这个佛龛里的五字对联想象出金农的处境和心态:“经书数百,佛画千”。中间的佛像是金农画的,这尊佛像画得很漂亮。衣服的折叠结构所用的线条是具有“金石味”的书法用笔,如“金错刀”,犹如“用锥画沙”,凝重而苍劲。最有特色的是用了20多行700多字作为背景,比如上面写着禅字的竖幡。内容描写了佛从何而来,佛对人的作用,历史上40位大画家为各寺庙画佛像的事情,以及自己对佛教的理解和绘画时的情景描写,堪称金农画佛的代表作。佛寺四周挂满了金农和罗聘当年在这里创作的画作,每幅都配有一篇鉴赏文章。我们来看这幅《扫香林》,生动地刻画了小从背后扫香林的形象。佛家清静,扫地公,题词是“香林有塔扫洗,舍利子放大光,不在塔中,在手中。”这种哲理性的写作,正是金农“佛即我心”的佛学思想的体现。
房前屋后有个小院,两棵百年桂花树,西边靠墙种着芭蕉,竖立着奇石。是根据金农的《芭蕉石图》改编的,很小但很有艺术感。后面有三个房间,东边是卧室,中间是客厅,西边是画室。卧室的墙上,挂着金农的《采菱图》和《自撰七绝漆书》。客厅正中的墙上挂着一副对联,“烂衣烂食诗更佳,非佛非仙不足为奇”,赠给金农的老朋友王。王一生衣食无忧,命运坎坷,晚年双目失明。金农夸别人奇,诗写得好,体现了他们的情分。其实这幅对联不就是金农本人的写照吗?再看中间的自画像,形神兼备。注意画像的脚。穿红色的鞋子真的令人费解。一个帅气的男人,还是“如来最小弟子”,怎么会打扮成这样?我觉得这可能表现了金农“踏破红尘”的欲望,你说呢?
左右墙上挂有四幅书画,分别是金农的《胡彩图》、《王的《梅枝图》、的题诗和的《竹石图》。画室里有书柜、宝箱、画桌,画桌上有一幅尚未完成的梅枝图,仿佛主人刚刚离开。在我离开金农的住所之前,让我给你讲一个小故事。清代有一位著名的有大诗的先生住在扬州,成为各大盐商的座上宾。有一次,一个盐商在扬州平山堂大摆宴席,那位著名的先生被呈现在嘉宾席上。席间,有人建议每个人写一首关于“飞红”的诗来帮助醒酒。轮到盐商的时候,他纠结了半天,也没能想出一句话来。客人让他罚酒,他却突然说我有,随口念了句“每片都是刘红的。”。大家都笑了,齐说这是他编的,像雪中的柳絮。能“红”吗?让他交出来源。尴尬之中,史明先生起身道:“这是元人唱的一首关于平山堂的诗,他引用得没错。”众人不信,请名君读整篇文章。先生淡定地吟道:“二十四桥附近有二十四风,栏杆边还惦念着老江东。夕阳照桃花屋,柳红。”。是的,柳絮在夕阳下自然染成红色。听了这话,大家一致表示佩服这位先生的博学。其实这首诗就是这位先生自己即兴创作的,成了盐商救场。尴尬的盐商当然很开心。过了一天,他送了很多银子给这位先生作为报酬。阿清人鲁长春写的这个故事,出自《说酒楼宾》。文中交代得很清楚,这位先生不是别人,正是扬州有名的八怪之一金农。
金农茶室
在客房的西南面是茶室,在这里,我们将从和王的书画作品中了解到许多关于茶文化的知识,他们被称为。在你面前,我介绍了王晚年的失明。有学者认为与他过度嗜茶有直接关系。似乎物极必反。茶虽好,也不能喝多!
这幅玉川子炒茶图是金农仿宋代所作。图中煎茶的情况,再现了原始的泡茶方法。这幅书法作品《玉川子爱茶》中著名的“茶歌”是唐代诗人鲁同对饮茶七境界的描述:“一碗喉润;两碗破碎的孤独;三腕寻我心,只有五千卷字;四碗轻汗,人生不平,毛孔全散;五碗筋骨分明;六碗仙灵;我吃不下七碗,却感觉微风在腋下吹。蓬莱山,在哪里?玉川子,乘此清风回家。”以后任何研究茶的人都喜欢引用这句诗,因为茶对我们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饮料,它早已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生活状态的象征,已经深深融入了中国文化。
请往茶室的西边看。一排翠竹靠墙而生,密密麻麻,井井有条。白墙右上方,金农题写的“画竹”四字错落有致:“我六十岁以后才开始学画竹,以前的贤者竹派谁也不认识。家里种的修的东西有几千万。每当有高夜,写在日影下,即以此君为师。”字下有两个石笋,景色独特。一个小院,一面白墙,有竹子,有奇石,有漆书,似乎将八怪之首金农的思想与自然融为一体,成为“绿影补墙”的一景。可以在这里合影留念,留下这美好的意境。
金农晚年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了七年。在此期间,24岁的罗聘拜他为师,成了“诗的弟子”,并学习绘画。事实上,青年罗聘的绘画技巧并不在金农之下,那么他为什么要向金农学习呢?传说金农在西寺安顿下来后,为了生活,在附近的县立学校旁边租了一间临街的房间,雇了几个佣人经营灯笼生意。金农画或写了一些作品,放在灯笼上。一天,仆人告诉金农:“最近生意很好。一大早挂起来的灯笼,一个小伙子全买走了。”金农想:“钱不是我自己写的,是我自己盖的章。这是谁干的?”第二天,金农提前坐在店里看发生了什么事。果然如下面人描述的那样,出现了一个英气逼人,异常细腻的年轻人。就在他买好灯笼准备出门的时候,金农说:“请他死后再待一会儿。”小伙子转身发现是金农,马上从随身的包裹里掏出几十块Xi纸递给金农。金农看了很感动。原画都是已经卖出去的灯笼上的书画作品。小伙子诚恳地说:“我尊敬王老师,想拜您为师。”金农喜出望外,立刻认出了自己的徒弟。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因为金农晚年生活在一个西方的寺庙里,感情很孤独。期间收罗为徒,更是增添了不少趣味和创作活力。这也给了八怪一对徒弟。罗聘是扬州八怪中的领军人物,他的加入延续了扬州八怪多年的活动。77岁的金农科老人在招待所去世,由他的弟子罗聘安葬在杭州临平的黄鹤山。
东源景区
扬州国画院名誉院长、著名画家李亚如先生书画陈列馆前,有一池名为“荷池”,又名“荷池窥冰”。金农在西寺居住时,有一个“以鹤为伴”的嗜好。他的诗《今日常饥鹤》,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贫困,与鹤共患难的境遇。农民养鹤,为他晚年孤独苦涩的生活增添了情趣。“月夜画梅鹤边,鹤舞一回清魂。”他曾乘鹤踏雪,在墙上题诗:“此时你在想什么?池上鹤窥冰。”高适的情怀可见一斑。
转了“河池”,就到了“珠泉阁”。这是建在西寺井上的四角亭。在西寺住了七年后,金农用的就是这口井里的水。井旁假山、清竹、卵石小径环绕,形成“竹泉幽处”。金农一生爱竹,晚年以画竹为乐。井水又称泉水,故名“竹泉”。当年农民常用的闲章叫“竹泉”。现在我们在古井上建亭,追求农民的清高飘逸情怀。
沿珠泉小路往南是一座“五代经楼”,刻于五代宝达大学四年,内容为佛教“达拉尼妙言无碍大悲”。建筑是六角形的,背面没有字。可想而知,它靠墙而立,上半部分现已存在。100余字,线条流畅,字体稳定,点明,气韵生动,对研究五代佛教书法有很高的价值。
这条长廊被称为“收藏碑廊”。八怪传世的61幅书画作品,通过篆刻、拓印等方式,精选出来陈列在长廊两侧。这些碑帖既能体现八怪的创新思想,又能代表各自的艺术特色。郑板桥书法作品选刻较多,其中有《吃亏是福》、《难分难解》、《唱吹古扬州》等脍炙人口的诗句。碑廊东北有一幅园林小品,我们称之为《荷塘映月》。透过这扇类似瘦西湖徐园葵花窗的窗户,这块翠竹掩映下的太湖石,看上去就像一个拜佛的金农。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月牙形的水池,里面有睡莲和小鱼在水中穿行。抬头望去,一块汉白玉上刻着“荷塘映月”的行书,让人感觉十分宁静祥和。
扬州八怪纪念馆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刚才我只是给大家做了一些大概的介绍。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再欣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