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龙灯”是一种怎样的文化?
舞龙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各民族都有舞龙灯的习俗。传说土家族很早以前就没有舞龙的习惯。有一年,久旱无雨,秧苗枯萎,溪水断流。一个会算天气晴雨的鬼谷先生对土家族人说:“别急,今天下午快结束的时候下雨,城里三分,城外七分。”主管水利的金狗老龙听了,心想,地球上有那么多人才,我为什么要关心水呢?!突然吃醋,他生气了,改变了玉帝命令他做的城内外的降雨。结果下起了倾盆大雨,淹没了城市,倒塌了房屋,淹死了许多人。这件事被当地的土地告诉玉帝后,玉帝将老龙打入大牢,七天后斩首。观音菩萨知道这一点,恳求玉帝救救老龙。还没等观音说话,玉帝就放了一把阴剑,用金钩把老龙砍成了九段。之后,鬼谷先生来到土家族,说:“老龙是和我一起被气死的,但是他对人民做了很多好事。他死的时候你应该给他烧点香纸。”因此,土家族人制作了九条金龙,在各个村庄跳舞,请人们崇拜它们,并请老龙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长期以来,舞龙也成为土家族的传统习俗。
但是土家族舞龙,在镇上就是跳布扎朗,全国各地都差不多。土家山村和其他地方不一样,有自己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种。
(1)灯笼龙又称“灯笼龙”,流行于土家族聚居的集镇。一般农历正月初三点灯,十五结束。《灯笼龙》由九段组成(寓意:老龙被切成九段)。龙头用竹条扎成架子,贴上白色清明纸,涂上各种颜色。它的形状栩栩如生,有角、嘴、眼睛和胡须。龙身每节用细条扎成圆柱形,外面贴上清明纸。龙尾也扎成鱼尾状,龙头、龙身、龙尾用红布带连接,龙头、龙身、龙尾各一段点一盏烛灯,形似灯笼。舞龙很热闹。前面有两四对灯笼开道,指明龙是哪个村,哪个街。灯笼之后,还有鱼、虾、蚌壳、灯笼等。在锣鼓声和喇叭声中摇摆着它们的头和尾巴,在街上游来游去。玩灯笼和龙的动作有黄龙入海、金龙抱柱、二龙抢宝、老龙翻身、金龙过海参等。灯笼龙所到之处,鞭炮声不断,烟花四起,围观者座无虚席。为了迎接灯笼龙进屋,有人在门前布置了36对大桶炮,数万鞭炮齐鸣,希望勇者到院中一试。灯笼龙进院时,门外的烟花爆竹在空中爆炸,火光四起。此时,除了灯笼龙各段的灯外,其他灯全部熄灭。灯笼龙在鞭炮烟花的余晖中翩翩起舞,十分壮观。跳花灯舞龙的人大多都是赤膊上阵,跟着龙打滚。灯不灭,龙不停,鞭炮不停。一旦水喷到龙的嘴里,主人就会拉着龙胡子挂友穿红,用一流的招数招待舞龙队。如果舞龙的胆小,怕烟花爆竹,煤龙在门前仰头行礼,他就走了,得不到主人的彩绸,尝不到最好的滋味。所以,舞灯舞龙的人,眼快脚快。灯笼龙进院,尽管烟花飞舞,也烧不着龙身和人体。舞技不强,也有舞龙进院,裸身带竹环出院的情况。灯笼龙一直玩到正月十五,燃龙日是从正月十三到十五。烧龙是在有水的小溪或水沟边进行的。烧龙时,将龙放在地上,众人将准备好的烟花、烟火、鞭炮直接喷在龙身上。烧完龙后,人们“啊”地跳一会儿,把灯笼龙碎片送进水里,给它浇水,意思是把龙送回大海。
(2)草缚龙,所以龙得名于稻草。把一把稻草扎进一个有嘴、有角、有眼、有胡子的龙头里,把一捆草绳扎成一条七段龙身,长到龙头的脖子,再把一把稻草扎成鱼尾,共九段,每段用稻草间隔串联,每段插一根竹竿做把手。舞草舞龙主要在土家族农村山寨举行。每年农历五月至七月,是舞草舞龙的时候。舞龙的意义在于娱乐包括驱除瘟疫和预防火灾两种。驱除瘟疫。农历五六月间,田里的稻秸苗正处于旺盛期,天气炎热,病虫害多,其中毁灭性的病虫害就是“稻瘟病”。在一个科技落后,防不胜防的时代,土家族农民用舞草驱赶稻瘟病,早已成为一种习惯,聚众娱乐。舞草驱龙避疫,从村里出发到田里,在每一片水田,每一个土堆田埂里,沿路依次起舞,舞蹈动作与灯笼龙相同。舞龙队,在吹喇叭,放三眼炮,敲锣打鼓,放鞭炮,表演舞蹈技巧,颇为壮观。在各自村庄的所有田地里跳完舞后,草会把龙带到小溪边烧掉,这叫把龙送回大海。移开火焰。在农历五月或七月的端午节前后,村子里的水稻即将成熟。舞龙那天,全村每个堂屋中间都摆了一盆水和一筛子五谷杂粮,等着舞龙队来。舞龙队里,除了舞九条草龙,其中一个人把一根十尺长的竹子掰成船形,中间放一盆炭火,两个人抬着。还有三个弓箭手,弓箭手和土司,然后还有一批自由观众。舞龙队在土司的带领下,从第一个村长开始,从上到下进入每个房间。之后,龙头对着房间的神龛三点头,然后绕着房间一圈,跳着各种花样。此时,射水者用水枪(形状与第三章“水枪”相同)从盆中吸水,向东南、西北、中五面射水(意为灭火),地方连抢筛子中的谷粒,留在东南、西北、中五面。被留在中华会馆大门外时,舞龙队又出去到另一个会馆跳舞。村子里所有的家庭都跳完舞后,小草带着龙和火焰来到小溪边把它烧了,又把它浇回大海。舞龙移焰的意思是:请龙将火焰神移出村庄,以避火保平安。
(3)板凳龙传说很久以前,人们看元宵的时候,三个土家族青年越来越兴奋,手舞足蹈,跃跃欲试。他们举起长板凳,模仿龙灯舞。他们非常高兴。今后将逐步形成传统体育项目,平时娱乐健身,节日期间表演比赛,深受土家族人民喜爱。卧龙有两种样式:一种是普通长板凳的简易卧龙,三个人抬,两个人住前面;另一种是用细竹条,包括一个龙头、一个龙尾、一个龙角、一个龙眼、一个龙口,再糊上各种颜色的鳞片。绑好的龙放在长凳上,四只木脚露出爪子,非常好看。板凳龙有两种:单板凳龙和多板凳龙。单凳龙是三个人跳的,一个右手一个左手,各抓前两脚,第三个双手抓后两脚。跳舞时,要求头尾互相照应,互相配合。头高时,尾要低,头要左,尾要右摆;抬头,尾玩家放开换位。龙尾舞者必须是一个步法快,视力好的人。两位舞者的身高基本一致。多板凳龙由九个板凳组成,第一节为龙头,第九节为龙尾,其余为龙身。在变宝人的带领下,水龙头时不时的上下起伏,转来转去,就像一条出水的龙。整条龙需要默契的配合,互相跟随。卧龙的动作有:两条龙抢宝,黄龙穿花,金龙戏水,金蝉脱壳,黄龙卷身等等。如今,板凳龙表演已经被搬上了文艺舞台。
(4)土家族的泼水龙也是一项盛大的民间体育活动,普遍兴起于土司时期。泼水龙由柳枝制成,由龙头、龙身、龙尾和滚宝组成。龙的全身一般为12孔,即每月一孔,闰年为13孔。龙头有眼、有鼻、有口、有舌、有角、有须,形象逼真。龙尾上翘,可以左右摇摆。持龙首的人一般是土家山寨里有名的长辈,龙身和龙随人持之。滚宝也是用柳条编织成球状,在龙口前上下左右飞舞,形成“龙抢宝”。泼龙舞约定在农历六七月的龙年,阳光明媚的时候举行。这一天,土家村舍里家家户户都在门前放满了水的水桶、水盆、水瓢、水枪,当吹着喇叭、吹着唢呐、敲着锣鼓的泼水龙队来到门前时,男女老少,所有水瓢、水枪、木盆里的水不停地向泼水龙和裸体舞龙的人身上泼洒,谁泼的水多,谁就有好收成,六个牲口。跳泼水龙时,全村男女老少都可以自由参加泼水,场面紧张、欢快、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