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旗袍有什么特点?

从字义上看,旗袍一般指旗人(男女)所穿的长袍,但只有八旗妇女所穿的长袍与后世的旗袍有关。用作长袍、绣花长袍等的长袍。习惯上不被归类为“旗袍”。

狭义的“旗袍”是中国女性的传统服饰之一。它是在满族女装的基础上,吸收了汉族女装的特点,由西式裁剪方法逐渐演变而成的独具特色的女装。

晚清时,旗内女子所穿长袍宽大挺拔坚韧,衣长及踝。“元宝领”应用广泛。领高盖住脸颊,触及耳朵。袍上绣有各种图案,领、袖、翻领、领有多个宽滚边。旗袍原本是满族人不分性别、年龄、官阶、等级穿的服装。因为清朝满族当时实行八旗制度,凡是编入旗籍的都叫“旗手”,穿的衣服习惯上叫“旗袍”。

满族旗袍腰宽筒直,直抵足面,四面开衩,一面开衩。

满族入关后,生活逐渐汉化,旗袍也逐渐按性别区分。男人的主要衣服变成了长袍、夹克和裤子。

女性的主要服装仍然是宽腰直身的长袍,而这种风格的女装就是现代人所熟知的旗袍的始祖。

辛亥革命后,受西方思想影响,女性着装开始变得朴素,注重女性自然形态的美。旗袍最初是以背心的形式出现的,长到脚背,加在短外套上。后来长马甲改成了无袖款式,于是出现了民国新旗袍的原始款式。